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滇军战纪(6):汉江血痕

 拾叁亿人 2022-10-19 发布于云南

1951年1月25日 韩国 京畿道

白雪皑皑的山坡上,一小队披着白色斗篷的志愿军战士正满怀疑惑地看着山脚下的水原城。半个多月了,美国佬一直黏黏糊糊地在周围打转,偶尔过来百八十人,不疼不痒的进攻一下,几排枪打过去以后就忙不迭地后撤了,让大家好不耐烦。不过今天倒有点儿不一样,上午从南边开来了一百来辆汽车坦克,一头扎进了水原城里,但除了刚才有几十个人到山下转悠一圈以后,就再也没有了动静。

驻守水原北山上的,是50军149师447团。当夜,为了摸清敌人的动静,团里命令3营副营长戴汝吉率领一个200多人的突击队打一下水原城,大概是火力侦查的意思。

突击队冒充韩国士兵混过了两道岗哨后,在水原城的北门口被敌军发现,随后队伍就被机枪火力截断,只有戴汝吉带领着18人冲入城中。人数虽少,但他仍旧决定继续完成任务,于是这18人在满布美军的水原城中大闹天宫。战至拂晓,他们在取得捣毁一个营指挥部,毙敌60余,俘虏1人的战果后,自西门安然撤出,仅折损6人。这就是著名的“十八勇士闹水原”。

文章图片1

夜袭水原城(水彩画)

战斗英雄,一等功臣戴汝吉,纳西族,丽江古城文治村人,1940年考入中央军校5分校(黄埔17期),1943年毕业后分配至60军,长春起义时任副营长。据说丽江城中现在还有一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学。他的18人队伍中,大多也都是原60军的滇军老兵,例如副排长吴亮(在此次战斗中因伤致残,转业后回到昆明,在一家轧钢厂工作)。

文章图片2

戴汝吉(1922~1983)

如武侠片般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的夜袭水原城只是一场小规模战斗,但从水原城中带回的俘虏和文件资料中,却可得出一个令人震撼的结论:

联合国军即日将发动进攻!

话说半个月前第三次战役结束后,已连续作战三个月志愿军各部都已力竭,随着战线的向南延伸,在美国空军日夜不停的绞杀下本已脆弱不堪的补给线更加不绝如缕,前线战士粮弹两缺,也实在是打不下去了。因此彭德怀决定全军主力在汉城以北休整,仅以50军和38军112师前出至汉江以南警戒。

虽然久战兵疲,供给匮乏,但此时的志愿军上下都洋溢着乐观气氛,没有人认为连吃了三场大败仗,从鸭绿江边狂退了八百里的敌人会很快恢复攻势。自己需要做的,不过是休养生息,等待春季到来后发动最后的攻击。最明显的证据是,就在敌军进攻开始前一天的1月25日,中朝两军的所有军级以上高级将领还在志愿军总部参加高级干部联席会议,讨论今后的任务。

于是,前线的所有部队就在军政主官全部缺席的情况下迎来了敌人的大规模反扑。

事实上,当从汉城南撤之时,美军就已经开始布置反攻了,之前那些令志愿军战士们很不耐烦的小部队接触,便是美军的战役侦查行动,代号“狼狗行动(Operation Wolfhound)”。25日,当确认汉江以南并无志愿军主力后,美军遂开始反击,行动代号“霹雳”(Operation Thunderbolt)。

文章图片3

霹雳行动略图

这次反攻集中了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的几乎全部力量,合计16个师、3个旅,总兵力23万余人。其中西线为主攻方向,以美第1、第9军为主力,目的是夺回汉城,向38线挺进;东线则以韩国军8个师为主力,向原州、清平川实施突击。大军压境,志愿军不得不提前结束休整,展开一场并不情愿的战斗,即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

针对联合国军兵力西重东轻的态势,志司制定了“西顶东攻”的战略。即在西线以较少的兵力阻滞以美军为主的重兵集团,同时集中优势兵力打击以韩军为主的东线敌军。很显然,这种田忌赛马式的战略能否实现,首先取决于在西线充当“下驷“的防守部队是否顶得住美军的进攻。从下面的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总图中我们便可以看到,以南汉江为界,西侧战线上步步为营的阻击战,以及东侧战线上大步进退的运动战。

文章图片4

图中西线的“下驷”,正是身处汉江南岸的50军和38军,以及朝鲜人民军1军团,总兵力8万余人。他们的当面,是美第8集团军下属的第1军和第9军,下辖3个美军师,2个英联邦旅,2个韩国师和1个土耳其旅,兵力约10万人。守军之中,50军相对完整,总兵力约3万余,且正部署在美军的主攻方向,即直通汉城的京釜国道(以上雷霆行动要图中的1号公路)和55号公路方面,因此该军将首当其冲。

文章图片5

霹雳行动双方兵力对比

双方的火力对比就简直没法看了。50军全军的重武器只有山炮16门,各种迫击炮55门,且弹药极度缺乏。而对面的两个美军师、韩15团和土耳其旅所拥有的火炮总数将近2000门,这还不含坦克炮和预备队的火炮,更别提空中力量。简单讲,50军整个军的火力输出,只相当于对方一个团。

除此之外,在美国空军的绞杀之下,孤悬汉江以南,补给线最为漫长的50军各部早已三餐不继,每天只能以一口炒面一口雪度日,大批战士患上了夜盲。且由于没有帐篷被褥,战士每日还不得不露宿雪地之中,跟以补给优厚著称的美军相比起来,其差距恐怕比兵力、火力之间的差距还要大得多。

文章图片6

露宿在雪地中的士兵

更糟糕的是,由于之前执行的是警戒任务,50军并没有很好地修建工事,事实上,这些山头只有薄薄一层土,下面全是大石,凭借手头简陋的工具也根本无法构筑坚固工事,只能以野战工事草草对付,但野战工事在敌军的坦克直瞄火力以及凝固汽油弹之下,实在起不到太多的作用。

就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50军的防区正面却长达50KM,即每个师的防御正面达到了15-20KM,这甚至超过了当代步兵操典中对防御作战的要求。更由于背靠汉江,阵地的纵深不过15KM,连机动防御的回旋余地都没有。总之,在装备精良,准备充分,且数量占优的敌军面前,从纯军事角度看,粮弹匮乏、兵力不足,防线过宽、背水而战的守军,可说是身陷绝地,别说完成阻击任务,能有几个人活下来都该是个大大的问号。

1951年1月27日 水原以北

这天清晨,美军一个营在3辆坦克掩护下,兵分三路向50军148师驻守的兄弟峰发动试探攻击,霹雳行动拉开序幕。与长津湖、三所里、上甘岭等著名战斗并称为“抗美援朝八大血战”的汉江血战就此开始。这是一场没有后援、没有退路,没有胜算的战斗。50军将在这座血与火的熔炉之中,接受战争之神的审判!

文章图片7

艰苦奋战在汉江南北(水彩画)

27日拂晓,当对手射出的第一颗炮弹在晨曦中的阵地上炸响之时,双方恐怕都没有人想到,这场艰苦的战斗,将要持续整整五十个昼夜!

本人在谷歌地图上标记了本次作战区域,其中显示了战斗开始阶段双方师级单位的部署位置,以及主要战场的地名。由图中可见,战事主要发生在水原以北,京釜国道东侧的兄弟峰、光教山、白云山(149师防区)帽落山(148师443团),以及西侧的修理山(148师防区)。因此下文也将分头介绍东西两侧战场的情况。此外,图中也顺便用不同的颜色标出了在作战中梯次后退形成的第2、3道防线。

文章图片8

汉江南岸作战略图

1月27日-2月5日 东侧白云山战况

兄弟峰是白云山、光教山向南伸出的一座小山,今天K联赛劲旅水原三星队的主场,著名的水原世界杯竞技场就位于这座小山之下。1月27日,美军对兄弟峰发起试探攻击,被防守兄弟峰的447团2营6连击退,该营还在当夜偷袭了美军营地,打乱了美军的进攻部署,以至于两天之后美军才以一个团的兵力重新开始进攻。接下来的两天中,兄弟峰两处高地多次失守,副营长李盖文带着几名战士到处救火,频频反击成功,没让美军占到一点儿便宜。以下是两张连续拍摄的照片,显示了正在向兄弟峰顶峰突击途中,以及占领山头后欢呼庆祝的战士。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31日,美军继续猛攻,而6连弹药已尽,全连仅剩4人在反斜面上苦守,此时救火队员李盖文又带领3名战士杀到。击退敌军后,8个人在阵地上又守了一下午,入夜后方奉命撤退。此役,447团6连坚守兄弟峰5昼夜,打退敌军进攻20余次,毙敌300余。

文章图片11

被赴朝慰问团举起的李盖文

兄弟峰失守后,敌军遂于2月1日清晨开始对主阵地白云山、光教山发起攻击。

2月1日上午,刚刚移防至白云山左翼白云寺一带的447团8连尚未及修筑工事,就遭到敌机空袭,敌军一个营随即杀到,8连只得趴在无遮无拦的雪地上与敌交战。中午时分,白云寺阵地失守。这回扮演救火队员的,是6天前夜袭水原的英雄戴汝吉,他带领机枪排收复阵地,但半小时后又在敌军的猛烈炮火下撤离。下午14时,2营教导员杨明率领预备队7连发动反击,激战之后,于15时30分第二次夺回阵地。

文章图片12

7连反攻白云寺

同日,敌军对光教山也进行了攻击,由于光教山是一座彻底的石头山,完全无法挖掘掩体,而用石块垒砌的胸墙在坦克直瞄炮火下也不堪一击,因此很快失守。入夜后,5连在连长穆家楣带领下重新夺回光教山顶峰,但天亮后在飞机坦克火力打击下仍无法坚持,遂撤守。

文章图片13

抵近射击的美军坦克

2月3日,在20余架飞机、30余辆坦克,以及80余门火炮的掩护下,美65团卷土重来,向白云寺、光教山发动进攻,守军仓促修筑的工事全部被重火力摧毁,但仍击退了敌军4次进攻。至14时,因伤亡过重,弹药耗尽,阵地最终失守。当夜,驻守白云山的447团奉命向二线阵地转移,仅留二营继续防守。该营又在美军的四面围攻、狂轰滥炸下继续坚守两天方才突围归建,此时全营仅剩88人,十不存一。

下图,坚守白云山直至最后一刻的447团2营营长孙德功(左),曾经率队反击白云寺的营教导员杨明。

文章图片14

45年后,反击光教山的5连连长穆家楣(左起),与他的老营长孙德功、教导员杨明在辽宁阜新重聚,穆家楣和杨明分别是在长春和海城起义的原滇军老兵。

文章图片15

148师447团在白云山坚守11天,歼敌1400余人,胜利完成防御任务。更重要的是,该团在作战中总结出防守时“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的重要经验,这一经验可在美军的优势火力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因此被志司作为战术原则在全军推广,为志愿军在之后的作战中赢得一次次防御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因如此,447团在战后被志愿军总部授予“白云山团”荣誉称号。这是在抗美援朝中唯一一支获得荣誉称号的团级单位。

文章图片16

军事博物馆中展出的白云山团锦旗

2019年国庆70周年的阅兵中,首先受阅的是由100面荣誉称号旗帜组成的英模方阵。在收看直播期间,当发现一面“白云山团”的旗帜赫然在列时,喉头竟有些哽咽。那个英雄的番号虽然早已消失,但英雄的部队却不会被遗忘.......

文章图片17

在白云山激战之际,在其右翼的帽落山上,守军148师443团也遭到了美25师和韩军一个团的猛烈攻击,443团在8天的鏖战中,毙敌1500余,在2月3日撤出战斗。

文章图片18

帽落山战斗场面

帽落山战斗中,7连战士田文富在全连伤亡殆尽的情况下,孤身一人防守阵地,以多阵位流动射击的方式击退敌军数次进攻,战斗结束后人们发现,他用于诱敌的棉衣上,竟留下了53个弹孔。该棉衣现收藏于北京军事博物馆中。田文富也因此获得“英雄机枪射手”荣誉称号。田文富,四川雅安人,1948年被拉壮丁后加入原60军。

文章图片19

田文富

1月27日-2月4日,西线修理山

回看一下前面的战前形势图就可以发现,在东侧的白云山各处战场上,攻防双方在兵力上大体还都是一个团对一个团,而防守修理山的148师444团当前则有美军35团和土耳其旅,后期还投入了预备队美27团,兵力差距最大时超过4:1。

下图为修理山战场的各处要地,防线的核心是修理寺北侧的修理山主峰478高地,及其西侧的440和453高地,而在主阵地的东、南两侧,靠近釜京国道的各处丘陵高地上,也布置了大量可以相互支撑的前哨阵地,图中标出的每一个阵地,防守兵力一般不超过1个连。

文章图片20

说起来,和打惯了游击战、运动战的解放军老部队相比,原滇军部队由于作战思想深受法军以机枪为火力支撑,稳固防守的堑壕战理论影响,对防御战颇有心得。志愿军参战以来的第一场大规模防御战就让50军打头阵,也算是知人善任。上图中这种撒芝麻式的防守方式,正是滇军在十多年以来的防御战中摸索出来的阵型。

1月28日清晨,148师炮兵营营长杨协中(参见滇军战纪外篇)正在最前沿的一个观察所中用望远镜打量着——用他自己的话说,如兵器展览一般的——敌军进攻阵型。此时的战场上,天空中常盘旋着七八多架飞机,地面上战车、坦克、自行火炮纵横驰骋,运输步兵的卡车来回穿梭。他的任务是找到价值最大的攻击目标,指挥他手下的各个炮兵连对敌军进行射击。说到炮兵营,其实整个444团手中只有4门82迫击炮、2门92步兵炮和师里配属的4门山炮,平均每门炮只有15发炮弹,总火力连美军一次射击的零头都不到。

看着美军炮兵在自己眼前卖力的表演,杨协中也许会有一种荒诞的感觉。在40年代初,他曾经长时间接受过美国教官的炮兵训练,当年的Captain Yang肯定想不到,自己会在十年后把炮弹砸到老师的头上。

文章图片21

在他身后几公里的团部里,杨协中的发小,时任444团政委的罗宗藩早已忙得脚不沾地,武器、弹药、粮食、伤员......一个个重担都扛在他的肩上。昨天敌人的攻击显然只是个试探,今天看起来要玩真的了,得做好准备啊。

经过昨天的试探之后,美军确定了对付修理山的战术。这一带虽是丘陵地形,但更靠近公路,且丘陵之间的小路也大多可通行车辆,因此美军采用了直线战术+火海战术的豪华打法。所谓直线,指的是各支部队并肩前进,不留缝隙,防止志愿军穿插;火海,那就是对一切可疑目标,先来一通狂轰滥炸再说。简单讲,先用炮火洗地,然后步兵一路平推。

文章图片22

进攻中的美军喷火坦克

1月28日,战斗首先在最南侧的250高地打响。8连2排5班班长木新和在战斗中脖子和手臂两处负伤,但仍坚守不退。在美军第三次冲锋时,100多名美军冲至阵前,他忍痛拔掉迫击炮炮弹保险,将炮弹向敌军投去,直到把敌人打退。当日,美军6次进攻250高地,均被击退。木新和,从这个名字判断,应当又是一名来自丽江的纳西族战士。

文章图片23

作战中的木新和

1月29日美军将半个师的炮兵火力集中到了这个连驻守的高地上,轰炸一上午后,再次来攻。打退美军4次冲锋后,8连的连排级干部伤亡殆尽,弹药也告罄。15时,在美军第6次冲锋中,阵地失守。不过,18时,奉命反击的444团2连很快又夺回了阵地。美军傻了眼,这仗有点不会打了,只好再多集中一些火力,再轰上一天再说。

两天后,美军对已经被炸成了月球表面的250高地重新发起冲锋,此时2连的工事已经荡然无存,全连也没剩下几个人,失守似乎只在旦夕。然而,信步走来的美军们突然发现,在已经不能称为阵地的石头堆里,又响起了孤独的机枪轰鸣:2连还没有死绝,阵地还没有丢失!

2小时后,阵地上这名唯一的士兵打完了枪膛中的最后一颗子弹。面对着蜂拥而来的敌人,这名机枪手抱起炸药包冲向了敌群。在一片血红的烟雾中,坚守5昼夜的250高地最终失守。

王英,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之一,重庆巴县人,牺牲后追授特等功。

文章图片24

王英舍身炸敌群(素描)

同日,250高地西侧266、275高地的守军也在与土耳其旅进行殊死搏斗,战至下午,守军弹药耗尽,但仍然用石头和刺刀一次次瓦解着土军的攻势,一日之间击退土军16次进攻,力保阵地不失。直到当日夜间,方奉命撤出阵地。

文章图片25

266高地的战斗

也在这一天,杨协中打完了手头本就所剩无几的炮弹,无奈撤回汉江以北。

2月2日,在经过整整一天的炮火准备后,已经攻取了修理山前沿阵地的美、土军向修理山主阵地发动了攻击。敌军已成三面合围之势,而另外一面也正有敌军迂回而来,面临着全军覆没危险的444团死战不退,至下午14时,虽击退迂回敌军,但修理山几处主要阵地全部失守。

但刚刚入夜,修理山主峰下便响起了铺天盖地的军号声,几乎弹尽粮绝的444团发动反攻。占领了440、431高地的土耳其旅只一个照面便全军溃退,444团遂趁机从431高地冲击主峰美军阵地。阵地上的美军25师35团2营E连正忙于应付当面的反攻之时,444团6连5班5名战士爬上悬崖,从背后摸上美军阵地,经过惨烈的白刃战后,美军溃退。

次日,美25师军集中了开战以来最多的兵力和火力,甚至动用了预备队,意图挽回头天晚上的耻辱,然而原先屡试不爽的火海战术似乎不再有效了,整整一天的攻击,除得付出400多伤亡之外,一无所获。

原因很简单,447团在白云山的防守经验已经通报全军,一用就灵。防守修理山的主力,重创敌军的444团4连因此获得“修理山连”荣誉称号。代价是,这个曾有200余人的连队,在下山时只剩下50多人了........

文章图片26

2月4日,修理山阵地完成向人民军的交接,444团转移至二线阵地。自该日之后,50军各部在内飞山、鹰峰、国主峰等地,依托第二道防线,继续与敌周旋数日后,鉴于汉江已开始解冻,7日晚,50军主力向汉江以北转移,而450团和448团1营则奉命坚守江南的广州、二圣山阵地。两部继续坚守阵地10天后,方于2月17日归建。

下图,2月14日,150师448团跨过初春冰雪未融的汉江,向二圣山发动反击。

文章图片27

正当汉江两岸的血战之时,“西顶东攻”战略中苦苦等待的战机终于到来。由于西线敌军受阻于汉江南岸,东线敌军的战线开始突出,侧翼逐渐暴露。1951年2月11日,志愿军在东线打响了横城反击战,3天之间歼敌万余人,退敌50里。汉江南岸阻击战的血总算没有白流。

文章图片28

横城反击战

然而,横城反击战的喜悦只持续了三天,2月15日,以围歼美军第2师23团为目标的砥平里之战,在一片混乱中功败垂成。砥平里之战对于美军的意义,正如白云山之战对于志愿军一样,那就是终于找到了克制对方的办法。美军因此士气大振,对汉城的攻击也更加严厉起来。50军则相应在汉江两岸开展了灵活的机动防御。

2月26日,149师447团一部奉命防守汉江中的浮里岛,以阻滞敌人渡江攻击,该部在这个江心小岛上坚持了25天,直至3月12日归建。

文章图片29

3月7日,美25师渡过汉江,占领江北的礼峰山。当夜,150师450团反攻礼峰山,歼敌250余人,收复阵地。下图,夜袭礼峰山的士兵正在向敌军阵地投掷手榴弹。

文章图片30

3月15日,由于志愿军二线部队在38线附近已完成设防,50军和38军终于结束了汉江两岸整整50昼夜残酷的阻击战,奉命撤离战场。

在这50天的战斗中,50军毙伤敌11000余名,有效阻滞了敌军主攻集团的行动,为东线的反击和后续防线的设置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经此一役,50军终于逆袭成功,登上巅峰,可以昂首挺胸与其他英雄部队并列了。

然而,胜利的代价是巨大的,汉江两岸50昼夜的阻击战中,50军有7个整连、31个整排、138个整班全部打光,战斗减员6256人,而在入朝作战后截至四次战役为止,该军总减员人数达到10033人(其中含约4000人的非战斗减员,大部分是由于冻饿所致)。

文章图片31

战斗间隙收集积雪解渴的战士

作为一支云南士兵占到六成左右的部队,牺牲的烈士中自然不乏滇军老兵。这些老兵在6年前离开了他们四季如春的家乡,经历过越南街头的荣耀受降、东北战场的羞辱饥饿,鄂川挺进的意气风发,最终倒在了离家万里,异国他乡的冰雪之中。

能力有限,我只能给出一份极其有限的阵亡滇军老兵名单,聊表敬意:

149师447团2营:张孝仁、朱殿弼(班长)、代学友(副连长)、郭家兴(连长),1951年1月牺牲于白云山。

149师445团1营:马建昌(通信员),史述宽(连指导员),1951年1月牺牲于兄弟峰381高地。

148师443团:杨文明(连长)、张正昌(排长),王明学(机枪班班长)、王长贵(班长)、胥正午(机枪班战士),1951年1月牺牲于帽落山。

148师444团:董老亮(排长),1951年1月牺牲于修理山

..............

如果有一天你去到丹东,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还可以找到50军在1951年建立的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那块碑上,或许还萦绕着他们的精魂。

文章图片32

后记

本文中大量参考了从我舅舅那里借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五十军军史》,这本书现在已经不容易找到了,特此致谢!

文章图片33

另外,本文所涉及的汉江两岸防御战,由于战斗时间漫长、各战场战况复杂,加之篇幅和能力有限,所以毫无意外地再次写成了流水账,只好用大量图片来挽救一下。需要补充的是,这场防御战初期的十几天,即白云山、修理山阻击战阶段,确实是以50军为主,这段也是本文最着力的地方。但在此之后,就主要是38军在汉江南岸坚持了,那是一场更为惊心动魄的战斗,但与本文的主旨无关,所以提过便罢。好在38军现在也还是我军的头号主力,有的是介绍该军光辉历程的资料,倒也不缺我这点儿。反而由于38名气太大,现在很多介绍汉江血战的资料里甚至都不提50军了,从这个角度讲,或许本文又多了一点点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