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闻道上一路走来……

 玩摄婺源 2022-10-19 发布于江西

新闻道上一路走来……


文:张明金


 

     单薄的身材,清瘦的脸庞,略黑的皮肤,两镜片后透出质朴的目光,这就是王国红。这位1973年出生的农家子弟,凭着自己对新闻工作的挚爱之情,短短的几年里,利用业余时间,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公安报》、《中国电力报》等全国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300余篇。并分别被《中国经济时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电力报》、《江西日报》等报刊聘为特约记者和特约通讯员。
  王国红出生在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江湾村。对于文学的热爱,大概源于他小时候对说书讲故事的痴迷《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太平天国》里的农民起义军,一个个生动的历史人物形象深深地烙在他的脑海里,动人的故事情节一次次地让他感动着。于是很小的时候他就试着写点东西。上中学后,他常常独处一角,陶醉在古典名著里,汉语言文学中那些精辟的语句常让他兴奋不已。他开始拿起笔写日记,把自己想说的话,要做的事坚持每天记下来。为了更好地充实自己,更快地提高写作水平,他主动与外界的一些文学社团取得联系,拜师求教写作技巧,并不忘时时做生活的有心人。他随身总是带着几张卡片,便于随时记录有写作价值的素材。初三年级时,他看到本村一些村民重男轻女,为逃避计划生育处罚,生了女孩子不要,放在别人家门口。根据这一现象,他写了一篇《弃婴》,被老师推荐到由安徽省教委主办的《初中生必读》杂志,并很快发表出来。
     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印成铅字,王国红高兴得又蹦又跳,这更激发了他的写作热情。1992年读高二时,他报名参加“全国青年文学爱好者”写作学习班,从这时起,他常有一些诗歌、小小说等豆腐块文学习作见于报刊。
  一个人只要认准了自己的路,并坚持走到底,他就一定会有收获的。王国红坚信这一点。1993年高考落榜后,他被安排进入了婺源县供电局程村水电站工作。这里较为偏僻,离县城有20多公里。他从事的电气运行工作非常辛苦,但他舍不得放下自己手中的笔,工作之余尝试着写报道,很快有小豆腐块在《中国电力报》上发表。次年他调入县城从事电气试验工作,仍痴情不改,利用星期六、星期天的时间下去采访,搜集新闻素材。由于是业余写稿,他总是自己贴钱打的乘车,有时采访会吃闭门羹,有时还会被人说成不务正业。王国红没有理会这些,他以一种超然的姿态走着自己的路,不断寻找着创作的源泉。一次他在《上饶日报》上读到一则消息,一位身残8年的农民以打铁为生,他下身瘫痪后仍卧床打铁4年,十几岁的大儿子一有空闲也抡起大铁锤做他的帮手,妻子在他瘫痪后,从不嫌弃他,含莘茹苦带大两个儿子。故事的主人公在浙源乡一个偏僻的小村,离县城有50公里远,王国红邀上他的同学骑着摩托车赶到该村,采访这条硬汉时,他是边流泪边记录完的,回家后他用一个晚上的时间以《一条硬汉》为题,写出了这个感人的爱心故事,发表在《江西工人报》上。
  1995年王国红自费参加了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1998年在取得了该专业专科文凭后,他又参加了该专业本科学习。1999年他将自己的工资积蓄6000多元钱拿出,到南昌购买了一台金长城电脑,专门利用晚上时间搞电脑写作,并制作了个人主页《牛犊文卒社》,点击量达数千人次。
  有耕耘,总会有收获,有付出总会有回报。2000年度,他被评为全国农电先进通讯员和县优秀通讯员。2001年6月3日《中国电力报·星期刊》在“文学新人”专栏中介绍了他的事迹。凭着这些成绩,凭着他对新闻报道的挚爱,今天他终于从业余走上了专职,如今他被安排在婺源县供电局搞专职报道工作。面对一个崭新的领域,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王国红坚信自己那关于文学的梦想可以圆得更好。《新闻工作动态》2002年第06期

本文作者系上饶晚报社副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