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给她一个微笑

 魏维 2022-10-20 发布于中国澳门


今天是母亲节,我早早备好了礼物,以快递的形式送给了母亲。

那是一个按摩椅,母亲觉得还不错。她在外地带孙女,现在一个月难得见一次面。

如今人们似乎更重视节日了,不单年轻人, 连年长的一辈也都追起潮流来。节日礼物必不可少。只要上购物网页上一搜,就有琳琅满目的商品跳出,只等着你为它们买单。可是年年过节,各种礼物送一遍之后还真犯起了难,今年送点什么好呢?似乎礼物成了节日的重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维系只能依靠快递小哥,这让我觉得有些无奈。

生活忙碌,有的时候孝心也只能体现在物质上了。

我想起了《论语》中的一段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一针见血指出了孝之关键:态度。

面对父母的唠叨,你总能做到愉色宛容?很难。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故意给母亲脸色看。

小时候,母亲总是高高在上。

母亲很美,浓眉大眼,唇红齿白。90年代的她与人合伙开办私人诊所,收入不菲,常常托人到上海去买布量体裁衣。一件的确良短袖衬衫,一件齐腰半身长百褶裙,一双凉鞋里的乳白色丝袜没过脚踝,她与父亲依偎着坐在西湖边上,散发着那个时代独有的青春活力。

笑起来的母亲更美。她的眉眼总会微微上扬,让她原本因浓眉显出的英姿柔和许多。小时候,我最希望的就是看到母亲的笑容。那意味着母亲的心情很好,愚笨如我,这时也能感受到分外的温暖。

母亲的笑容却很少展示给她的孩子们。在我们的面前,母亲多是板着一张面孔。她对我和弟弟的要求很严格,我小时候怕得很,自己却又爱哭,所以总惹得忙碌的母亲不高兴。但母亲的笑容却不难见到。在私人诊所里,她总是微笑着面对每一个病患,以至于时至今日,走在小镇的街头上,总会有人热情地向她招呼:吴医生。尽管她早已不从医多年了。这时候,我又能看到母亲脸上满足的笑容。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母亲渐渐敛起了脸上的笑容。随着医疗改革的进行,一大批的乡村医生被收编入乡镇医院里当起了临时工。一个月拿着比正式职工少得多的临时工工资,事情却多得忙不过来,还常常得值夜班。母亲怕黑,我常常陪着她,不知在多少个夜里,铃声响起,她就得迅速离开温暖的被窝,很难得能睡一个整觉。

收入的减少,工作的压力,身体的不适,使得母亲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脾气暴躁。而处在青春期的我却总是把这种情绪放大,积累,并藏在心里。一旦与母亲争执,便沉下脸来,一句话也不说。母亲正欲发泄的脾气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没了着落。只能坐在房里默默地流泪。当时我心里还有窃喜:我赢了。

现在想来,真是要羞红了耳根,这是怎么样的不孝啊。

我与母亲感情的修复是在孩子出生后。

有一段时间,儿子不爱吃饭,又常常粘着我,动不动就哭。我烦了起来,有时候会因为一件小小的事冲他大吼大叫,甚至希望喝止住他的哭声,可是每一回他都哭得更厉害,我几近崩溃的边缘。这时候母亲说送到我这来一段时间吧。母亲一直在帮弟弟带孩子,我担心再把儿子送过去,会添麻烦。母亲却一再坚持。

半个月后儿子回来,也不哭闹着吃饭时候看手机了,还能自己大口吃饭。母亲笑着说,我那就是戒毒所。我好奇母亲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她说,不过就是对他的无理哭闹不理不睬,等他发完脾气看没人理会自己也就好了。置于手机,我们一律不准他看,他也就不看了。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简单!母亲笑着说。

母亲的笑容像和煦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原来适当的禁止和严厉反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我真正理解了一个做母亲的心情。我和母亲的关系也渐渐变得柔软起来。母亲对我说,儿时的我容易骄傲自满,如果不打击一下,还真出不了成绩。回想起来,我和弟弟取得的成绩与母亲的严厉确实有莫大的关系。作为母亲,哪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道理,只是方式方法的问题,母亲文化水平不高,却把文化看得非常重要。可一个小小的孩童,又怎么能理解母亲的心呢。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母亲的青春不再,无数次的烫染也掩饰不住暗潮汹涌的灰白。可她却笑着说,真是老了。时间太无情,它将母亲的美貌偷走,让骄傲的母亲也渐渐低下了头,有时候面对孩子,甚至低微到尘埃里;时间却又是温情的,它像九曲溪的暗流,悄悄将粗粝尖锐的顽石打磨得温润如玉。让我懂得了如何面对母亲,面对儿时的记忆。

在这样的节日里,或许我们需要给母亲的,只是一个理解的微笑。不管她们此时正在埋怨还是唠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