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记|溯览刘氏宗祠

 清风更俗 2022-10-20 发布于湖北

宗祠又称彭城堂,是徐州汉文化景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访徐州刘宗祠是溯源汉文化历史的一项重要内容。

离开汉画像石解密馆,我们来到地处景区北部刘氏宗祠,恐是天气炎热之故,祠内游人寥寥,倒是寂静之中多得了几分凉爽。

刘氏宗祠总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整体建筑设计借鉴了汉代天子学宫明堂辟雍外圆内方的式样,其屋顶为仿汉重檐四坡顶,门面为四柱拱檐朱门立;祠堂门面筑四方万福纳,屋落处玉石雕镂曲栏祥景观呼应协调景区风格显筑建汉风神韵济。刘氏宗祠与景区景观相互协调,互相呼应,充分展现了汉代建筑的风格与神韵。

止步宗祠门前,门眉刘氏宗祠”匾牌醒目,左右楹联“一剑定河山,宗风永振;九天悬日月,祠宇腾辉”映入眼帘。上述展汉高祖斩蛇起义建立汉王朝的丰功伟绩;下联颂扬日月之光长耀祠宇,后人自豪铭记潜行之族风;左右楹联整体诠释了刘姓子孙的史渊传承和对汉民族作出的重要贡献。

进入大门,汉高祖刘邦的巨幅汉白玉浮雕石像竖立堂内该雕像高约六米余,宽过四米余,其形像气势恢弘顶天立地,体现了一代开国帝王权倾天下舍我其谁的朝朝霸气天顶中心为取材于出土龙形玉佩造型的九龙天花,周边为汉画像石中的穿壁图纹;雕像前分二排竖立着来自天涯海角二十五个郡望,即刘氏宗族牌位;简单的牌位前贡品展示了刘氏宗族的祠敬习俗;牌位前的地面中心铸有五米余直径的“汉”字盾状球面铜地雕,铜地雕周边雕刻有一米余宽云纹图案的白色石雕,围“汉”字球面铜地盾雕而置;白色盾雕围上原色云纹图案凸点有规律地、均匀地围“汉”盾散发,寓意刘邦开创一代皇朝的丰功伟绩、大汉日月生辉,而且“天地人和”的设计理念,也与宗祠作为刘氏皇族祭祀场所的功能遥相呼应。

汉高祖刘邦的巨幅汉白玉浮雕郡望牌位及“汉”字球面铜地盾雕所组成的祭祀场所由周边玉石雕柱落地栏围;大门入门处的栏围外落地香炉、功德箱置前,拜垫落地,使得整个祠堂大厅宽敞简洁、庄重肃穆、势伟祟仰。

几位香客不知是否刘氏后人,他们席垫跪拜,甚是敬祟。

因不得入栏围之内,在此庄肃大堂观赏后,我与夫人沿大堂周边开始了宗祠内部布展内容的观赏。

祠内以汉高祖刘邦像为中心,布展沿祠堂周边筑内墙壁展开,左侧墙壁上依时间顺序均匀布置了两汉410年间对汉代历史作出突出贡献的12位帝王漆画,墙壁上展现的则是两汉以来延续至近代以前在科技、军事、文艺等方面有较高造诣和贡献24刘氏名人像。这些帝王、名人像画上的简单介绍,使我对两汉发展的历史、两汉文化的延续以及两汉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贡献有了一个更加清楚、完整的认识。

祠堂中心奉为圣祖的汉高祖刘邦一介布衣出身在群雄逐鹿中使西楚霸王自刎江边剑定河山,己是丰功至伟,然他与民休养,轻徭薄赋,利用正确的统治策略开创了西汉王朝一十年的基业,是一位精明的帝王神秘色彩的政治领袖刘邦之子汉文帝刘恒,实行黄老无为而治,鼓励生产,发展经济,作风节俭,重视自身的品行修养,使得海内殷富,人民乐业。刘恒嫡长子汉景帝刘启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与父亲刘桓一起开创“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彻“汉武盛世”奠定基础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政治上颁行“推恩令”,“附益之法”,削弱了诸侯王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推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措施,统一发行五铢钱,加强了中央财政;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任用儒生,使儒学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思想;军事上大力开拓疆界,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交往,促进彼此交流、共同发展,弘扬了汉朝文明,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将西汉历史推上了鼎盛高峰。

西汉王朝衰落后,刘秀则是汉室兴复的功臣,他在位期间采取“退功臣而进文吏”的方针,加强了皇权统治,且大力发展经济文化,恢复生产,和抚边裔部族,使东汉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奠定了东汉皇朝九十五年的基业。东汉中后期动荡刘备知人善任,以诸葛亮辅政,用关羽、张飞治军,开创了与曹魏、孙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中国历史进入分裂的三国时代,汉朝正式国祚告终。此后,南朝刘宋王朝开国皇帝刘裕也堪称历史上一代有为之君。

与夫人沿祠堂左则壁观览着一幅幅两汉刘氏帝王画像,结合画像上的文字介绍如数珍宝地回顾着自已对历史的记忆,谈论着自已对诸帝王的历史功绩认知。

聊行观览中,我俩来到祠堂右则壁墙的刘氏历史名人像前。24刘氏名人大多数我都不曾认知,但画像中的简介却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在聊谈观览中,我或摄像以备学习,或以文字记录于手机备忘录,以利记忆。

刘氏名人中有我国著名的目录学鼻祖刘向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首创图书“六分法”《七略》编著刘歆著有《九章算术注》《海岛算经》传世数学大师刘徽著有佳作《陋室铭》“诗豪”刘禹锡“真宰相”清朝名臣刘统勋“近代台湾资本主义开发的先驱者”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还有豆腐的创始人淮南王刘安

引人注目的刘氏名人中,唯一女性便是与王昭君齐名的,为汉武帝解忧、以公主身份远嫁乌孙国西汉楚王刘戊的孙女。她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积极配合汉朝,加强了两地的文化交流,也为今天新疆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楚国第一代诸侯王刘交自幼好读书,多才艺研习《诗经》,精“诗经学”在位期间提倡儒学,推行文治,著《元王诗》留迹传世目录学鼻祖刘向著有《别录》、《新序》等书;而刘歆编著《七略》,不仅首创了图书“六分法”,比欧洲第一部图书分类法《万象图书分类法》要早1500多年。

    与夫人在祠堂布展的观览中时而止步览阅,排解疑惑,以读史而扭曲;时而驻足交流,唤醒大脑知识,以温故而知新。

从示展中我们看到刘氏帝王和名人以帝王统治为核心文化的政治生态中,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还是在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的作为均彰显了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在脉承、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两汉文化的特色,凸现了两汉文化的历史地位

我俩在对两汉历史和刘氏帝王、名人个人的观览议论中,不自觉地沿壁挂画像绕祠一周,再次地回到了而对高祖刘邦浮雕的祠堂大门,再次看到了二十五个郡望的刘氏宗族牌位

远眺郡望牌位一个知识的缺憾使我停止了慢行的脚步。

郡望”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浅知的名词。带着知识的缺憾,我通过现场学习、咨询、网查等方式努力增补着自己的知识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溯源着彭城堂的由来和故事。

郡:群也,人所群聚也。《颖会》说文云: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是县大而郡小也。秦并天下,置三十六郡以统其县,汉遂因之。自隋唐以来,废置不一,宋元设府于州,明制属州于府,而郡之名遂废。(《康熙字典》1272页)

郡望是“郡”与“望”的合称“郡”系指按人所群聚之管理划分亦为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门第高贵,家世显赫,祖上有高官或名人的名门大族,即古称郡中为众人所仰望名闻天下的贵显家族。彭城刘氏便是彭城郡中郡望”。刘氏祠堂又称彭城堂,即是指彭城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刘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掌握了郡望释意,溯源家族细究刘氏彭城堂,颇有一番知识深意。

溯源彭城刘氏因汉高祖刘邦祖籍丰县,起家于沛县,而丰县和沛县后来都属彭城郡,刘邦祖籍是为彭城;又汉高祖刘邦为刘氏宗族权倾天下第一人所以天下刘氏莫不以彭城为自己的祖籍,而称为彭城刘氏彭城也就为刘姓的正宗郡望,宋代以后更成为天下刘姓的统一郡望。

细究刘氏分枝:西汉初,汉高祖刘邦的小弟刘交受封为楚王,史称楚元王;后汉宣帝刘询又封皇子刘嚣楚王,史称楚孝王;故此,彭城刘氏分支为楚圆王刘交、楚孝王刘嚣两大脉派

需要注意的是彭城刘氏之称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彭城刘氏就是汉家刘氏至天下的代称狭义的彭城刘氏则仅指刘交和刘嚣的后裔。

家族历史可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轩辕黄帝,黄帝曾孙帝喾,生子帝尧,尧之长子监明早死,其子式被封于刘邑赐姓刘氏,这便是刘姓的得姓始祖。

彭城郡刘氏彭城堂始祖,是为一世祖刘仁。刘仁本名刘荣,末期魏国大夫刘清之子、汉高祖刘邦的祖父;始迁丰邑,接父丰公号,刘氏族谱称之为荣公。

据传:荣公历世修家,富有百万,积善布施有恩与人,后来家财施尽。一日有福德仙人向求借,家已无银,荣公解手上玉镯给他仙人自言家住江西赣州府宁都县太华山铜鼓村请驾第二年八月十五中秋节至草舍,如数归还至期荣公依其言,偕孙刘邦从江苏徐州同往太华山。到了铜鼓村,果见山环水秀,清幽雅趣仙人前来迎接,设宴相待,酒至半酣,荣公似醉假寝在座其孙刘邦似觉山岩倏忽欲坠,急走十二步,一跌,又走十二步又一跌,回头一看,并无屋宇,只有坟墓一座,仙人正在山顶呼龙龙公被生葬在龙穴中,名人形脐穴至今其坟可远见,而不能近登裔孙扫墓只得在山下遥祭。墓位于现江西省宁都县东韶乡汉口村凌云山(海跋高达1462米),村民传颂是天子墓”“天子地即荣公墓。后刘邦得天下,传24主帝位,皆此刘荣穴荫佑是耳

刘氏是中国建立王朝最多的一个姓氏从古到今,刘氏称王称帝者多达六十六人,统治时间长达六百五十多年之久,是中国建王朝统治者最多的一个姓氏;正是由于刘姓家族地位显赫,家族不断发展壮大,现人口数量已高达8000多万,有“张、王、李、赵,遍地刘”之说

刘氏家族因为身处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他们胸怀大志,敢为天下先他们开拓、进取、勇于拼搏,踏实肯干的做事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磨练中,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宗族传统和个性家风为后世子孙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又因为刘氏族人为中华民族文化史作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赢得了“天下姓氏第一刘”的美誉。

家族细究刘氏分枝,少不了对刘氏宗亲会展望。

在刘氏溯中我们看到了展柜中展出的海内外各地刘氏宗亲会的活动锦旗,由此我们体会到了这座宗祠所体现祭祀功能和现实作用,体会到了这座宗祠是为了给海内外刘氏子孙提供一个寻根问祖的良好平台

在刘氏溯中我们看到了二十五郡望中一块“越南刘氏郡望”牌,由此我们感悟到了刘氏子孙的历史奉献,感悟到了刘氏子孙在世界各的辛苦耕耘、生根发芽。

史载刘姓有着多次大规模的迁徙大潮唐宋以后刘氏族人播迁在世界各地,东亚、东南亚欧洲、北美洲各个国家都留下了刘氏子孙勤劳勇敢的足迹。这些大规模迁徙世界各地的刘氏族人承载着中国最古老的历史和文明,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及坚的民族凝聚力,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在东亚、东南亚特别是迁徙在日本、朝鲜半岛的刘氏子孙均成了当地的名门大族。《大藏朝臣原田家历传》就记载有开拓日本的著名人物阿知王支系成为当地名门大族的宗谱据传阿知王是汉献帝的玄孙,在西晋太康十年为避难东渡日本,其后裔后被天皇赐姓原田氏,原田家族一直控制着日本的要害机构,成为日本显赫的望族。

“万卷珠玑朝汉室,一天星斗照彭城”(徐州刘氏彭城堂楹联)

溯源家族中我们看到自身为徐州人刘邦始为帝王、开创两汉前后四帝业、刘姓成为国姓以来,天下的刘姓莫不以徐州的彭城堂奉为正宗。由此,一条清晰的刘姓宗谱万派朝宗的局面展现于世。

各地刘氏彭城堂万派朝宗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郡望家谱,或称宗谱、谱牒。对于国内各地的刘氏宗亲,《家谱》记载宗族团结、血脉承续的历史图籍,是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大事的缅怀记忆;对于身居异乡的海外侨胞来说,《家谱》是他们寻根问祖的血缘凭证,也是寄托和维系故国情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桥梁和纽带。徐州刘氏彭城堂25郡望的刘氏宗族牌位中展示的是世界的各个角落刘氏子孙;而目前在来自刘姓各个郡望的宗谱中,见诸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刘姓族谱,是河南南阳的《刘氏谱》,而现存最早的刘姓谱牒文献是南朝的《刘氏族谱序》;现世最多的刘姓族谱是清代和民国时期刻印的,随着修谱、续谱的现象恍然兴起,刘姓族谱亦在不断地充实完善之中。

家谱与正史、方志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家谱修续传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丰实、发扬光大,更中华民族龙脉续承、团结兴旺的具体体现。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过:“《家谱》记述的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大团结,扩大到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特有的良好传统观念”。

我们是最后离开刘氏宗祠的游人。在驾车回宾馆的途中刘氏宗祠(彭城堂)所展示的刘氏宗谱历代帝王及杰出人才的画像、生平不时也在脑海中浮现。徐州刘氏宗祠示展虽然简单地以人像图文为主,却极为丰富地诠述了刘氏源流、帝业辉煌,展示了刘氏族群创造的独特文化,以及这种独特文化对华夏民族的深远影响,不实为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