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温毛泽东的经典词句 缅怀这位伟大领袖

 走方医工作室 2022-10-20 发布于山东

1976年9月9日
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那一天,一代伟人就此陨落
那一天,举国上下悲痛万分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心中就像灯塔一样,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他一生的追求。

  他是伟大的战略家,将一个积贫积弱、一盘散沙百余年之久的旧中国,带进了新的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成为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他是伟大的思想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他是伟大的军事家,使我军逐渐成长为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打败了形形色色的反动派和侵略者。

2022年9月9日
毛泽东同志逝世46周年的日子
忆往昔峥嵘岁月
让我们一起重温他的经典词句
借此缅怀这位伟大领袖

  有一种信心叫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所在的时代是怎样一个时代?

  “幢幢华裔,将即为奴;寂寂江山,日变其色”。不堪回首,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到鸦片战争之后一步步陷入任人宰割、民不聊生的境地。

  毛泽东生活在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动荡时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数仁人志士寻求救国图存之道,渴求刺破黑暗的真理之光。

  “落后就要挨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毛泽东在与错误思想路线的一次次斗争中,带领革命队伍从一次次危急关头走了出来。

  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武装在不断围剿中,屡屡失利。秋收起义部队会攻长沙失败,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失败,广州起义部队坚守羊城失败……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革命的火种仿佛狂风中的烛光,随时都可能被扑灭,使得党内和革命武装内部始终笼罩着一种悲观的情绪。

  为了解答革命队伍中的疑惑,毛泽东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时期,毛泽东就在《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以及中国革命政权的实质,总结了井冈山根据地及其他地区建立小块红色政权的经验和教训,着重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存在的原因和条件,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毛泽东在井冈山首次提出并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得出中国红色政权能够继续存在和发展的结论。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1927年8月7日,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他对革命前途的乐观和信心,甚至感染了当时远在莫斯科的刘伯承。1929年春天的一天,正在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的刘伯承看到了两本从国内传来的油印小册子,上面刊载了毛泽东1928年10月为湘赣边区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所写的决议和毛泽东11月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刘伯承看完后激动不已,拿着这两本小册子,兴冲冲地找到左权和屈武。他一边念着文章,一边深有感慨地说:我真想现在就回国,上井冈山和毛泽东、朱德一起去战斗!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红色政权居然能在白色恐怖的隙缝中生存下来,这确实是伟大的创造,是东方的奇迹,是中国革命的希望之光,这也是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来的光芒!

  而在古田会议后,毛泽东利用难得的短暂战斗间隙,在古田赖坊一家店铺的阁楼上,秉烛夜书,写下了那封六七千字的长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磅礴的激情和火热的话语重新点燃了革命的信心。

  光芒万丈,穿越时空,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有一种豪迈叫做“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历史硝烟虽已远去,但每当我们回望长征时,总能被无数的故事敲击心灵,荡涤灵魂。而书写这段传奇的人,正是毛泽东。

  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壮丽史诗。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施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1936年的毛泽东

1936年的毛泽东

  这又是一段不为人知的动人细节。1935年9月29日,陕甘支队从榜罗出发,于当天到达通渭县城,这是红军爬雪山穿草地三个月以来占领的第一座县城。

  毛泽东向杨得志、肖华询问部队的情况后,又不顾鞍马劳顿,赶到不远的文庙街小学。在那里,他首次充满激情地公开朗诵了他自越岷山后酝酿于心的诗篇——《七律·长征》,要知道当时长征还没有结束,但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这是一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彰显的是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忠诚信仰和必胜信念。

  有一种清醒叫做“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有一种思念,历经历史云烟,愈加醇厚;有一种记忆,穿越时代风雨,历久弥新。这是毛泽东同志执笔为新华社撰写的五大评论之一,评论的是1949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的白皮书《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着重1944-1949年时期》。而这一句话也一直是我们和平崛起路上的一针清醒剂。

  即使时隔几十年,我们再来回顾毛泽东同志的这些话语,今天依然适用,这就是伟人的智慧与远见。

  有一种态度叫做“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团三营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荣誉称号。当天,毛泽东正好在上海会见印度尼西亚军事友好代表团成员,给他们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的经验。他说:主要一条经验是,要同群众结合起来。当年8月1日,他便写下了《八连颂》这首杂言诗。

  其实早在1928年,结合旧军阀出现的各种扰民现象,他就提出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之后全面概括成了我们熟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此,中国军队的风气焕然一新。这也是毛泽东不断思考和始终关注的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在他看来,中国革命之胜利,根本还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原则的胜利。

  毛泽东说的最朴实的一句话是“为人民服务”,最感恩的一句话是“人民万岁”,这就是一种“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公仆情怀。

  有一种奋进叫做“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1962年的冬天,中国刚刚走出三年困难时期,中苏关系又开始紧张。同年底,郭沫若填《满江红》一词,借以表达中国人民面对反华势力,团结一致、坚持斗争的必胜信念,毛泽东读后当即作此和词。

1960年,毛泽东在北京

1960年,毛泽东在北京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因为时间不等人。就这样,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在不长的时间里,使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他曾经说过:“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那铿锵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只争朝夕的奋进,透射着时代伟人的担当尽责!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他一生的追求。

也许有人会问
46年过去了
为何只要提起毛泽东同志的名字
无数群众仍然泪流满面
许多人就有讲不完的感恩

也许有人会问
46年过去了
为何一提起毛泽东同志的名字
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
敬爱之情溢于言表

也许有人会问
46年过去了
毛泽东同志为何受到群众如此爱戴
总是让人怀念
……

因为
他是这样一个人——
一辈子不贪钱
一辈子节俭度日
一辈子让敌人闻风丧胆
一辈子手不释卷
一辈子与人民心贴心

他还是这样一个人——
一生信念坚定
一生踏实务实
一生坦荡无私
一生清正廉洁
一生文韬武略

虽然他离开我们46年了
但他依然活在人民心中
今日之中国
已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心
中国的伟大成就令人赞叹

吃水不忘挖井人
让我们深情缅怀一代伟人毛泽东
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风范
将永远鼓舞我们继续前进!

 (根据“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等内容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