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夷学院柳永与闽词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魏维 2022-10-20 发布于中国澳门

        武夷学院柳永与闽词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于2017年1月12日下午顺利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验收。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新年伊始,即正式获批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

        柳永与闽词研究中心基地(培育)于2011年3月正式组建,是学校直属的一个独立设置的研究机构。基地建设的主要成员包括:主任张大烛(武夷学院办公室主任),基地学术委员会首席专家杨国学(原武夷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基地委员项小玲、来玉英、李文斌、贾勇星、包丹、程荣、梁必彪、宋伟、郑苏文、蔺华、郑淑花等人。

回顾六年的建设之路,我们硕果累累。

一、出版专著

1、路善全、程荣著《好雨初晴——闽北文化传播与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其中论及柳永约8万字;

2、杨国学教授校注《屏山集校注与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3、杨国学教授主持完成的集体项目《武夷文学研究》(第五章是柳永研究专题)被武夷学院先后采用为汉语言文学专业限选课和校级公选课教材。

二、发表相关论文

基地成立以来,相关研究人员发表了22篇论文,就柳永研究现状、柳永思想矛盾与人生处境的关系、柳词的雅俗之辩、柳词传播特点、柳词与民俗、柳永形象的演变等方面,提出许多新观点,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柳永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三、举办学术会议

2013年5月,基地与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联合举办了首届柳词与福建省古代文学年会,出版会议论文集《福建省古代文学研究会2013年会暨首届柳永与闽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其中,刊发我校教师7篇论文。

2015年10月,基地与南平市诗词楹联学会联合举办柳永词研讨会,刊行会议论文集《柳永词研讨会文集》 

四、出版教材使用讲义

1、廖斌、程荣、王冰云编著《武夷文学读本》校本教材。

 2、张大烛副教授承担了三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柳永与闽词研究》的教学工作,编撰《柳永与闽词研究》讲义并发行。

 3、 程荣副教授承担了校级公选课《柳词讲读》的教学工作,编撰《柳词讲读》讲义并发行。

 在6年的建设实践中,我校整合优化校内外研究力量的开放式研究平台,完成了三个目标。

建成本省柳永与闽词研究专门人才培训基地

   1、 挖掘、整合校内和闽北各县(市、区)有关研究力量,召开了1次全省规模的首届柳词与福建省古代文学年会和柳永词研讨会。

  2、培养具有可持续研究能力的学术团队。

   3、开展相关课程建设,培养柳永与闽词的爱好者和未来的研究者。

建成全省柳永与闽词研究学术交流和信息资料基地

将柳永研究所需图书资料定为我校图书馆馆藏特色之一,近年来,陆续组织进购必需的文献资料,计有300余种4000多册,其中专门研究柳永的文献有10种,相关文献数百种。 

将“柳永与闽词研究”作为《武夷学院学报》“武夷文化研究”专栏的特色内容,刊发相关研究论文;并在《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研究院办)等刊物上刊发研究柳永的优秀论文。

建成海峡两岸柳永与闽词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

充分发挥和利用武夷山作为双世遗产地和柳永故乡的地域优势,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陈庆元、胡金旺、陈平原等来中心讲学、指导,聘请台湾博士黄伯翰长期担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指导老师,提高青年教师学历层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中如今有2位博士,2位在读博士),选派青年学者进修、访学等等,加强了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提升基地的研究水平。拓展学术交流渠道,努力提升中心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建成海峡两岸柳永与闽词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