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东西三不借,借了准败家”,三不借是哪三样,为啥不能借?

 关山听风 2022-10-21 发布于湖南

俗语“东西三不借,借了准败家”中的三不借,到底是什么东西,借了后让人会产生“败家”的后果呢?

过去民间一些带数字的俗语,让人感觉模棱两可,很难统一答案,各地的风俗不同,解释也不一样。各人的想法不同,解释也不一样。于是就出现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人们通常称这种俗语中的数字为“概数”,也就是大概的数目。比如俗语“话有三不说,事有三不做,人有三不交”中的“三”,可以是二,也可以就是三,还可以是四、五、六。

如此,也就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东西三不借,借了准败家”也属于这类俗语。民间确实还有“东西四不借”、“东西五不借”,以此类型,甚至有“东西十不借”的说法。

像“东西三不借”这种说法,不仅“三”是“概数”,数字不确定,所要借的指向也不是很明确。可以指所借的“东西”有几样,也可以指前来“借东西的人”有几种。

这句俗语还有一个优点,可以给不想借东西给别人的人,有了冠冕堂皇的“借口”。

比如,有的人不想借东西给别人,可又薄不下面子,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愿借,于是,就可以拿这句俗语做挡箭牌:

对不起,这东西不是我不想借给你,而是有老祖宗留下那句话在这里,借给你以后,会“败家”,这样我还能不顾禁忌借给你吗?

我国民间交往中,没有万事不求人的人,人都会碰到一时的困难。邻里之间或者村民和街坊之间,互助互帮是一种传统美德,相互之间借一东西是正常不过的事。

民间又有“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说法。但是,总有一些人借别人的东西后,一是不珍惜,将别人的东西弄坏,偿还时也不修复好。二是借了东西不及时还,在多次催促下,才很不情愿地来还。

只要拿出民间禁忌来说事,有东西不借给别人,就好像理由比任何借口都要充足,前来借东西的人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也不会怪罪不肯借东西的人。

比如,在农村,有人来借杀猪刀,主人不想借给他,就可以找到借口,说这种东西借不得,是老话说的,借出去后就会“败家”。

过去农村,有的人清早起来,到别人家借火,这是农家比较忌讳的事,只要将这句俗语抬出来,一般的人很知趣,只能等到晚些时候才出借。

有一些地方习俗,有一些东西巴不得有人上门来借,借了还不用还。比如药罐子,也就是熬药用的罐子,南方农村把这种药罐子叫沙罐,很粗糙的一种药罐子,值不了几个钱。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因很简单,人们认为,别人借走了家里的药罐子,也就把病也借走了,是好事。但是,借去的药罐子是不用还的,也不能还,还了不吉利。病借走了,哪能还呢?

这也许就是另外一些地方习俗,干脆连药罐子都不能借,借走了后,怕别人还回来,比较忌讳。

对于“东西三不借,借了准败家”这句俗语,我家乡基本上还是有一些共识。

过去,“东西三不借”不是指三样东西,而是指三种人。“东西”具体指房屋。

一是指房屋不能借给别人停丧

停丧本来指人死后殡而不葬,但在农村,停丧通常指人死后,办丧事停放的地方,除非是自己和至亲。过去农村迷信地认为,如果把房屋借给别人停丧后,会给家里带来晦气,运气不好,会败家。

在农村,除去迷信的说法,这种事情也难以让人接受,过不了心理关。不仅过去的人不同意,现在的人也很难接受。

二是指房屋不能借给别人结婚

农村有一句俗语说:“宁可借屋停丧,不可借屋成双”。这句话并不是指房屋可以借给人停丧,而是指两者之间只能选其中之一,那就只能选前者,不能选后者。

这句话对过去农村人来说,人们迷信地认为借房屋给别人结婚的后果,比借房屋给别人停丧的后果更严重,不仅会“家败”,还会造成“人亡”。

三是指房屋不能借给别人落月

腊月,就是农村所说的坐月子。借房屋落月,就是借房屋坐月子。这是过去农村一种禁忌习俗,迷信地认为女人坐月子只能在自己的家里,不能到别人的房子里。如果在别人房屋内坐月子,就会给家人带来“灾祸”。

农村有一句俗语说:“宁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就是这个原因。

以上“三不借”,主要是旧时农村民众受到教育有限,科学不发达,对事物没有科学认识,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于是,人们就把这三件事看作“不洁”,并成为农村禁忌流传下来。

如今,这“三不借”的禁忌习俗,在农村已逐渐消失,很少有这种讲究了。

现在民间所说的“三不借”已经有了新的变化,通常指三样东西。通常来说,现在的人所说的“三不借”是指:一身份证,二车子不能借,三房子不能借。

这三种东西借给别人后,会让自己后患无穷,不仅要受经济损失,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