分享

一键开启自己的医疗影像云

 乐纳己 2022-10-19 发布于湖北

互联网医疗是近些年来很多国家和企业布局的热点赛道。想想如果足不出户就能邀请(当然是要花钱的)远程的医学专家们会诊病情,及时地给出建议,那患病人群一定会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更多关怀。

然而远程医疗过程中,分享医疗数据的环节必不可少。对于纸质数据来说,病人可以拍照截图。但对于动辄1个G的影像学数据来说,对胶片进行拍照,往往会因为病人的非专业性而遗失重点。没有能力分享准确全面的影像数据,远程医疗的可用度会大幅缩水。

分享影像数据,最理想的方式当然是分享一个网络应用的链接给医生。医生打开链接就可以像浏览本地病患的片子一样,帮助远程的病患。为了保证数据安全,病患方可以在云端部署一个私人的影像云网络应用程序,上传数据,并提供链接给医生。

作为web3的死忠粉,我业余时间研究了一下如何在云平台(如阿里云,华为云,谷歌云等等)轻松部署一个医学影像云应用。这样病人就可以随时管理或者分享自己的数据。是不是会有Snapchat那种阅后即焚的既视感?

从2020年开始,开源社区已经在影像学开源软件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只不过还不为公众所知。于是我决定要通过自己的微小力量给这个世界增添一些美好,让在某些云平台上部署这些专业软件这件事变得非常轻松,真正能让非专业的普通百姓拥有属于自己的医学影像云!有点飘~~

面向普通百姓,需要很多前端的工作,就像做一个To C的Snowflake,实现人民拥有云服务的梦想。(哇,难道不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我短时间做的原型工作,可能还是只能面向有一些技术背景的人,lol,好像在说软件工程师。

要说起商业云中,阿里云真的算是非常赞的云供应商,而且境内境外都能用。(非专业略过。。。)阿里云最大的好处,就是它的容器服务(ECI)做的非常赞,它的ECI弹性容器对部署软件的操控性非常好,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它收费十分合理。删除了容器,就不付钱啦,并不像某些月月收租的人的嘴脸。像部署一个自己的医学影像云这种操作,基本也就是花个几毛钱人民币。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软件对硬件的需求很低。我基本都是很屌丝的用ECI最便宜的配置,当然是0.25vCPU那种。

我使用的开源软件是社区中非常有名的Orthanc和OHIF viewer(Open Health Imaging Foundation)作为前后端。之后我实现了一个命令在云端部署这个容器组合。虽然目前一键,只能指的是一个命令,但可以随时扩展到真正的一键部署,一键消除。代码全部开源(
https://github.com/yliu120/MedicalImageViewer),没有任何许可证,大家随拿随用。如果是对使用阿里云ECI部署感兴趣的同行,欢迎前来讨论。

下面自然是功能展示啦。用户可以自行上传影像数据(通过访问8042端口)。通常来说,目前的影像数据都是用DICOM这一种格式,无论X光,CT,核磁还是超声等等。从医院拿到的影像数据中基本都是这个格式的。上传这个过程只需做一次,因为数据会被写在独立管理的NFS数据卷中。在阿里云上关机重启,还会有之前上传的数据哦。(当然,数据卷也可随时自行删除)

文章图片1

上传完毕之后,就通过阿里云分配的公网IP浏览数据读片。OHIF viewer的体验非常丝滑。

文章图片2

甚至移动端都很丝滑?用个iPad试试看,

文章图片3


本工程师还实际监测了这玩意走多少电,结果好像真的不太多。对于0.25vCPU,512M这样的低配,竟然还没有撑满。

文章图片4

于是我测试几天下来,共计消费1元人民币。东西很好,但还需要逐步完善。希望更多的先进技术可以造福普通人。

最后我想起了《雪中悍刀行》剧中徐凤年的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但往往有的时候,行了好事才会有好前程”。与其内卷薪资级别,不如为这个纷乱的世间贡献一丝美好。虽然这个业余的工作有待完善,如果能帮到一些人,也甚是美好。

下期再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