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为什么没有变成超级大国?

 昵称22998329 2022-10-19 发布于北京

在不久前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因为是按照各国笔画顺序,所以德国是第83个入场,让在当天看开幕式的我等了好久。

图片

 
因为现代奥运会是在法国人顾拜旦(Le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的推动下诞生,再加上法语相对严谨,没有歧义,所以奥运会上的第一语言都是法语,这就是在开幕式上德国的国旗上面第一排的Allemagne的意思。
 
由此发现一个相当微妙的问题,德国几乎是世界经济强国里唯一一个拥有不同主流语言源头的国家
 
德语里对德国的称呼是Deutschland,直译是“德意志国家”,其词根Deutsch延续到北欧语言中,比如荷兰语的德国是Duitsland,和德语基本同源。
 
法语的德国是Allemagne,并沿用到西班牙语(Alemania)和葡萄牙语(Alemanha)中,原意“阿勒马尼人的土地”,阿勒马尼人是古日耳曼部落,抵抗罗马皇帝的向西扩张,后来定居在瑞士北部和阿尔萨斯地区,之后并入了法兰克王国。
 
英语的德国是Germany,和意大利语(Germania)同源,都是“日耳曼”的称谓,但“德国人”的称呼则并不相同,英语为German,明显由Germany减字得成,按照英文的“国家和人民”的规律,我一直觉得Germany和German应该换过来才对;而意大利语“德国人”是tedesco,源自“条顿”,带有普鲁士的风格和味道。
 
东欧的斯拉夫语系中对德国的称呼源于一个词根“njemets”,直译“那些我们听不懂说什么的人”,在部分东欧语言中,诸如俄语和罗马尼亚语中,“德国”的称呼来源于英文的“Germania”,而“德国人”则一直是“njemets”。
 
在芬兰和波罗的海三国中的爱沙尼亚,两种语言中的“德国”源自“萨克森”,芬兰语是Saksa,爱沙尼亚是Saksamaa。萨克森是德意志的一个公国,如今德国有三个州都以萨克森命名:下萨克森州、萨克森州、萨克森-安哈尔特州。
 
这些例子表明,“德国”和“德国人”在德语、法语、英语、俄语中出现了四种形式,在世界上经济强国中,几乎可以认为是绝无仅有的。

图片

(简单列了世界上的几个国家在三种语言中的国名,可以看到,中国、美国、法国、英国在三种语言中是同源的,中国和法国在三种语言中几乎一样,美国和英国看上去不同,但是词源都是“合众国”和“联合王国”在不同语言中的拼写方式,而德国则完全不同)
 
德国为什么没能变成超级大国?
 
德国的崛起相当尴尬,所处的环境自古以来就是群雄割据,谁强大了谁能对外输出,于是古有阿勒马尼,近有条顿、萨克森,并成为外国对这部分人的称呼,甚至还有那种“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是你TMD真厉害”的称呼(斯拉夫语系中的德国)。整个德意志地区,其实只有奥地利有大国经验,明白远交近攻的道理、知道选择盟友的必要性、了解上兵伐谋意味着什么。普鲁士的崛起将奥地利排除出大德意志,这严格说属于以下犯上,哈布斯堡家族还没死绝,边陲小国普鲁士的武人集团居然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帝国,缺乏底蕴和积累,也让诞生出的德国失去了从文化内涵上完成真正统一的希望。
 
德国最接近超级大国的时间是1913年,那个帝国面积为54万平方公里,超过法国的51万和英国的31万,人口为6600万,远超法国的3900万和英国的4500万,钢铁产量和铁路里程也明显强于英法,在一战爆发以前,德国的经济实力和人口体量明显超过了英法本土,但因为自己统一过晚,失去了瓜分世界殖民地的最佳时期,导致德国的殖民地只有259万平方公里,是法国的1167万平方公里的22%,英国3397万平方公里的7%.
 
在1913年,德国的工业冠绝欧洲,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二。软实力上,自从十九世纪以来,德国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数学家、科学家、文学家和音乐家,我们所熟悉的高斯、赫兹、海涅、贝多芬都是德国人,虽然奥地利成功的让大多数人都认为贝多芬是奥地利人。。。德国逐渐走向巅峰,并在软硬两条道路上都具有了和世界第一碰瓷的勇气和实力,距离超级大国,似乎只有一步之遥。

图片

(上排左起:爱因斯坦、高斯、黑格尔、康德;下派左起:尼采、歌德、贝多芬、巴赫)
 
然而德国最终没有,1914年到1945年,才短短的31年时间,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结果是国土面积变为了35.7万平方公里,缩水率达到了33.4%,再谈超级大国也就无从谈起了。

图片

 
究其原因,就是普鲁士人缺乏大国经验,在1914年的关键时期,在英法俄奥四强之间没能寻找到战略平衡点,反而去进行军事冒险,让德国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战略上的被动的国际关系中。
 
与维也纳比起来,柏林人太莽撞了,德国自俾斯麦之后缺乏真正的战略大师。我们今天想起德国的第一印象——轴、硬、傻大黑粗,其实在1914年更加明显,那时的德国在国际舞台上不知道变通,过于尖锐,严格说在一战以前,欧洲已经出现了德意志包围网,奥地利努力跳出这个包围圈,却因威廉二世的强硬引发了萨拉热窝的那一声枪响。
 
这是德国不能成为超级大国的根本原因,缺乏外交智慧,不会抱大腿,不懂迂回作战,只知道一路平A,这种基因古已有之,希特勒所津津乐道的七年战争的伟大转折,其实本质是普鲁士被法国、奥地利、俄国群殴,首都都丢了,如果不是伊丽莎白一世的突然离世,普鲁士就肯定灭国了。
 
德意志才气共一石,俾斯麦独占八斗,希特勒一斗,芸芸德国人分一斗。

图片

(德三时期著名的明信片,意为:国王所征服的、亲王所建成的、元帅所保卫的,由士兵挽救和统一。这句话非常有气势,国王是腓特烈大帝,亲王是俾斯麦,元帅是兴登堡,士兵是希特勒,代表着德意志从普鲁士到德二到德三的传承。其中的腓特烈就是上面提到的七年战争的当事人,因为奇迹国祚才得以保存)
 
两次世界大战,德国已经做的很好了,优秀指挥官辈出,并创造性的改变了战争的发展,但然并卵,平A的结果就是打丢了1913年时超过1/3的领土。反倒是在中国网民中被黑出翔的法国和意大利,领土失而复得,甚至现在的意大利的面积,比其1871年统一时还要大一些,要知道,意大利也是二战的战败国呢。
 
一个冷知识,意大利也是在1871年完成统一的,统一时的面积为29万平方公里,现在为30万平方公里,始终保持正向增长,和德国同岁不同命。
 
德国处于四战之地,是欧洲的十字路口,地缘上确实不利,又因普鲁士的以下犯上让所有人都看不顺眼,看不顺眼的结果就是打你,而普鲁士人则是你打我我就和你玩命,咱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看看到底谁怕谁,总是勇敢的冲向一条最曲折的道路。德国人以自己的轴形成了反面教材,在手握一把好牌的时候,如何勇敢的将之打烂,空留下一个帝国的梦想,却连民族和国名都没有完成根本意义上的统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