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多的富二代不同,小马里奥特从小就有责任感,同时也突显出了对生意的浓厚兴趣。在学生时代,他就经常去热辣店里帮忙,对餐厅的方方面面都非常熟悉。25岁这一年,他自告奋勇承担起双桥酒店的管理工作。为了区别他与父亲的称呼,人们开始叫他比尔,并且沿用至今。酒店刚开业的时候,因为拥有机场和五角大楼两个方向的客源,因此生意一直非常红火。但进入冬季后,客流急剧下降,使得酒店入不敷出,不得不关停多数电梯节省电费。年轻的比尔提出了创新,为了进一步吸引客源,他将酒店增加了特色餐厅、增加了会议室、在屋顶开酒廊,甚至在冬天将双桥酒店露天游泳池改造成溜冰场。这些被全世界酒店效仿至今的点子,让那时的万豪大获成功。
紧接着,1959年,万豪公司开设了第二家酒店——基桥万豪酒店 (Key Bridge Marriott)在费吉尼亚州开业,并且离双桥酒店不太远。父亲同样非常信任地将酒店交给儿子打理。
60多年来,基桥万豪汽车旅馆几经改扩建,如今仍在运作
就这样父亲负责开拓扩张,儿子专心经营管理,万豪酒店渐入佳境,在首家酒店开业的6年时间里,老马里奥特又连续开了8家万豪酒店。
1964年,公司更名为万豪热辣有限公司Marriott-Hot Shoppes, Inc,预示了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从一家餐饮公司向酒店转型。公司的转型,很大程度归功于比尔对于酒店的辛勤付出。
也是在这一年,比尔正式被董事会任命为执行副总裁,在任命的前一天晚上,老马里奥特夜不能寐,给比尔写了一封祝贺信,并附上了一份指导清单。这封信对于比尔来说意义非凡,指导清单时至今日还被装裱在墙上作为行为指南。经过一年的历练,比尔在11月的股东大会上,正式被任命为公司总裁。

左:1964年万豪内部报刊宣布比尔担任公司总裁 右:1964年老马里奥特写给比尔的信

老马里奥特给比尔的指导清单
比尔后来在书中写到,他从父亲身上学会一个道理:要不断地向前进,遇事不能钻牛角尖,不能没完没了地寻找所谓完美方案。这方面,他身体力行,得心应手。另一方面,比尔也逐渐建立起自已的酒店生意理念:以人为核心,以服务为本。
1965年,在比尔上任总裁的一年以后,他做出了一个万豪里程碑式的决定:在亚特兰大开一间万豪酒店。这是万豪旗下第一家位于城市中心的酒店,这意味着万豪走出郊区,迈向城市核心区;从汽车旅馆向真正的Hotel转变。
1967年,时值公司诞生40周年之际,公司名称正式更名为万豪公司( Marriott Corporation)。当时万豪在美国本土已经拥有10家酒店,比尔为作为新公司的总裁,他为公司制定的第一个战略就是要将第11家公司开到国外,以此拓展万豪的海外市场。
1968年8月26日,对于万豪酒店来说意义非凡,万豪公司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同年,比尔主导收购了第一家度假酒店Camelback Inn in Scottsdale, Arizona。
度假酒店Camelback Inn in Scottsdale, Arizona
1969年,第11家万豪酒店开在了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一举填补了当地高档国际酒店市场空白,因此获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万豪品牌成功地迈进了海外市场。
1982年开罗万豪酒店开业,成为首家非洲万豪酒店。
时间来到了八十年代,万豪高歌猛进,从1980年开始,万豪组建了一个调查团队,为了迎合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着手研究一个新的酒店产品:投资成本更低,服务和设施更专注于关键领域,管理更简单,不牺牲品质与舒适度的同时价格更低。
于是在1983年的时候,新的酒店品牌万怡酒店Courtyard By Marriott在亚特兰大诞生,万怡酒店的推出创造了一个新的细分市场:高档精选服务市场,填补了全服务酒店品牌和中高档有限服务市场之间的空白。时至今日万怡在全球开业酒店超过1200家。
万怡酒店Courtyard By Marriott成立
1984年,84岁的老马里奥特突然病重,比尔为了讨父亲欢心,以父亲的名字创建了新的酒店品牌:JW万豪JW Marriott,并将旗舰店地址选在了当初父亲创业的小冷饮店旁边。JW万豪酒店不仅超越了所有万豪酒店,而且其奢华程度到达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可见儿子孝顺的心。一年后,老万豪先生以85岁高龄了无遗憾地辞世。
如今的华盛顿JW万豪
1986年,万豪又推出了新的品牌:万枫酒店Fairfield By Marriott,它的名字来源于万豪家族在50年代收购的万枫农场及庄园。酒店品牌面向中端市场,价格继续下沉。
万枫酒店Fairfield By Marriott
1989年,万豪集团第500家酒店——波兰万豪酒店开业。这是第一家东欧国家开设的美国酒店公司。这一年是万豪集团酒店扩张最迅速的一年,仅一年就有88家酒店开业。其中一家开在了香港,这也是万豪向亚洲市场迈出的第一步。
迅速扩张的背后很难避免重大隐患,万豪多年来“自建酒店、出售资产、保留品牌和管理权”的成功模式,让万豪背负了大量债务。进入了90年代,经济形势开始急转直下,1991年波斯湾战争的爆发成为压垮美国经济最后一根稻草,美国地产全面崩盘。
比尔面临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万豪都处于破产边缘。公司不得不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一次裁员,冻结了公司领导层的薪水以达到节省开支。这对于“员工第一”的万豪而言,是一个无比沉痛的决定。
不过正如人们常说的“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在经历了危机时刻,万豪脱胎换骨,浴火重生。这还要归功于万豪请到的贵人,当时的万豪CFO:Steve Bollenbach。
在研究了万豪困境的几个月之后,他提出了一个激进的想法:把万豪一分为二,一家持有酒店的房产和重资产,作为一家地产+业主公司,承担公司大部分债务;一家轻资产的酒店品牌和管理公司,不受债务拖累,轻装上阵。这个大胆的计划引发了很大争议,甚至让万豪招致诉讼。但最终公司还是于1993年拆分完成。这次拆分重组对于酒店行业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改变了全球酒店行业的格局,很多酒店巨头在后来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公司重组和战略规划。
万豪公司被分拆为Marriott International和Host Marriott
在经历了公司重组过后,万豪国际集团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在1995年收购了丽思卡尔顿,这个举动震动了酒店行业,确立了万豪在奢华酒店领域的领先地位,使万豪旗下品牌阵线涵盖了从奢华到中高端的全部细分市场。
1997年,万豪斥巨资10亿美元从新世界手里收购了万丽酒店集团,万豪借此机会大大增强了在亚太地区的地位。
本次收购的主要谈判代表,则是比尔在多年前认识的一位年轻律师,这位律师帮助了万豪在重组时处理诉讼事宜,比尔对他印象深刻,并邀请他加入万豪,而他就是在2012年成为万豪的第三任CEO——苏安励。
在苏安励担任公司CEO的10年时间里,万豪国际集团的规模从3700家酒店发展到了7000多家;品牌也从17个增加到了30个。
万豪在欧洲收购了AC酒店品牌,并和宜家合作推出了MOXY,这两个品牌都是万豪旗下极具年轻时尚的品牌;万豪还推出了傲途格精选;和传奇酒店人尹·施拉格合作,携手打造艾迪逊品牌。
中国大陆第一家Moxy,上海虹桥商务区Moxy酒店
然而苏安励在万豪最重要的成就,就是他提议和推动了公司收购喜达屋,并领导公司完成了困难重重的整合工作。在完成喜达屋收购的庆祝活动上,比尔对他说:“其实我什么也没做”,苏安励则回答:“你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你说了yes”。但不幸的是,苏安励因病于2021年2月去世。
在比尔退休当天,比尔发布了一则关于他与即将继任董事长的儿子大卫·马里奥特David Marriott的谈话。大卫问比尔:关于我接任您担任公司董事长,您有什么建议要给我吗?
大卫告诉儿子:
保持谦逊,
不要倨傲。
你和万豪的管理层都要记住:
把成功归于团队,
而不是归功于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