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介石如何评价我军的十大元帅

 大白兔ai胡萝卜 2022-10-20 发布于湖北

1955年9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授元帅军衔及授予勋章典礼,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1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十大元帅”的每个人,无论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又或者是解放战争中,都立下了卓越功勋。

文章图片1

都说英雄不问出处,十大元帅中,有人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的军事家,也有人是靠在战争中不断学习,不断摸索成长起来的。

十大元帅中,林总、徐帅、聂帅、叶帅和陈老总,都曾在黄埔军校学习或者工作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曾是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的学生或者下属,但最终都与蒋介石决裂,站在了人民的一边。

在蒋介石心里,共产党的十大元帅到底都是什么样的人,又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

文章图片2

一、

作为黄埔毕业生,老蒋最熟悉林彪,林彪也在战场上让蒋介石吃尽了苦头。

辽沈战役前,蒋介石曾感慨地说:“林彪是黄埔最优秀的将军他把他的学长和教官都打败了。我这个校长失职啊,在黄埔对他关心不够,以致他投奔了共产党,我很痛心......”

1925年11月的一天,蒋介石走进正在上战术课的黄埔四期步科教室,坐在了教室最后一排,悄悄地听教员讲课。

今天要讲的是前不久发生的惠州攻坚战,而这一仗恰巧是蒋介石亲自指挥的,所以老蒋想听听学生们对此战有什么看法,因此偷偷地跑来听课。

在讨论阶段,不少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蒋介石见这些学生都没有讲到点子上,不免有些失望。

文章图片3

这时,一个小个子学生走上讲台,向台下鞠了个躬后,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画了起来。没画几笔,蒋介石就认出了他画的是惠州地形图。

这名学生画得很仔细,把惠州城里城外的地形和山川河流都画得清清楚楚,然后指点江山,说出了自己对这一战的看法,以及如何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地形上的特点,取得更大的胜果。

蒋介石听了一会,看出这个学生的军事基础打得特别牢,对战术的研究也很有自己的见解,是个可造之才,于是偷偷地问旁边的学生,这个小个子叫什么?

旁边的学生告诉他,此人名叫林彪,来自湖北,别看个子小,但成绩在班上总是数一数二。

文章图片4

这是蒋介石第一次听到林彪的名字。下课后,蒋介石让老师转告林彪:放学后,让林彪去校长室见他。

在蒋介石的办公室,两人开始了一次长时间的谈话。蒋介石记得很清楚,林彪话不多,但每句话都是经过深入思考之后才说出来的,从不多说一句废话,给蒋介石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

要知道当时的黄埔军校的学生,都是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像林彪这样少年老成的非常少见。

文章图片5

两人正聊着,突然陈立夫来报告说,汪精卫来黄埔了,要和蒋介石议事。蒋介石愤愤地骂了句“娘希匹”,马上变了脸色。原来蒋汪精卫自从接任了军校党代表后,一直想插手黄埔军校的事务,蒋介石对此非常恼火。

听说汪精卫又要找自己商量军校的事,蒋介石气呼呼地站起来,板着张脸离开了办公室。

由于蒋介石走得匆忙,忘记了刚才还在和自己聊天的林彪,让自尊心极强的林彪感觉蒋介石太不看重自己了,刚才还聊得好好的,现在说走就走,一个招呼也不打,不免让林彪心里非常不痛快。

两人的第一次接触,便以这样的方式不欢而散。

1941年10月,林彪从苏联养伤回国,需要经西安转道延安。蒋介石打算趁这个机会,再次做做林彪的工作,让林彪转投国民党。

于是他让胡宗南和戴笠代表自己,以最高的规格接待林彪,并打探一下林彪的想法。

在胡宗南的安排下,林彪和戴笠有过一次秘密会晤。这次会晤的内容,一直没有对外透露过。

七十年代初,蒋介石偶然发现了一份戴笠在西安与林彪秘密会晤后的档案。当蒋介石戴着老花镜仔细地看完这份档案后,面色发青,双手颤抖不已,连连叹息道:“雨农误我大事啊!”

文章图片6

蒋介石为什么会说戴笠误了大事呢?原来这份档案记录了戴笠在与林彪会晤的经过,而戴笠在会晤时表现出来的那种好大喜功的性格让林彪十分不满,所以两人没谈几句便谈崩了。

蒋介石看了这份档案后,固执地认为如果换其他人去拉拢林彪,说不定会有收获,是戴笠的性格原因,才导致了拉拢的失败。因此他才会叹息说,戴笠误了自己的大事。

蒋介石对林彪的军事水平评价很高,甚至称林彪为“战争魔鬼”。他很想将林彪拉拢到自己的手下,所以才会在拉拢失败时,发出了那声“雨农误我大事”的长叹,感到特别的惋惜和遗憾。

文章图片7

三、

除了林彪,彭德怀是蒋介石另一位特别想拉拢过来的元帅。

1938年1月,徐州抗日战事吃紧,蒋介石特邀彭德怀到武昌共商御敌大计。对于这次武昌会谈,蒋介石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想把彭德怀拉到国民党中来。

两人一见面,蒋介石便假惺惺地问道:“彭将军戎马倥偬,可否有机会回故里探望?府上皆安否?”

文章图片8

彭德怀听了蒋介石假惺惺的“关心”,冷着脸不说话。蒋介石以为彭德怀家有什么难处,于是提高声调说:“府上若有难处,我即嘱湖南省张治中主席多加照顾。”

彭德怀冷笑道:“承蒙委座垂念,我彭德怀一家早经何健主席照顾过了,连祖宗三代的坟都已掘光了。家弟两人,至今也还是流落在外!”

本想套套近乎,没想到碰了钉子,蒋介石只得尴尬地干笑几声道:“我马上下令寻找令弟,让他们平安回家。”说完,蒋介石又递上一张支票:“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还望笑纳。”

彭德怀怫然作色道:“抗日是八路军的神圣职责,彭德怀和八路军全体指战员一样,每月有一元津贴费,此外不需分文。政府真要嘉勉抗日,请给八路军如数发饷!”

蒋介石又碰了个钉子,不禁有些生气,但又强行忍住,换上一付笑脸说:“八路军的薪饷可容后再议,这不过是蒋某人赠给彭将军个人的些许薄礼。”

“彭某是共产党人,奉行为大多数人谋福利之理,决无个人受礼收财之说。”彭德怀说完,拂袖而去。

望着彭德怀离去的背影,蒋介石像被人抽去了脊梁骨一般,瘫坐在了椅子上。过了好大一会,他才对着彭德怀离去的方向恶狠狠地说道:“不识抬举,早晚有人收拾你!”

文章图片9

四、

同样是黄埔生,林彪被蒋介石极为看重,但徐向前元帅却被蒋介石视为“没出息的学生”。也许当年老蒋在下这个评语的时候,没想到这个“没出息的学生”后来却在战场上给了他许多惨痛的回忆吧!

1924年5月,徐向前考入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在军校,每天的操练和勤务都安排很紧。天不亮起床、跑步、进课堂,连吃饭都限定时间,很多人都难以坚持,甚至有不少人开了小差。

徐向前从小就在家干过各种农活,从不怕吃苦。

文章图片10

在军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革命书籍,对十月革命和共产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军事课更是十分感兴趣,学习特别认真。尽管如此,但少言寡语的性格和瘦弱的外表,使得徐向前在学员中并不引人注意。

蒋介石经常以谈话的方式,在黄埔生中物色和培养自己的力量。每次找学生谈话时,蒋介石都会把学生一个个叫进自己的办公室问话。

有一天,蒋介石让徐向前去自己的办公室谈话。徐向前一进门,就见蒋介石端坐在椅子上,一脸严肃的样子,弄得徐向前有点紧张,还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文章图片11

谈话开始后,蒋介石问徐向前:“你是什么地方人?”徐向前回答说:“山西人五台人。”蒋介石一听是五台人,便皱了皱眉头——因为五台这个地方,让他联想起了阎锡山。

接下来,蒋介石又问了徐向前一些对学校管理上的看法,徐向前也老老实实地提了自己的一些意见。见徐向前在回话时一句也没有说自己这个校长“英明”,蒋介石很不开心,于是挥挥手将徐向前给打发走了。

这次谈话,徐向前给在蒋介石留下的印象只有三个字——“没出息”。

蒋介石做梦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位“没出息”的学生,短短7年之后,竟然成了共产党三大主力红军之一的总指挥,率领红军从鄂豫皖杀到川陕,消灭了数以十万计的国民党军队!也不知道后来蒋介石有没有为自己的“看走眼”而后悔过?

文章图片12

五、

十大元帅中,蒋介石最怕的一个人,不是共产党的总司令朱德,不是消灭国民党军最多的林彪,也不是被他视为“战术奇才”的刘伯承,而是最具传奇的贺龙元帅。

蒋介石这一辈子,无数次地说到贺龙,但两人却只见过一面。在这次见面后,蒋介石曾发出感慨:“以后我不要见他了!”

蒋介石为何不敢见贺龙?咱们从头说起。

文章图片13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南京成立了一个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有一天,蒋介石对政府秘书长李仲公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贺龙现在在武汉,你把他拉过来,我给他一个军长,一个江西省政府主席,随便他挑!要是他缺钱缺枪,我也可以把汉阳兵工厂也交给他!”

李仲公兴冲冲地来到贺龙的驻地,将蒋介石的意思转达给贺龙,蛮以为贺龙会满口答应。没想到贺龙等他讲完了,用烟斗指着李仲公的鼻子冷冷问道:“你知道我在想什么?”

李仲公摇摇头。贺龙一声冷笑:“我在想,是不是把你就地正法呢?”

文章图片14

李仲公大惊失色:“云卿,自古两军相交,不斩来使……”

“好,我不杀你。”贺龙大吼一声,“来人啊,把他给我赶出去!”

不久之后,贺龙率军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蒋介石得知后,叹道:“为求一将,我还没有花过这么大的代价。没想到还是拉不来贺龙!”

这次拉拢,蒋介石并没有见到贺龙本人。直到1938年1月17 日,蒋介石才第一次见到了贺龙。

一见贺龙,蒋介石便提出了一个困扰了自己很多年的问题:问“民国16年,你为什么好端端的军长不当,跑去参加共产党的南昌暴动?”

文章图片15

贺龙笑着将手一挥:“我和委员长政见不同嘛!”

蒋介石把脸一沉,正准备发作,突然想起现在大敌当前,还要利用共产党人帮着自己打日本人,于是强压住心头的火,端起茶杯喝了口水,换上了一副语气说:“过去的事算了。云卿,你家里可好?”

贺龙抬起头,两道目光有如两道利剑般盯住蒋介石,让蒋介石感到一股寒气。只见贺龙冷笑一声道:“承蒙委员长关照,我家的房子被你的人烧了,家里的人也被你们杀光了,80多口子,剩下我贺龙一个拿枪的!”

文章图片16

蒋介石显然没想到贺龙的家人会被自己害得这样惨。要知道正是他当年下令“宁肯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走一个”,贺龙的家人这才惨遭他的毒手的。如今面对贺龙,蒋介石就差地上没条缝让自己钻进去了。

不过老蒋毕竟脸皮厚,他干笑几声,对着贺龙恭维道:“你是老革命,那些都是过去的事了,不说了,不说了!”

老蒋本来想借着这次见面,说几句“大敌当前,合力抗战”之类的场面话,没想到还没等他开口,便碰了几个钉子。于是蒋介石便借口有事,草草结束了这次会面。

直到贺龙离开后,蒋介石望着贺龙的背影,这才松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发出一声哀叹:“以后我不要见这个人了!”

文章图片17

六、

相比深恨他的贺龙,叶剑英元帅却曾是蒋介石最信任的部下。

黄埔军校创建后,叶剑英被委任为教授部副主任,蒋介石对他非常器重。蒋介石疑心很重,很怕遭人暗算,在军校唯有叶剑英可以佩剑进入他的卧室,其他人则通通不可。

北伐战争爆发后,叶剑英被蒋介石任命为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9月19日,北伐军发动南昌战役,与孙传芳军酣战几天几夜后,北伐军损失很大。

文章图片18

此时叶剑英提议以小部分兵力佯攻,将部队主力迂回到敌人侧后,迫使敌人退却,然后在运动战中歼灭敌军。

由于采用了叶剑英的建议,北伐军取得了南昌战役的大胜。蒋介石对叶剑英的才干大为赞赏,对叶剑英说:“我看你当参谋长屈才了,你的才能可以当师长、军长!”

虽然老蒋十分器重叶剑英,但叶剑英还是最终站在了人民一边,成了老蒋的死对头。

文章图片19

十大元帅个个都是蒋介石的死对头,几乎每一个都被老蒋派人刺杀过,陈毅又是被刺杀次数最多的一位。即便是新中国成立后,蒋介石还没忘记派刺客潜入上海,想刺杀陈毅元帅。

上海解放后,陈毅成为上海市第一任市长。

当时的上海百废待兴,另外还有大量国民党的散兵游勇和特务潜伏在此,伺机破坏,可以说是险象环生。

1949年秋,一个名叫刘全德的特务,接受蒋介石的指令,伺机潜入上海,暗杀陈毅元帅。

刘全德早年曾是上海地下锄奸组织的成员,后被捕叛变。接到任务后,他在女土匪头子黄八妹的安排下,偷偷潜入了上海。

我公安部门通过内线掌握了刘全德等人的动向后,公安局长扬帆下令:从刘全德的关系人入手,力争尽快将特务们一网打尽,但绝不能打草惊蛇。

刘全德潜入上海后,找到了一名名叫史晓峰的旧相识,想在史晓峰家落脚,伺机开展暗杀计划。

没想到我公安部门早就对刘全德到上海后有可能的几个落脚点都进行过排查,并午间叮嘱史晓峰:一旦发现刘全德,马上向公安机关报告。

当天晚上,就在酒足饭饱的刘全德躺下后没多久,几个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冲了进来,将刘全德五花大绑捆了起来。

刘全德落网后,很快招供了他受蒋介石和毛人凤委派,准备刺杀陈毅的阴谋。根据他提供的线索,我公安机关又顺藤摸瓜,在北京破获了预谋刺杀毛泽东计兆祥案;在广东亦破获了预谋刺杀叶剑英的黄强武案,一举粉碎了蒋介石对我党领导人的暗杀计划。

得知自己派去的特务们如肉包子打狗般有去无回后,蒋介石气得拍着桌子大骂陈毅:“这个人太厉害了!”

文章图片20

结语:

对于其他几位元帅,蒋介石也分别有过不同的评价。对于德高望重的朱老总,蒋介石曾当面对朱老总说过:“此生不能和玉阶兄共事,甚为遗憾”。

对于解放军的“军神”刘伯承的军事能力,蒋介石也是赞不绝口:“论战术之奇,刘伯承堪称中国军界一绝”;甚至连没有评为元帅的大将粟裕,也让蒋介石不寒而栗。

蒋介石认为粟裕和林彪两人一南一北,横扫千军如卷席,都是极为难得的军事家。对于这两人,他只能徒唤奈何,无计可施。在称呼林彪为“战争魔鬼”的同时,他对粟裕评价是:“诡计最多,肃清最困难!”

蒋介石一直想不明白,像十大元帅这样的人才,为什么不愿意跟着国民党去享福,反而加入中国共产党干革命呢?

因为十大元帅都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们的心里装的是国家和人民,他们的军事成就,都是在党的领导下,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一场一场战斗得到的,正是因为有他们,新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文章图片21

参考资料:

中新网:《揭秘蒋介石拉拢彭德怀遭拒,暗恨彭“不识抬举”》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大智大勇徐向前》

《半岛晨报》:《“天字特号”计划:蒋介石亲自指定杀手谋刺陈毅》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林彪与粟裕的不同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