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该知道,承认创伤并不可耻

 lenbercong 2022-10-20 发布于浙江

一星期的网课终于结束,今儿一早把娃送回学校,看着他走进校园的背影,忍不住发圈感叹“每次开学都是一场重生”。

虽然失而复得、离苦得乐会带来片刻的喜悦,但也请不要再反复重温这起伏跌宕的剧情了好嘛。

不知不觉2022只剩下零头。这一年过得就像开盲盒,每天不知道面对的是惊喜还是惊吓,一切如常已经成了奢侈的愿望。

人们从最初的惊讶愤怒,逐渐变为隐忍接受。“毕竟,日子总是要过的。”这个最朴素的道理可以压过所有问题。

大家心照不宣地,小心翼翼地维护着正常生活的表象,可谁都知道它有多脆弱。

相比大多数人已经摆脱疫情阴影,继续move on,适应了变动的生活,我似乎受到的影响更大。

那种生活在巨大不确定里的不安感,让所有快乐都打了折扣。而它带来的消极情绪需要耗费大量的心理能量去排解和抵抗。

上一次给我带来严重心理创伤,需要反复消化才能接受的重大事件还是母亲去世。

有时我在想是不是因为后者让我缺少安全感,而疫情时代放大的不安与变动恰好砸在了这个痛点上,所以我才会如此应激。

不过相比直接造成的心灵创伤,更可怕的是因它而生的愧疚感。

每次和朋友提起自己因为疫情会时常觉得颓丧,很多人的反应是:

“大家都一样啊。”

“比你惨的人多了去了。”

“别对环境变化太敏感。”

“转化下心态就好了。”

“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这些话说得都没有错,但它会让你产生“别人都可以,为什么就我不行”的质疑。

自己究竟是太矫情,还是心理承受力太差?无论答案是哪个,都一样带来深深的挫败。

上次在树屋讨论“疫情带给我们哪些影响”,全场除了我,其他人的回答都正能量满满:利用居家的时间上课学习;帮助陌生的邻居进行心理疏导。。。

大家似乎都已经从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里走出来,只有我一个人还停留在它带来的心理创伤里。

我为自己毫无成就,还把时间浪费在说不出口的精神内耗上感到惭愧和痛心。

我也知道应该怎么做:把注意力集中在可控的事情上,珍惜每一个能够得到的小小快乐,可我无法阻挡那种世界不会变好的悲观思绪在心间蔓延渗透

忽然理解了那些抑郁症患者,压倒他们的不是“我不快乐”的念头,而是“我不应该不快乐”的自责。

旁观者那些“想开一点”“你有啥可不开心”的劝解都是一根根压在他们心上,轻飘飘却可能会致命的稻草。

《想见你》里,郁郁寡欢的陈韵如在自杀前有一段独白,特别打动我。

她说:“我明明已经这么努力了,为什么你们每个人都还要叫我再努力一点,要我再更好,跟我说,你要开心,你要快乐。”

原来,“你再努力一点,再乐观一点”对于有些人来说不是鼓励,而是负累。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某些人的轻而易举,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难以企及。

想明白这些,我便释然了。坦诚心理受到创伤没什么丢脸,知道内心不够强大也没什么大不了,和大多数人不一样也没什么关系。

最重要的是接纳自己,承认创伤,这样才能面对创伤,才能用适合的节奏与自己和解。

上周我写了篇吐槽文“想不到吧,生活也有翻拍剧”,一个邻居回复说“谢谢你。”我感到很奇怪:“何出此言啊?”

她解释说:“四月至今,我成为了愤怒的中年人:无能为力,愤怒,内耗。谢谢你的文字。我也需要出口,这个出口告诉我:痛苦有尽头。”

我用表情符号用力拥抱了她。而她接下来的一句则瞬间让我泪目:

要有多爱生活,才会这么失望。

《想见你》最后一次穿越回过去的黄雨萱对陈韵如说:

“你那么想从世界上消失,

不是因为你对世界太失望,

而是你对世界有太多的期望。”

正是这句话化解了陈韵如一直以来的心结,就像邻居的话治愈了我长久的自责。

原来最有效的安慰不是“别难过”,
而是“我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