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迪生:天才发明家还是无耻之徒?

 天天YTF 2022-10-19 发布于浙江

1931年10月18日,托马斯·爱迪生在美国新泽西州去世。

爱迪生在中国,可以说是最知名的美国人之一了。他被称作“点亮世界的人”,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教科书里,一根灯丝尝试两千多次,老师也经常拿爱迪生的名言来激励我们。

可事实上,爱迪生却有着另一副面孔:他不但与“交流电之父”特斯拉结下梁子、强取豪夺别人专利,更是一个没有远见的商人。

抛开陈腔滥调的科学家生平,探查并思考一个真实的爱迪生是如何成功的,或许对于当下的我们更有意义。

托马斯·欧华·爱迪生的时间地图

第一、他是小学没毕业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1847年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家庭条件很不好。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老师以“低能儿”的名义撵出学校。此后,一直是母亲在家给他上课。

一个小学都没毕业的人,如何成为发明大王?

这或许要归功于他对社会的独创性观察力,他会留意社会的需求和现有产品的使用问题,再加以改进。当时,美国为了促进产业发展,将对现有产品的“改良”也纳入到专利法保护的范畴内。所以,综观爱迪生一生1093项专利发明,大多是在别人的专利装置上添加新构想。

光是1870至1876年期间,爱迪生就接连申请了122项专利,包括火灾警报器、石蜡纸、以及改进了同步发报机,让电报的传输速度和距离都增加了。

这些发明可说是正好对应着社会需求而产生,在既有基础上做改善,而这些产品也的确大获成功,让他认识到了“需求乃发明之母”。

1879年,金融大佬摩根(此处可1913年3月31日的罗马)入股了爱迪生的电力公司,并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在媒体上给爱迪生背书,把爱迪生包装成了一个天才发明家。

第二、他是巧取豪夺的诉讼狂魔。

在摩根的打造下,爱迪生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而这位发明大王最为人所知的成就,恐怕便是将灯泡的光亮带给世界。然而,就历史事实而言,爱迪生充其量只是拥有灯丝的专利权,并非电灯的发明者。

可是,既然不是发明人,为什么专利权会在他手上?

这就不得不说到爱迪生为争夺电灯发明权打的那场官司。

在1854年,在美国,一个名叫亨利·戈培尔的钟表匠,将一根碳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玻璃瓶中,通电发光长达400个小时,世界上第一个电灯泡由此诞生。不过,亨利·戈培尔却没有及时申请专利。

等到爱迪生拿着自己实验室里尝试过1600种灯丝的灯泡来申请专利的时候,就不免陷入了与戈培尔争夺灯丝专利的官司中。据说,这一打就是六年。最后,爱迪生从亨利·戈培尔的遗孀那里,巧取豪夺将碳丝白织灯的专利买下。

除了电灯官司外,爱迪生也没少用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把别人告上法庭更是家常便饭,十足十的诉讼狂魔。

另一个案例就是爱迪生无意间制造了好莱坞

在19世纪末到初入20世纪的这一时期,爱迪生的公司研发了许多与电影拍摄技术方面的专利,这些专利随后成为他手中的一把利剑。从摄影机到放映机,甚至是影片本身在内,所有未经爱迪生同意的运作都被视为侵权行为,爱迪生的公司也都会诉诸法律。

根据史蒂文·巴赫在《最终剪辑》一书中的描述,公司甚至会雇佣黑帮打手——来确保专利案判决的执行:不给钱,腿打断。

由此种种,许多电影产业中的“独立工作室”只能选择跑到爱迪生鞭长莫及的地方,加州。好莱坞就这样诞生在了电影人逃避爱迪生的专利战中。

第三、他是没有远见的商人。

爱迪生一生最大的败笔,就是在对交流电的误判上。而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提到爱迪生的宿敌——特斯拉。

1884年,特斯拉第一次踏上美国国土,来到了纽约。特斯拉的前雇主查尔斯·巴奇勒,在写给爱迪生的推荐信中这样说道:“我知道有两个伟大的人,你是其中之一,另一个就是这个年轻人了。”

特斯拉来到爱迪生的公司,希望与爱迪生一起研发交流电。然而,爱迪生不舍得放弃直流电的红海,所以一再为难特斯拉,倒逼特斯拉另立门户。

爱迪生(左)和特斯拉(右)

在19世纪80年代末,特斯拉所推广的交流电投入市场,而且显然更胜一筹,难免与爱迪生成为了竞争对手。

爱迪生为了胜利,在各个场合用各种手段来贬低交流电,并宣扬它的危险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爱迪生曾经向小学生收购小狗小猫,然后当众电死它们,还电死了动物园的一头大象。最后,爱迪生还觉得不够,干脆发明了电椅用来电死犯人,只为了让民众认为交流电很危险。

由于爱迪生的恶意中伤,特斯拉几近破产。后来在美国世博会上,特斯拉靠交流电点亮了整个会场的电灯,一战成名。

交流电走向了未来,爱迪生的公司则走向了灭亡。

爱迪生一生有上千发明跟专利权,但其中绝大多数是他的团队成员研究出来,爱迪生只是提供给他们资金与实验室,却将成果登记在自己的名下,从中获取名利。

与其说他是发明家,他更像是精明的生意人,虽然他让“电”快速普及化,但他为了眼前的巨大利益而放弃更先进的技术,最终导致失败。不得不说,他也是一个没有远见的商人。

成因亦败因,成功经验,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有一天也许会变成失败的导火索。(详见规律10- 成因亦败因:警惕优势变劣势

历代评价

“他用的方法的效率非常的低,经常做一些事倍功半的事情,整体而言,我是一个很不幸的见证人,他如果知道一些起码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就能省掉90%力气。他无视初等教育和数学知识,完全信任发明家的直觉和建立在经验上的美国人感觉。”

——尼古拉·特斯拉评价爱迪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