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逢博:30岁闪婚恩师,70岁拒绝下葬亡夫,14年的坚守令人泪目

 敦厚书屋 2022-10-20 发布于广东

放眼整个华语歌坛,唯一能跟李谷一平分秋色的歌唱艺术家只有朱逢博。

我是朱逢博的崇拜者,当年我还为朱逢博拉过大幕。

面对镜头,李谷一从不吝啬自己对她的称赞。

文章图片1

作为“中国新民歌之母”、“中国夜莺”、“中国现代流行乐的开山鼻祖”、“华语乐坛最具有开创性的女歌唱家”。

朱逢博交上了一份非常满意的答卷。

一生演唱了800多首歌曲,出版近30盒独唱专集与卡带,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影响了无数人的青春。

文章图片2

那个名气盖过李谷一,让其崇拜不已的著名歌唱家,为什么在最红的时候嫁给仅相恋6天的恩师?

又为什么在70岁的年纪,拒绝将丈夫下葬,入土为安?

守亡夫骨灰生活了14年的朱逢博,如今怎么样了?

才女是怎样炼成的?

文章图片3

如果你出生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你会怎么活?

生存,自然是头等大事。

在颠沛流离的时代,苟且偷生都是奢侈,更别提读书了。

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胜就此拉开序幕那年,朱逢博出生在山东济南。

文章图片4

父亲朱培寿先生,是南京中央大学土木系高材生,也是我国最著名的水利专家之一。

母亲出生书香门第,地地道道的名门淑女。

“我的父亲从小就告诉我,我不能做一个绣花枕头,也不能做一只花瓶。”

“他希望我做中国的居里夫人,也是在父亲的坚持下,我的教育问题没有受到搁置。”

——朱逢博

8岁,朱逢博跟着难民的人潮,举家迁居至南京。

为什么是南京?

电影《八佰》给了一部分答案。

文章图片5

管虎这部大作中,南岸租界中到处是灯火辉煌,听着《夜莺》的麻将的太太和穿西装打领带的精英。

租界之外,尸横遍野,有枪林弹雨,有火海滔天,还有淅淅沥沥不成调子的送葬小调。

一面天堂,一面地狱。

其实在这个地方,管虎是有夸大成分的。

真正历史中,南京没有外国租界,留守的外侨们在南京西方教会机构集中的区域。

文章图片6

从鼓楼医院和金陵大学,金陵中学向西,到金陵女子大学,金陵神学院,金陵女子神学院,贵格医院一带。

冒着巨大的风险,划出了南京城十分之一大小的一块地方作为安全区。

也是在这个地方,朱逢博全家得以喘息。

家里人竭尽所能,在一片乱世中,护住了朱逢博的学业,并为其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

文章图片7

写字、画画、种花、养鱼、演讲、朗诵、舞蹈。

这些数类繁多的爱好,让她拥有了活跃的思维与丰富的想象力,也为她未来的艺术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岁那年,朱逢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同济大学建筑系。

文章图片8

6年制的建筑专业生涯,朱逢博常年稳居班级第一的好成绩,像父亲期盼的一样,在建筑领域光芒万丈。

毕业之后,朱逢博进入建筑工地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以一种极其偶然的情况,踏上了艺术之路。

文章图片9

工地上的日子很枯燥,轰隆隆的施工声,满天沙土,形形色色的体力劳动者。

劳动之余,朱逢博也没什么架子,经常一展歌喉给工友们加油打气。

某天,上海歌剧团来到朱逢博单位进行慰问演出,台上歌舞升平,下面的工友们却开始窃窃私语:“还没有咱们逢博的唱得好呢。”

文章图片10

到最后,甚至有工人在台下开起了玩笑:

“让我们单位的朱逢博给你露两嗓子,她唱得可好听,我们都爱听。”

在大伙和主持人的蹿腾下,朱逢博大大方方走上台去,像往常一样高歌一曲。

一下台就被歌剧团团长拦住了路:“真的不考虑从事歌唱职业吗?”

建筑才女 or 歌唱女高音?

文章图片11

朱逢博按部就班的人生,突然面临着一个选择题。

继续在建筑行业发光发热,还是转入歌唱行列,过上全新的生活?

思索再三,她决心搏一搏。

文章图片12

在朱逢博看来,人生按部就班地走是没有意义的。

正如史铁生在他的病隙碎笔中写过的那样:

人们都向往彼岸、企图到达彼岸,但是你真正到达了彼岸后,彼岸这个概念就轰然崩塌,毫无意义。

对于这种无意义的成长,改变才是生命的意义。

文章图片13

团长得知朱逢博同意进团的答复后高兴极了,由自己出面,将朱逢博作为特殊人才调了进来。

事实证明,朱逢博的选择是正确的。

进团之后,这个半路出道的“半瓶子醋”歌唱家,能力比别人突出一大截,秒杀一众专业人物。

努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天赋。

文章图片14

在上海歌剧院的5年,朱逢博主演过《红珊瑚》《刘三姐》《社长的女儿》《嘉陵江怒涛》等多部歌剧,塑造了多个不同时代的经典人物形象。

1965年,朱逢博又离开了舒适区,去往上海舞蹈学校,一去就是9年之久。

也是在这期间,她凭借芭蕾舞剧《白毛女》中喜儿一角的主伴唱一举成名。

其中《喜儿哭爹》一段更是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至今无法逾越的高峰。

耳熟能详的《请茶歌》、《橄榄树》、《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阿里山的姑娘》、《我怎能将你遗忘》、《兰花胡蝶》等经典名曲。

原唱者都是朱逢博。

文章图片15

前前后后唱了800首以上的作品,创造了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立体声盒带专辑。

在那个家庭录音机都非常少的年代,年销量310万张,再版3次,卖了800万张。

注意了,这只是正版的销量。

再算上各种盗版渠道,最起码能达到1200万张以上。

左手拿着金唱片奖奖杯,右手握着中国艺术家终身成就奖杯。

头顶还顶着“中国夜莺”和“艺术常青树”的光环,背靠无数成名作。

文章图片16

也难怪李谷一也心服口服,竖起大拇指为她疯狂打call。

长了一副好面孔,出身好,不折不扣的大才女。

运气好,出道即巅峰,吸引了无数铁粉一直追随。

资源好,出道后从不缺曝光度和作品。

歌坛双星的“羁绊”

文章图片17

除了遍地开花的事业道路,朱逢博的婚姻生活也格外的顺遂。

老天爷就是喜欢她,一直宠着他,哪怕她吃一口就跑一个地方,也要追着喂饭吃。

文章图片18

在上海歌剧院工作的第二年,朱逢博不仅迎来了事业的高光时刻,还等来了老天爷给她发的命定之人。

一位音乐才子的到来,搅乱了她宁静的生活。

彼时的施鸿鄂刚刚从国外归来,应邀进入上海歌剧团当导师。

文章图片19

精湛的技艺和幽默的谈吐,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少女们。

众星拱月,前呼后拥。

刚开始施鸿鄂并没有注意到朱逢博,他真的太忙了。

忙着安顿自己,忙着备课,忙着将鲜有人知的美声唱法,一个个教给剧团众人。

朱逢博好奇心也上来了:“这个新来的“海归”到底是个什么来路,有那么厉害吗?”

文章图片20

没多久,主攻民族唱腔的朱逢博就跟他来了一场“切磋”。

“你是不是挺厉害的,现在琴房没有人,你给我指导指导?”

施鸿鄂一副公事公办,兴致不高的模样回了句:“那你就唱两句吧。”

走哪被夸到哪的朱逢博在这儿,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钉子。

“你这嗓音,转美声难度有点大,没什么前途。”

文章图片21

心高气傲的小姑娘气的脸都红了:

“我能哼哼不少歌,但是你们那个啊来啊去(美声唱法练声)的东西,我不会,我也不想学,有什么稀罕的。

狠话放完,胜负心也上来了。

你说我不行是吧,我还非行给你看。

文章图片22

接下来多半年的时间里,朱逢博除了偷偷摸摸去上施鸿鄂的美声课,还买了一堆美声唱片和书籍。

半个月后,重新站在施鸿鄂面前唱了两句,虽不太娴熟,却大大弥补了之前民族唱法音域不足的缺点。

施鸿鄂也没想到,因为自己一句话朱逢博会这么下功夫且进步神速。

谁不喜欢勤奋、聪明又上进的学生呢?

文章图片23

从那以后,施鸿鄂成了朱逢博的专属师傅,将自己的才学、技巧倾囊相授,推着朱逢博成为了乐坛最闪亮的星星。

两人越来越默契,情愫安生,却谁都不愿捅破那层窗户纸。

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朱逢博进团时就跟领导约定好了,不会因为婚姻耽误事业,30岁之前绝不结婚。

文章图片24

施鸿鄂从团长那听到这个约定,害怕贸然表白,耽误了朱逢博的艺术生涯。

两人心照不宣,各自守身如玉,拒绝追随的俊男靓女们,保持单身。

朱逢博30岁生日过去不到半年就主动出击。

没有鲜花,没有情话,两人在初识的琴房互诉衷肠,当天确定了恋爱关系。

文章图片25

确定关系的第6天,两人举办了一场寒酸却情意满满的婚礼,婚后第二年,两人的孩子出生。

文章图片26

这对“神仙眷侣”不仅生活上秉性相同,对艺术追求更是有着共同的信仰。

心性一致,观念雷同,交流无障碍,总有说不完的话。

彼此都很支持对方,亦师亦友,神仙眷侣,灵魂知音,经常互相切磋,只慕鸳鸯不慕仙。

文章图片27

虽然名气不如妻子,但施鸿鄂对朱逢博的歌唱生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70岁拒绝下葬亡夫遗体,14年坚守令人泪目

文章图片28

2001年,63岁的朱逢博渐渐退出歌坛。

用她的话来说,唱了大半辈子了,也该把舞台让给年轻一代的歌手了。

文章图片29

除了教书育人以外,朱逢博大多数时间都用于陪伴丈夫。

有时是提着菜篮,在人声鼎沸的市场中一起买菜。

有时相互依偎在公园长椅,看着夕阳一点点隐入地平线。

携手多年,忙碌半辈子,化作陪伴中的春风细雨。

但这样岁月静好的日子,也就只过了7年。

2008年,施鸿鄂心脏病复发,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猝然离世。

文章图片30

在送走丈夫的那一刻,朱逢博是迷惘的。

看着床上毫无生机的丈夫,突然觉得窗外投射进来的阳光,照在丈夫两鬓的丝丝白发上太过于刺眼。

晃得她头晕目眩。

对于丈夫刚刚离世那周的记忆,朱逢博是模糊不清的。

就像陈旧的碟片,偶尔才有个片段在脑子里浮现,很多都是后面儿子告诉她后,才知道自己那时是怎么度过的。

哭,歇斯底里地哭。

文章图片31

或是精神恍惚,浑身上下都写满了荒芜。

葬礼当天,刚开始一滴眼泪都没有掉,一度像个局外人。

当施鸿鄂的骨灰被封装,朱逢博突然就爆发了。

几乎哭到昏厥,抱着骨灰不撒手。

文章图片32

坟墓是儿子和儿媳选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朱逢博却不接受,打心眼里抗拒将丈夫埋葬在冰冷潮湿的地下。

太孤单,太冷清。

跟儿子重复说着:“你说好好的人,就跟钟表似的,说不转就不转了。”

眼神中的落寞,让一向孝顺的孩子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来安慰。

文章图片33

儿子看母亲状态不好,只能妥协,将骨灰留给了母亲。

70岁那年,朱逢博失去了丈夫,却又没完全失去,因为丈夫的骨灰,一直摆在卧室陪伴着她。

一日三餐,逢年过节,别人一家团聚,聚在一起有说有笑。

每当这个时候,朱逢博总会下意识多放一双碗筷,做一大桌子丈夫生前爱吃的菜。

文章图片34

等儿子儿媳吃饱后,在屋里木然呆坐,一夜无言。

丢失了人生的所有期盼和念想,将悲伤小心翼翼藏起来,也始终感改不了暮年的悲凉。

正如电影中那句感慨万千的台词:“时间已经停止,剩下的就是慢慢变老。”

这大概就是老一辈的爱情吧,没有轰轰烈烈,却又悲伤得让人泪流满面。

一个普通人所能承受的最大不幸,莫过于此。

这14年,曾经珠圆玉润的朱逢博迅速消瘦,成了一个大多数人都认不出来的“老太太”。

文章图片35

14年,她看上去已经平复了悲伤,却从没有从丧夫之痛中走出来。

骨灰始终没有下葬,就是最好的佐证。

文章图片36

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跟丈夫说说话,枕头下面也是压着丈夫的照片,想念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自言自语地说说话。

远离镜头,远离喧嚣。

结语

文章图片37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聚光灯总是打在车上那些意气风发的人的身上。

后来,朱逢博怎么样了?

2021年11月,她为爱徒青年女歌唱家丁一凡站台,现场献唱。

文章图片38

2022年春节,在东方卫视《春满东方 点亮幸福》春晚上惊喜现身。

文章图片39

上海轻音乐团青年歌手高山、徐均朔共同献唱了《雪孩子》,引发了许多人的一波童年回忆。

瘦了很多,沧桑了很多。

文章图片40

一张口就是让人泪目的感觉。

许多网友留言:“好好听啊!85岁的老艺术家,开口依然是专业水准”、看一遍哭一遍”。

虽然历尽沧桑,已经85岁了。

文章图片41

在东方卫视春晚投影冰雪秀的舞台上,朱逢博依然用婉转优雅、甜美妙曼的嗓音让所有人梦回80年代。

前不久,还作为老友,参加了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屠巴海从艺五十五周年暨八十岁生日会。

文章图片42

还和屠巴海先生一起切起了蛋糕。

文章图片43

时间,永远是治愈悲伤的良药。

在此也衷心祝福朱逢博:永远年轻,歌声不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