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故宫 (五) 参观奉先殿钟表馆

 新用户8926AVU2 2022-10-19 发布于北京

下来参观浏览一下奉先殿以及钟表馆;

文章图片1

奉先殿位置图

在乾清门之外,左边是景运门,其东相对的是诚肃门。诚肃门内,南向的是奉先门,门内是奉先殿,此殿前后各九楹,中设暖阁、宝床。诚肃门此门内,除祭祀的时候,由参与祭祀的人员来举行祭祀外,其他时间不许王公大臣官员出入此门。

殿东是夹道,为苍震门前的直街。

进入奉先门就是奉先殿,奉先殿是顺治十三年在景运门之东建造而成,最初只用来祭祀清代的太祖、太宗,所以称为“奉先”,即敬奉先祖之意。

文章图片2

景运门其东相对的是诚肃门

文章图片3

诚肃门,其内现为钟表馆。进入门里南向的是奉先门

文章图片4

奉先门

奉先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侧,为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初。清沿明制,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后又多次修缮。

文章图片5

奉先门 奉先殿

奉先殿为建立在白色须弥座上的工字形建筑,四周缭以高垣。前为正殿,后为寝殿。

前殿面阔9间,进深4间,建筑面积1225.00㎡。黄色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檐下彩绘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前檐中5间开门,为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后檐中5间接穿堂,余皆为槛窗。

殿内设列圣列后龙凤神宝座、笾豆案、香帛案、祝案、尊案等。

后殿面阔9间,进深2间,建筑面积755.00㎡。黄色琉璃瓦单檐庑殿顶,外檐彩画亦为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前檐中5间接穿堂,余为槛窗。

殿内每间依后檐分为九室,供列圣列后神牌,为“同殿异室”规制。

前后殿之间以穿堂相联,形成内部通道。室内皆以金砖铺地,浑金莲花水草纹天花。

殿前月台宽40.00m,深12.00m,总面积500.00㎡,陈设日晷、嘉量。

须弥座及月台四周设栏板、龙凤纹望柱。

无配殿、庑房,仅在殿前奉先门外正南有群房13间,为神库、神厨。

东一小院,内有一座3间的小殿,为明嘉靖帝朱厚熜为奉其父兴献王朱祐杬而建。
 

其前殿设清的祖先及皇后的龙凤神宝座、祭祀案、香帛案、祝案、尊案等,后殿分为若干室,分别设神龛、宝床、宝椅、供案、灯檠等。

按清制,凡遇朔望、万寿圣节、元旦及国家大庆等,大祭于前殿;遇列圣列后圣诞、忌辰及元宵、清明、中元、霜降、岁除等日,于后殿上香行礼;凡上徽号、册立、册封、御经筵、耕耤、谒陵、巡狩、回銮及诸庆典,均祗告于后殿。

祭祀的礼仪,所用的祭器,与太庙完全一样,只是不设牲俎,不行饮福受祚礼,王公不陪祭。

祭祀时还奏乐,乐曲名有贻平、敷平、绍平、光平、义平等,与太庙的祭祀用乐不同。所用的乐器有麾、搏拊、琴、瑟、箫、笛、箎、埙、排箫、鼓、笙、金钟、敔、玉磬等,分别排在东西两侧。

文章图片6

奉先殿

文章图片7

奉先殿简介

文章图片8

奉先殿前面的月台

奉先殿也称小太庙,除了从努尔哈赤到光绪十一位清朝皇帝之外,还有他们的皇后和一些立有大功的亲王郡王,一共有33个牌位。

到满清灭亡时,奉先殿一共供奉有三十三座帝后牌位及其画像。

之所以不放溥仪的,是因为溥仪死的时候,时代已经变了,在那种条件下,不可能给一个被关押多年、进故宫都要买票的人去立什么牌位。

清朝十一帝的牌位里,乾隆的牌位曾经出过差池,远赴重洋过,那是因为溥仪退位后,一个太监把它悄悄偷了出来,卖给了一个德国古董商。德国人把它带回了国内,传给了后人,但后人也没有太珍惜,反倒是把它尘封在地下仓库里。直到2005年9月,才在一次拍卖会上重见天日,被国内买家以462万人民币的价格拍下购回。

文章图片9

奉先殿内的神位与供案

文章图片10

奉先殿内

文章图片11

奉先殿内

文章图片12

清朝皇帝像

文章图片13

皇帝牌位

文章图片14

皇帝牌位

皇帝到奉先殿祭祀,乘轿到诚肃门前即下轿步行,从奉先左门进入。大祭在前殿,祭告、致祭在后殿。

皇帝秋天到木兰打猎,打到的鹿、獐等,必须马上派人骑马传回皇宫,在奉先殿向列祖荐新。

在立春、端阳、重阳等节及四月八日,要在奉先殿后殿陈设香灯、在每个神位前设酒、脯、果实等,然后由内监打开神龛,内务府掌仪司的官员穿上官服上香行礼。

皇太子确立后,要到奉先殿祭拜,拜位在殿门槛外,阶上安设拜褥,在此行礼,拜褥都是黄金色。未对皇太子传位之前,皇太子随皇帝行礼。

同治三年,清军平定太平军,又经一年多,将各地残余太平军全部消灭之后,同治就来到奉先殿向祖先行礼报捷。

还有规定,在奉先殿,要日献食、月荐新,全年十二月所荐新品,都有不同。如正月荐鲤鱼、青韭、鸭蛋,二月荐莴苣、菠菜、小葱、芹菜、花鳜鱼,三月荐黄瓜、蒌蒿、芸台、筒蒿、水萝葡,十一月荐银鱼、鹿肉,十二月荐蓼芽、绿豆芽、兔、鳇鱼等。

皇帝在奉先殿的祭祀先祖,还有很多礼仪,此略。

记不清是那一次参观奉先殿了,奉先殿被改造成了钟表馆展厅。

展出了200多件十八世纪中外制造的各式钟表。

我国古代多以圭表、日晷、漏壶计时,明代中后期,特别是清初欧洲机械钟表开始传入我国,逐渐取代了传统计时器。

明代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将两座自鸣钟贡给万历皇帝,从此,中国的宫廷里有了西洋钟的身影。

十八世纪,清代宫廷即大量使用机械钟表。这些钟表计时准确、造型精美、色彩绚丽,还有优美的音乐、逗人的演技和各种吉祥的寓意,深得帝后门的喜爱,成为宫殿中珍贵的陈设装饰。

清宫旧藏的钟表大部分留存至今,是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中的重要门类。钟表馆展出了这些钟表中的精品。

有铜壶滴漏、紫檀木楼阁式大更钟、硬木雕花楼式自鸣钟、铜镀金写字人钟、铜镶金雄鸡动物座楼阁式表等。另外还有清宫造办、广州精华、苏州之韵、法国撷英等展馆展出了各式精品钟表。

文章图片15

奉先殿钟表馆里的铜壶滴漏、紫檀木楼阁式大更钟

下来顺便了解一下那些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圭表、日晷、铜壶滴漏。

日晷、铜壶滴漏前面文章中已经有介绍,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圭表。

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圭表和日晷一样,也是利用日影进行测量的古代天文仪器。所谓高表测影法,通俗地说,就是垂直于地面立一根杆,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

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

早在公元前20世纪,陶寺遗址时期,我国中原地区已使用圭表测影法。

到了汉时期,学者还采用圭表日影长度确定“二十四节气”,采用圭表测影法定出黄河流域的日短至(白昼最短)这天作为冬至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将冬至到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时间段分割为24段(每段15日),每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平均。

古人把这种方法叫“平气法”(又称“平均时间法”)。先测出冬至日因为冬至时影子最长,其相邻几天的影长变化最为明显,更利于观测记录。

这样,圭表不仅可以用来制定节令,而且还可以用来在历书中排出未来的阳历年以及二十四个节令的日期,作为指导汉族劳动人民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将表影的长度以一年为周期标在一个圆上,圆心为表的立点,形成的图就是中心不为零的太极图,进行消除零半径的中心点,形成的太极图就是常见的二十四节气太极图。

圭表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当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出现了表的影子,根据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就能读出时间。

文章图片16

日晷(gui):又称日规

文章图片17

铜壶滴漏 中国旧有的计时器

文章图片18

铜壶滴漏

文章图片19

紫檀木楼阁式大更钟

文章图片20

漆器 圭表 年代最早的圭表

1977年,考古学家在安徽阜阳西汉汝阴侯夏侯灶墓中发现了一件漆器,经过多年研究确认,这是一件西汉时期的圭表,因夏侯灶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65年,因此这件圭表是确定年代的最早的圭表。

文章图片21

古代的天文仪器—东汉铜圭表

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包括“圭”和“表”两部分,互相搭配,用来量度正午日影长度。 观察时间等。
  我国传统上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在冬季,太阳光比夏季倾斜,因而表影比夏季长。换句话说,正午时的表影最长或最短的那一天,太阳恰好处于最南或最北的极限位置。这两天分别叫作冬至日和夏至日。

经验告诉人们,当太阳离开最南端,开始向北方移动时,天气逐渐变暖,万物陆续复苏;当太阳离开最北端,开始向南方移动时,天气逐渐变冷,万物陆续凋零。

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纬度高于北回归线(即二十三点五度),正午时的表影总是在表的正北方向。把一块有刻度的平板,紧接表基处朝北水平放置,便可以直接读出正午时表影的长度。

通过表影来测算冬至日和夏至日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最基本内容之一。
  圭表在我国始于何时,现尚无考。

我国古代有一本古籍《三辅黄图》,记载了汉时长安(今西安)的古迹,书中说“长安灵台有铜表,高八尺,长一丈三尺,广一尺二寸;题云太初四年立”,太初四年为公元前一0一年,这是关于圭表最早的文字记载。
  一九六五年,江苏仪征石碑村发掘了一座东汉木椁墓,墓中出土了一组可能与炼丹有关的科学仪器,其中有铜量器、铜过滤器、铁臼、铁杵等,还有一件小型铜圭表。

此件圭表造型别致,把圭和表合装一体。圭尺长三十四点五厘米,宽二点八厘米,厚一点四厘米;表高十九点二厘米,宽二点二厘米,厚一点三厘米。

表垂直立于圭身一端,由枢轴相接,可以启合;圭身正面有长方形匣槽,闭合时,表可以放置其中。

圭即平卧的标尺,正面有刻度,分十五寸,每寸十分,刻度清晰可见。

每当正午太阳光照射在表上时,表影投在圭尺刻度上,即可据此计算出投影的长度。

此圭表既方便使用,又可随身携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仪器之一,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文章图片22

圭表 演示

文章图片23

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

简单介绍了一下我国古代的计时器;日圭等。下来参观浏览钟表馆。

故宫博物院是全世界收藏18至19世纪机械钟表最丰富的博物馆,现存一千余件钟表。

据说有人在大英博物馆参观那里的钟表也才有4000多块,但大多数是怀表,几个柜子就可以放下,大型钟表很少。所以故宫钟表馆里收藏的钟表以其独有的特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众。

钟表馆这些钟表包括中国钟表和欧洲钟表。中国钟表有当时清宫做钟处以及广州、苏州制造的;欧洲钟表有英国、法国、瑞士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制造的。其中英国钟表尤以造型美、变化多、数量大为著。

故宫钟表的收藏很有特色。来源不同,自然 故宫收藏的钟表按照不同的生产地,可以归为清宫造办处的钟表、广州的钟表、国外的钟表几大类别,且各有特色。

清宫造办处;第一类是清宫造办处的钟表——极具中国特色。钟表用料上非常讲究——尤其是木质楼阁式表,所用的基本木料包括红木、紫檀木等,木质的雕刻也非常精细。宫廷可以利用的资源很多,木匠有南木匠、广木匠,还有精工、玉匠等,这些能工巧匠各施技艺,在一件钟表上体现出来,这是造办处的钟表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各地自造;清宫钟表另外一类就是广州的钟表。钟表最早就是从广州进入中国的,广州也成为我国最早生产自鸣钟的地方。广州的钟表大部分是由官员作为贡品向皇帝进贡的,因此要有一定的吉祥寓意。比如用葫芦和各种盆、瓶等装饰,隐含着“天下太平”的意思,还有八仙等装饰寓意群仙祝寿等。此外,带有各种各样的变动机械和各种色彩鲜艳的珐琅也是广州钟表的特色。 当然,在清朝后期,苏州一带的钟表,故宫也有收藏。

国外的赠送与购买;故宫收藏的外国钟表中,英国钟表占了约1/2(看看上面钟表发展年表,这也就不奇怪了)。当然,18,19世纪后瑞士、法国的一些钟表也有收藏。但英国钟表历史还是比瑞士长一些,19世纪以前(包括19世纪)伦敦是当时欧洲钟表重要的集散地。当时英国的钟表制作行业非常发达,伦敦的一些钟表匠对中国市场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出现了许多为中国制作钟表的钟表商,他们设计制造了许多具有东方风格和情调的钟表,然后运到中国进行贸易。后来,法国和瑞士后来利用新科技制造的钟表也通过英国这个市场,成为清宫收藏的一个重要门类。

故宫收藏的钟表实际上反映了明清宫廷里对这种奇器的长久的关注,这种关注反映出当时西方文化在中国宫廷里的影响,因此可以说除了油画等外,钟表是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的媒介。

这些钟表不仅报时准确、造型精美、色彩绚丽,而且融绘画、雕塑、工艺、天文、音乐、机械、科技等于一体,除了外形优美之外,钟表报时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的自动开门关门,机器人穿梭敲钟;有的是传统的钟摆打鸣;有的是人物书写时间;有的是花开、蝶舞、水流、飞鸟啼鸣。钟表之美,金碧辉煌,技艺精湛,巧夺天工。从中可以领略百余年前中外钟表制造的精湛技艺。

文章图片24

铜镀金嵌珐琅葫芦顶渔樵耕读钟

上图是铜镀金嵌珐琅葫芦顶渔樵耕读钟,通高87cm,面宽46cm,厚38cm。

此钟以4只铜镀金山羊为足,钟体共分3层。底层正面内置场景,以山石树木为背景,布置了渔、樵、耕、读四类人物,左右两侧有象征河流的水法,鸭子在其中怡然自得。中层正面是2针时钟,表盘周围放射性光环上饰彩色料石。上层为一铜镀金嵌蓝珐琅葫芦,葫芦下腹部红料石框内有两扇活动门,门上书“大吉”二字,门内有一组转动人物。葫芦上腹饰6种不同字体的金色“寿”字及八宝纹饰。

此钟音乐、活动机械装置在底层,计时装置在中层,可以分别启动。活动装置启动后,伴随音乐,底层两侧水法转动似流水,鸭子循环游动。正面渔翁上下挥动渔杆,樵夫肩扛柴,农夫手扶犁在洞口出入,亭中仕人挥扇。同时,葫芦瓶腹的“大吉”门自开,里边人物转动。

此钟以发条、塔轮和链条为动力源,充分利用机械联动原理使各种活动玩意装置协调运作,说明广州钟的制作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下面请大家欣赏钟表馆其他一些藏品。

文章图片25

西洋钟

文章图片26

钟表馆藏品。太平有象

文章图片27

铜镀金转花自呜过枝雀笼钟 1783年 瑞士

机器启动后,笼中小鸟会左右转身展翅摆尾,在两横杆上往返跳跃,并发出不同的鸣叫声。

文章图片28

钟表馆钟表

文章图片29

彩漆描金自开门群仙祝寿楼阁式钟 清乾隆

文章图片30

钟表馆藏品。

文章图片31

彩漆描金自开门群仙祝寿楼阁式钟 清乾隆

此钟为故宫钟表的代表作。共有七套机械系统,分别控制走时报时景箱内的活动装置等,技术水准相当高,根据记录,从乾隆8年接旨着手设计到14年完工,历时五年多。

文章图片32

钟表馆藏品。

文章图片33

1780年 英国伦敦威廉森制造 铜镀金写字人钟

文章图片34

钟表馆藏品。瑞士产品

文章图片35

钟表馆藏品。

文章图片36

钟表馆藏品。

文章图片37

钟表馆藏品太平有象

文章图片38

铜镀金面人打钟 18世纪

此钟的上部是一个梳妆镜,下部有五个铜镀金打钟人,在中间的打钟人脚下是一个二针钟,有这么多的打钟人,想必报时的时候乐曲会很动听。

文章图片39

钟表馆藏品。

文章图片40

铜镀金人指时刻分钟 18世纪 英国伦敦威廉·维尔制造

分钟共分四层,上弦后,钟盘上所站的人各自按固定速度转动,每逢刻三层平台前面的敲钟人敲击钟,每逢正点四层敲钟,人持锤报时,机器开动时底层人前行,各层的水法喷水,顶端吹号手转动。

文章图片41

钟表馆藏品。

文章图片42

钟表馆藏品。

文章图片43

钟表馆藏品。

文章图片44

钟表馆藏品。

文章图片45

钟表馆藏品。

文章图片46

钟表馆藏品。

钟表馆的钟表形态各异、精美绝伦,充分展示了十八世纪中外对于美的表现,令我大开眼界,没想到钟表可以华丽至此!

文章图片47

钟表馆藏品。

文章图片48

钟表馆藏品。

文章图片49

钟表馆藏品。

文章图片50

钟表馆藏品。

文章图片51

钟表馆藏品。

文章图片52

钟表馆藏品。

文章图片53

钟表馆藏品。

文章图片54

钟表馆藏品。

文章图片55

钟表馆藏品。

文章图片56

钟表馆藏品。

文章图片57

钟表馆藏品。

文章图片58

钟表馆藏品。

大体上浏览了奉先殿内的钟表展览,出来走进皇极殿与珍宝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