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游侠考察队的诞生

 贵阳改哥 2022-10-19 发布于贵州
  从我的视角来看,游侠考察队的成立,可以追溯到这支队伍的“一大”之前几年,还得从认识小刘说起。
  有一段时间,我辞职在家学画手绘地图,并如饥似渴地在网上收集国内外的优秀手绘地图作品参考借鉴。了解到有一幅《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4年出品的《手绘北京城立体鸟瞰图》,正是我关注的类型。但苦于这幅图的发行数量较少,收藏者较少,网络上难以找到其全貌和细节的清晰图。物以稀为贵,即便偶有人愿意转让,开出的也是天价。越是得不到的,就越让人着迷,于是这幅图就成了我的怨念之物,四处打听想看看谁有这幅图。有一天,我逛到百度贴吧中的“中国国家地理吧”,看到有位小吧主整理的一则关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历年附赠地图的帖子,对我收集地图很有帮助。我看他发的帖子透露出自己收集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及其赠图很齐全,便跟他联系,问他有没有这幅地图。然而我在找的这幅地图不属于附赠品,是单独销售的,他并没有购买。
  后来不久,在另一个贴吧中,我又遇到了这位贴吧用户小刘,并进行了留言互动。我们都是贵阳人,并且有两个不同方面的相同兴趣,于是便留了QQ号之类的联系方式,成为QQ好友。当时我已开始走访贵阳城区的文物古迹,并将“手记”发在QQ空间当中。小刘看到后,说他也喜欢文物古迹,并且一般是把原创图文发在新浪博客,并建议我以后发在新浪博客,好让除了QQ好友之外的更多同好看到。相较于其他平台,新浪博客最大的优势是在上面发表过的文章,只要在百度搜索工具中搜文章名或关键词,一般都能被搜到,这大大增加了曝光率,确实更容易被感兴趣的人看到。
  其实早在2011年,我就开通了新浪博客的账号,但除了2014年转载过几篇感兴趣的文章,一直未发表过自己原创的内容。直到小刘给我建议后,从2015年5月开始,我便将新浪博客作为自己分享访古心得、结交同好朋友的主要阵地,直到2022年新浪博客强制将所有博文转为仅博主可见,我仍然例行公事地将我们的出行记录发在上面。
  新浪博客有位叫“G筑城老唐Y”的博主,发表了很多篇关于贵阳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博文,是我的重点关注对象,我时常在他的博客下面留言。大概是因为我发表过关于六冲关和天主教遗迹的内容,并且在那不久之前,我在鹿冲关森林公园找到了在抗战期间藏匿过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地母洞,老唐问我要了联系方式,约我一起去鹿冲关森林公园走一趟。小刘也经常看他的博客,我们三人都算是未曾谋面的网友,于是我说也叫上小刘吧,老唐欣然同意。
  于是在2015年6月20日这一天,我与当时还在文物局工作的唐上先生,以及还在读大学的小刘同学终于“奔现”了。我带他俩游览了鹿冲关森林公园内的地母洞、莲花洞、圣母堂遗址和省植物园内的修道院遗址,老唐解释说他那一辈人因为受到的教育和宣传形成了思维定势,对于“洋鬼子”的产物有一种强烈的排斥感,所以未考虑将教堂、修道院一类的老建筑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后来我才发现,老唐还是有一定能耐的,没过多久我带他看过的地母洞和鹿冲关修道院都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老唐得知我喜欢实地考察文物古迹,便建议我将找到的文物点的精确坐标记录下来,他认为这是目前的文物保护工作中最重要也最缺失的信息。那时国内还可以用谷歌地球客户端,其实我也一直在谷歌地球上标记我到过的文物点,跟老唐的想法不谋而合。
  由于之前我曾与小刘交流黔灵东路小桥的问题,他将云岩区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的内部资料上相关页面拍给我看,但我觉得他拍得不清晰,且缺少页码,便向他借这本书,没想到他爽快地答应了。当天回到家,就赶忙用老旧的扫描仪扫成图片,然后那台扫描仪就光荣退役了。
  我和小刘互加了微信好友后,常常在微信上交流。他提议建立一个微信群,可以把对贵阳的文物古迹感兴趣的朋友召集起来,也方便交流。于是我建了一个名为“贵阳史地爱好者”的微信群,群里最初只有4个人。由于另外两位是小刘拉进来的,是跟他未曾谋面的网友,我便请他当群主,当时他好像还推辞了一下。
  建了这个微信群后,我便陆续把我认识的一些同好,包括老唐,都拉入了群中。
  在新浪博客上,贵州游侠也是我关注得比较多的另一位博主。我最早给他留言,好像是因为看到他的自传透露曾在永安寺街的贵阳制药厂工作,我想向他了解一些永安寺的情况。加了微信好友之后,我也将他拉入了群中。
  大家常常在微信群中交流一些访古遇到的困难。2018年的一天,聊起位于贵阳幼师校园内的刘氏支祠,大家异口同声都说重来没见过开门,从来没进去过。老唐表示他可以帮我们找到钥匙开门,带我们进去看。大家太高兴了,相约于2018年2月10日去参观刘氏支祠。我将这个消息告知了当时还在贵州都市报工作的白凤女士。她在报纸上的专栏发表过不少关于贵阳文物古迹的文章,那之前不久,她才将自己这些文章集结出版为一本《贵山之阳 城市过往》,书的封面照片,恰好就是刘氏支祠。即便如此,她也没进过刘氏支祠,也很感兴趣,很想去。遗憾的是,我们约的日期她有事未能来。
  那一天,交流过很多的网友终于见面了,参观了刘氏支祠之后意犹未尽,还到大觉精舍逛了一圈又继续交流,最后在门口的平台上留下了合影。那天是我跟游侠初次见面,对他的第一印象还不错,感觉他与他的同龄人最大的不同,是他并不倚老卖老,跟我们的交流很友好,并没有因为他自己去过很多地方自高自傲。
  后来,随着“贵阳史地爱好者”微信群中的朋友越来越多,从中挑选有意一起进行实地考察的朋友组建了一个“行动派”的小群,用于商议出行方案。随着出行的次数增多,同行的人员也趋于稳定,因为群中的贵州游侠最年长,我灵机一动将这个兴趣小组性质的“小群”改名为“游侠考察队”。再回首,大家都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碰面戏称为队伍的“一大”,将2月10日定为“游侠考察队”的生日。
  回顾这个队伍的壮大过程,我发现其中不少队友其实都是先成为我的好友,然后被我拉下水的,比如当时从事导游工作的李俊成。我当时热衷于寻找古代“贵阳八景”之一的野鸭塘白龙洞,在博客上发了一些相关资料。李俊成曾经进过这个著名的白龙洞,但在龙泉村搬迁,原址开发为世纪城楼盘后,他也找不到洞口了,便和我在网络上反复讨论和研判洞口的位置。他曾“遥控”我到世纪城的地下车库去找过一次,然而我找到的只是两间地下防空室。刘氏支祠初聚首之后,游侠约我们到野外去考察,我才第一跟李俊成见面。
  我跟大勇应该也是通过新浪博客结识的。据他回忆,他当时正在查找关于“高连山徐资墓”的信息,我在博客发表的关于贵阳南岳山(长连山)或油榨街观音洞的博文,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便问我知不知道徐资墓。为此,我还专门发了一篇博客。
  如果没记错,卢然、老黄、豪哥等几位朋友,我都是通过今日头条平台认识的,都算是我的粉丝。有一段时间,我喜欢将自己发在新浪博客的访古文章,稍加整理完善后又发表在头条号上。卢然和老黄都是主动留了联系方式,然后跟我加了微信。豪哥说他曾经向我提供了大蹬坡古营盘和月亮屯石墙两处遗址的信息,但那之后他就再也没回复我。后来他解释说,跟我交流过的那个账号丢失了,再也没登上去过,于是跟我失联了。不过,缘分到了,是打不脱的。后来豪哥联系上了游侠,并一同出游,我们最终还是认识了。
  2018年12月5日中午,我去试乘刚刚开通的贵阳地铁一号线,一直坐到小河的清水江路站下车,出站后走到檀香山公园,好像是在微信群内发了照片。卢然看到后,说让我等一下,他马上来找我。他家就在附近,骑着摩托车几分钟以后就到了。他是电视台的摄像师,不停地说要怎么拍视频才能吸引受众,比如必须要有好看的妹子上镜一类的,当时我没怎么搭他的话。匆匆一面后,他留下一句“下次出行一定要告诉我”,便骑车绝尘而去。后来我们到清镇市犁倭乡流长乡,我试着告诉了他。他果然没有爽约,并且在户外活动中一马当先冲锋陷阵,从此我才发现他是一位内在比外表可靠得多的好队友,他成为我们队伍里公认的“开路先锋”。
  在编辑《徒步贵州》一书的过程中,我因为工作需要,跟一位早已在网上交流过很久的网友户外之马见了面,他是一位非常喜欢户外徒步的“老驴”,经验丰富。初次见面,我就觉得这人好处,很谦虚,很随和。得知他与游侠在网上也是神交许久了,但从未谋面,便在不久之后的2020年1月1日,邀请他参加我们到平坝访古的活动。贵州游侠与户外之马终于会面了,我们的队伍又多了一位“开路先锋”,力量变得更强,探险时更有安全感。
  在我眼中,稍晚加入队伍的真悠闲则是一位技术支持型的队友。线下见面之前,我就在网上认识他很久了,他曾帮我下载到了一些很难获取的历史卫星照片,并喜欢与我在卫星地图上讨论文物古迹位置的问题。除了我俩,户外之马也很擅长利用卫星图,能够准确地在卫星图上辨识山川河流建筑等信息。我们仨在微信群中讨论这些事,感觉别的朋友都不怎么能插得上话。
  至此,“游侠考察队”常常出行的队友人选基本趋于稳定,大多数时候都是游侠开着他的红色SUV,载着我们四五个队友一起出行。当然,我们的队伍也在逐渐扩大,未来的路上,或许还会有更多的朋友与我们结伴而行。

文:贵阳改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