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夷风|蒋婷婷 散文:我与小城的“恋爱”故事(征文优秀奖作品)

 魏维 2022-10-20 发布于中国澳门

我与小城的“恋爱”故事

文/蒋婷婷

伊丽莎白女王说,蓝山是她见过的“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我尚且无法用“最美”去形容一处风景,但我想用很美,很美。

小城坐落在三面环海的半岛上,蓝天与海水交际的地方可望不可及,太阳与海面连成一线,引人无数遐想。在海水最靠近海岸的礁石旁,侧耳旁听,听海水有节奏的呼吸声,一呼一吸,静听自己的心跳,轻轻地闭上眼睛,随着海水翻滚时奏唱的交响乐,安静入眠,此时感觉自己就漂浮在海面上,偶尔还有海鸥掠过……

激荡的波涛会让人心头澎湃,恬静的海面又能让人安静下来。每次与大海的亲密接触,都仿佛在与智者谈话,它仿佛在告诉我:这世界比你想象的更开阔,愿你的心情能够舒阔……

 

恋小城的海

小时候,天真的想着有一天我要远走高飞,告别小城,去异国他乡感受异域风情。殊不知,有一天,真正离开家乡,在外求学,却常常被小城这根弦牵动着,不轻易一拨,我能立即被带回——听那清脆的声响,我知道是快要涨潮了,海水正凶猛地拍打着礁石,我此刻还站在海水刚好没过脚丫的地方(因为这个点是看海最好的地理位置),我就这样站立不动,任凭海水拍打着我的身体,涨潮涌起的千层浪打湿了我的衣服,我没有闪躲,因为我习惯了,习惯湿着衣裳,还有我知道海风会吹干它,我不用担心像落汤鸡似的回家。不知道为什么脑海里关于海的记忆画面能够如此清晰。

此时,我在他乡,我只能噙住泪水,或悲伤,或幸福……

 

恋小城的童年往事

一首童谣能勾起许多的往事,“讨海人,看鱼冬,有时出大海,有时停内港。掠鲨鱼,讨赤粽,钓白鱼,拖黄鲂。牵大网,走西东,沙坡尾,补破网要补无闲工,无补越破越大空。”忆童年,奶奶的的娘家前面有一片海湾,舅公是渔夫,他常常在海滩边晒渔网,奶奶则在一旁帮忙补鱼网。我呢,和周边的小伙伴会趁奶奶和舅公不注意的时候拿船上各种捕鱼的小玩意在一边玩起“过家家”,也正所谓渔夫和渔女的简单淳朴的生活。拾贝壳,捉鱼虾当然是少不了,偶尔还能捡到海星呢!舅公家有很多我收藏的鹅卵石,现在再到海边捡,估计都被打磨得失去流光溢彩了,这会应该庆幸自己真的是捡到宝了。小时候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如今都各奔东西了,联系的已不多。这些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或许已消散如烟,但如果有一天我们再一同到这片海湾,我想记忆会重现,但是,此刻我只能选择用手中的笔去记录这段童年记忆,留住这些美好……

如今,小城面貌日新月异,但海湾边渔夫渔女们的生活依旧,等我再到这片海湾,奶奶已经不在了,没有人叮嘱我不要靠海太近,在海滩上跑要小心有坚硬的贝壳或小石子,起风了要小心沙子进眼睛。每当看到小孩们在海滩边追逐嬉戏,我都会想起小时候洋溢着最甜美笑容的自己,想起那群小伙伴,想起奶奶给我唱的那首童谣……

 

恋小城的风景线——惠女服饰

初升的太阳温暖着小城,凉爽的海风抚着它。小城,是惠安女仙境,这里有一群穿着异域风情的蓝上衣宽裤头花头巾的惠女们。半月湾屹立着蓝上衣黄斗笠的惠女石雕,是当地石雕巧匠的作品。舒婷笔下的惠安女: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令人忽略了你裸足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我也渴望把自己塑造成完美的惠女形象,能够在封面上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这些年,于我而言,唯一不变的是:我仍爱着那令人倾倒的惠女服饰,可能早和她结下不解之缘。在惠女风情园我如愿穿上惠安女服饰,真正体验了独具特色的服饰,和来自各地的旅客拍照留恋,无数镜头下的自己提醒着我是一个真正的惠安女。Q先生说你是亮点,黑色斜襟短衫,蓝底红花头巾紧捂双颊,衬出一种含蓄和恬静的美。可能是那份最纯真的笑容与热情的待客吸引了他。因为惠女服饰和他结缘,我珍惜这段缘分,有一天我想带他走遍小城,去古城里坑坑洼洼的石板路走一走,看能不能记得自己踉踉跄跄学走路的样子;我还要去古民居走一趟,看老奶奶坐在小板凳上缝花纹衣袖(惠女服饰衣袖和上衣是分开的,通常是手工缝上去的),如果看到哪位老奶奶老花眼,我一定会上前帮她们多穿几根针,因为我最擅长穿针了,针眼再小也难不倒我,也因为调皮的我也就帮奶奶穿针的时候最乖了。他也一定会为之感动,感动我能带他去感受这个令人着迷的地方,我觉得很美很美的地方。

岁月流逝,春去秋来,我与小城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作者简介:蒋婷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