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从来不看说明书

 堪寻 2022-10-20 发布于河北

本文选自新书《什么是初中物理》

当当、京东“100免50”活动进行中

文/张虎岗

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停表、天平、量筒、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分别测量长度、时间、质量、体积、温度、力、电流、电压,如图7-1所示。

图7-1

试想,如果有一个新的测量工具摆在你的面前,你首先要做的什么?

答案是:阅读说明书。

从说明书中能够知道测量工具的用途、原理、结构、性能、使用方法、保养方法、注意事项,等等方面的内容,如图7-2所示,是弹簧测力计使用说明书。

图7-2

阅读说明书时,有两项要特别留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因为进行实验时,要有安全意识。这里所说的安全有两层意思:一是人身安全,二是仪器安全。熟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保证仪器安全的前提。如果这两项如果没有看懂,轻则不能得到正确的测量结果,重则损坏测量工具。

岂止测量工具,蓝牙耳机、手机、电饭锅、微波炉等等家用电器也都配有说明书,就算打个游戏,开局也会弹出游戏说明,先看说明书是一个好习惯。可是很多人不是这样,拿过来就用,靠实践来积累经验,这样会走很多弯路。怪不行螺丝钉嘲笑说:“人类从来不看说明书!”(注:螺丝钉是动画片里的一个人物)

但是,如果说明书丢失,或者没有说明书呢?

那就先仔细端详测量工具。

虽然测量工具不会说话,但是在它的面板上仍显示着许多信息。如图7-3所示,是一把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工具。

图7-3

一是从尺面找到数字的单位。

在图7-3所示刻度尺的尺面上标有“cm”,表示刻度尺上数字的单位是cm,则尺面上的数字“1、2、3、4、5、6、7、8”分别表示“1cm、2cm、3cm、4cm、5cm、6cm、7cm、8cm”。

二是观察测量工具的零刻度线在哪里?量程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

图7-3所示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左端,这可能是一把塑料尺或木尺,零刻度线之所以没有在最左端,是防止把零刻度线磨损。如果钢尺,因为不易磨损,所以零刻度线一般在最左端。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一般要将零刻度线与被测长度一端对齐。如果零刻度线磨损,选用一个刻度线做为临时零刻度线,刻度尺仍能使用。

量程就是测量范围。图7-3所示的刻度尺的量程是0~8cm,说明使用这把刻度尺可以一次可以测量不大于8cm的长度。

分度值是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也就是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长度表示的物理量的大小。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度,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的精度越大。图7-3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说明测量结果能精确到mm。

对天平、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这些测量工具来说,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还决定着能否得到正确的测量结果、也关乎测量工具的生死存亡。比如,电压表,如图7-4所示。

图7-4

在图7-4所示电压表的表盘上有一个字母“V”,说明表盘上数字的单位是V(伏)。

使用前,观察电压表的指针是否指“0”刻度线,如果没有,需要先把指针调整到零刻度,这个过程叫做调零。如果没有调零,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或偏小。秒表、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表在使用前也需要调零。

接下来就是要说的重点:量程和分度值。

在图7-4所示电压表的表盘中有两行刻度,这说明该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且两个量程对应的分度值分别为0.1V和0.5V。选择量程的标准是,在所测电压不超过量程的情况下,选用较小的量程。比如要测量2.5V的电压,使用0~3V和0~15V的量程都不会损坏电压表。但是,使用0~3V的量程时,由于分度值较小,指针偏转角度较大,所以测量结果更加精确。但是,要测量4V的电压,那就没得选了,只能选择0~15V的量程。

再次强调,使用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一定不能让所测的量值超过所选量程,否则有可能会损坏仪器。切记!切记!

最后,说说读数。

无论哪种测量工具,读数时都要让视线正对刻度线,即视线与尺面(或表盘)垂直,不能斜视。如图7-5所示的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读数中,B的读数方法正确,A的读数方法错误。

图7-5

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还要估读分度值的下一位。比如,在图7-5所示中,物体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则该物体长度等于它右端对齐的刻度线的数值,读数结果为3.45cm,其中3.4cm是准确值,0.05cm是估读值。

需要说明的是,估读值有一位即可,因为估读值已经不准确了,所以往下估读再多也就没有意义了。测量结果不能没有估读值,但也只能有一位估读值。人生岂非也是如此,没有孤独(“孤独”与“估读”同音)过,不算拥有完整的生活,而孤独太多,又是没有意义地活着。


文章选自《什么是初中物理》,三十二篇文章陪你一览初中物理全貌,寻找学好物理的“七种武器”,发现知识背后的妙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