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宫课堂”第三课包含了哪些知识?来听物理教师深度揭秘

 kfxn36 2022-10-21 发布于河南

“天宫课堂”第三课

10月12日下午正式开讲

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

陈冬、刘洋、蔡旭哲

在“新教室”问天实验舱

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图片

“天宫课堂”第三课

干货满满、精彩无限

快来一起回顾这些知识点吧

↓↓↓


毛细效应实验

最细吸管开启“倍速模式”


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

陈冬用一个小实验

展示了流体现象的天地差异

他将三根粗细不同的塑料管

同时放在水中

最细的管子内

液面飞速到达顶端

仿佛开启了“倍速模式”

图片

一颗小小的钢球

让水球变“懒”


刘洋用注射器向水球喷出空气时

水球的震动很激烈

图片

在水球内加入钢球后

以同样的力度冲击

水球的振动幅度变小了

这是怎么回事?↓

微重力环境下

扳手居然会“掉头”?


陈冬将空间站中的工具

T字扳手在空中旋转后

扳手居然会自己翻身

时而头朝上,时而头朝下

反复不停

图片

更为神奇的是

当他将两个扳手同时旋转时

它们展现出了

完全不同的旋转姿态

图片

授课期间

航天员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

与地面课堂师生

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在这些神奇实验的背后,包含了哪些科学的奥秘?来听郑州经开区实验中学物理教师孙国亮的深度揭秘。

1.毛细效应实验

在地球上,如果我们把细玻璃管插入水杯中时,会发现管内液面高于容器内的液面,而且玻璃管内的液面还是个凹面,这就是毛细现象的一种。

这是因为液体表面类似张紧的橡皮膜,如果液面是弯曲的,它就有变平的趋势。因此凹液面对下面的液体施以拉力,使液体沿着管壁上升,当向上的拉力跟管内液柱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管内的液体停止上升,达到平衡。植物茎内的运输管道——导管就是植物体内极细的毛细管,它能把土壤里的水分吸上来。此外,生活中的砖块吸水、毛巾吸汗、粉笔吸墨水等都是常见的毛细现象。

图片

在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展示的毛细现象比在地球上更显著,这是因为在空间站内处于微重力环境,忽略液体重力,管内的凹液面所受到的向上的拉力可以拉着水一直上升,直到管口。

2.水球变“懒”实验

图片

首先,水球的形成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把空心铁球放入水球后,由于是微重力环境,铁球几乎不受重力,但水对钢球存在粘滞力,所以铁球不会掉下来。当水球中加入空心铁球后,二者组合成了液固混合体,由于物体振动幅度与质量成反比,所以当水球质量增大时,混合体振动幅度减小。此时,其固有振动频率也会减小。

3.太空趣味饮水

图片

在太空失重环境里,许多在地球上习以为常的现象都变得有趣起来,以喝水为例,在微重力条件下,水会凝结成圆球状漂浮在空中,就算你把杯子倒转,水也不会自动流进你的嘴里。因此,航天员喝的水都是装在袋形容器中的,其上还安装有一个带盖子的吸管,航天员喝水时可以直接把盖子打开用吸管吸水。当然,由于处在失重,航天员可以站着、躺着喝水。

这个过程中相关的物理知识就是——大气压强。在空间站内是有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当航天员吸走吸管里的空气时,吸管内部气压变小,外界气压就会将水压入气压小的吸管,水就进入嘴里。由于处在微重力环境中,几乎不用考虑水受到的重力,所以只靠吮吸作用,就可以用2米长的吸管轻松喝到水。

4.会掉头的扳手

图片

这个展示内容包含一个原理——贾尼别科夫定理,1985年由俄罗斯宇航员弗拉基米尔·贾尼别科夫(Vladimir Dzhanibekov)在空间站中偶然发现的:一个刚体绕着它转动惯量最大的主轴(第一主轴),或转动惯量最小的主轴(第三主轴)旋转时是稳定的,而绕着中间轴(第二主轴)旋转时则是不稳定的。实验中,两个扳手的旋转方式不同、质量分布不同,所以出现了不同的掉头现象。这是在失重环境下发现的奇妙现象,也是科学世界的魅力所在。

图片

青春有梦,勇敢去追,梦想的尽头是星辰大海。热爱科学的少年注定未来可期。科学世界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未知,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永远保持一份好奇,积极去探索、发现,实现梦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