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评价蒋介石:他手下有三大悍将,重用一位都不会败得这么惨

 海曲上人 2022-10-21 发布于山东

“主席,主席,告诉你个好消息!”1975年4月,杭州西湖湖畔,毛主席漫步在湖边散心,随行的工作人员快步跑来,手里还拿着一张电报。

“知道了。”毛主席平静地说出三个字,然后一脸凝重地望向远处的湖面,并没有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电报。

文章图片1

工作人员一脸疑惑地说:“主席,我还没说什么事情呢,你就已经知道了?”毛主席眺望片刻,缓缓地回头说“不就是我们那个'老对手’去世了嘛。”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病在自己的官邸中去世,远在杭州的毛主席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消息,却显得出乎意料的平静。

斗了大半辈子的俩人其实互相之间比谁都了解对方,1949年,蒋介石败退逃往台湾岛之际,有外国记者到北平(今北京)采访毛主席,问他如何评价蒋介石的失败。

“草头将军嘛,没啥厉害的”毛主席兴致勃勃地讲了起来,“国民党军队中,其实也有一些打仗打的不错的,只可惜蒋介石不肯重用,否则也不至于败的这么惨。”

毛主席为什么这样说?蒋介石手下又有哪些人可以称得上“悍将”?

文章图片2

“国民党将领第一人”

1946年解放战争打响后,国民党部队在东北集结重兵,试图一举拿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东北地区,为此, 还特意从联合国将孙立人给调到了东北负责指挥新一军。

孙立人,这个被誉为国民党将领当中的“第一人”,给了东北野战军巨大的压力,一度将东北野战军“逼走”。

最后还是林彪以退为进,主动保存实力,战略性的转移,才稳定住了局势,后来蒋介石用杜聿明换下了孙立人,东北野战军一路高歌猛进,东北没过多久就彻底解放了。

当时林彪还为了庆祝孙立人被调走,在哈尔滨悄悄庆祝了一番,可见孙立人的“难缠之处”,远在延安的毛主席听到消息后,也高兴地说道:

“我们唯一的对手,现在被杜聿明赶走了,可见东北的胜利是必然的,解放全东北,指日可待喽!”,可见毛主席对孙立人的评价。

文章图片3

孙立人还有一项记录,就是“国民党军队中惨败次数最少的将领”,还被称为“中国的隆美尔”,“丛林之狐”。

孙立人的安徽省庐江县人,家境不一般,上过私塾,9岁时就随父亲去到青岛德文小学学习,12岁时再次迁往北京。

孙立人的脑子特别聪明,到北京的第二年,清华学校招生,孙立人又特别喜欢清华学校的工程师专业,就去报考了可以留学美国的清华预科班。

结果,几千个报名人数当中,14岁的孙立人夺得了第一名的成绩,等到4年的中学上完,孙立人直接就进入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习。

在成为军人之前,孙立人的理想是当一名工程师,而且还是清华校篮球队的队长,率队拿过全国冠军,更在1921年代表中国击败日本队和菲律宾队,拿过中国第一次的篮球冠军。

文章图片4

可能不参军的话,孙立人就会在运动员和工程师之间做一个选择,当做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1924年,孙立人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开始了远赴美国留学之旅。

在美国普渡大学学了1年多后,跌宕起伏的中国命运改变了孙立人的想法,他考取了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改学军事专业。

毕业后的他先是到欧洲国家参详,学习英、德等国的军事思想,1928年才回国加入国民党,一加入就受到了蒋介石的重视。

孙立人有一套自己总结出来的“练兵宝典”,里面融合了他在美国留学和欧洲学习时的军事思想,对于部队系统化的训练很有成效。

这段时间,孙立人就一直负责军校的训练工作,他真正大放光芒的时候是在抗日的战场上,淞沪会战一役,孙立人率部队击退日军7次进攻。

文章图片5

后来因为在偷袭日军时被日军发现,孙立人的部队遭到日军猛烈的炮火,被迫撤退,自己也身受重伤,退到了后方养伤。

这之后孙立人一直在后方练兵,也因此和杜聿明结下了“梁子”,杜聿明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是蒋介石的“嫡系”,更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

孙立人则属于海外留学派,当时国民党内部就有人向蒋介石推荐孙立人,蒋介石也比较欣赏,有意要培训孙立人,结果杜聿明就有点不乐意了。

尤其是1941年新编第38师组建的时候,杜聿明本想派自己的手下前去担任师长,可蒋介石却将新编第38师交给了孙立人,杜聿明心里就默默地记恨起孙立人来。

文章图片6

后来1942年入缅甸作战时,孙立人率新编第38师,以7、800人击败了日军一个联队3000余人,更是歼灭了日军一个大队共1200多人。

这一战打响了孙立人的名声,也赢得了“丛林之狐”的称号,更为重要的是,孙立人开始逐渐得到蒋介石的赏识。

然而当时的中国远征军的指挥是杜聿明,后来因为战场形势不利,补给线被日军切断,中国远征军必须要撤退了,杜聿明就指挥部队向国内撤去。

可熟知丛林作战的孙立人却带着部队往相反方向的印度撤退,俩人就发生了争执,杜聿明本身就看孙立人不爽,便丢下孙立人独自率部队向后撤去。

结果杜聿明刚撤到野人山地区的时候,就遭到了日军的袭击,损失惨重,仅野人山一战就占到了入缅甸作战损失人数的90%。

文章图片7

后来杜聿明背了大锅,但是他反咬一口,说孙立人不服从命令,要伺机“反叛”,蒋介石当时也是左右为难,孙立人不服从命令可是大忌,但事实证明反倒是杜聿明指挥错误。

好在最后杜聿明在撤退回国的路上感染疾病养病去了,而孙立人也从印度反攻回缅甸继续作战,还立下多次战功,蒋介石一个“功过相抵”就混了过去。

但是俩人之间的“梁子”一直延续到了东北战场上,1945年,孙立人结束缅甸作战,此时的他已经荣升为新一军军长,国民党的主力部队之一。

蒋介石不等他回国,就指示他作为代表,前往欧洲战场考察,随后更是在联合国作为国民党代表同美国联络支援一事。

文章图片8

等到1946年蒋介石准备进攻东北之际,意识到东北事关重大的他便将孙立人调了回来,让他率领新一军负责东北战场。

俩个“冤家”又碰上了,杜聿明又是孙立人的“顶头上司”,这次杜聿明编排孙立人在东北毫无建树,连部队也损失惨重,想要将孙立人调走。

这个时期的蒋介石疑心已经非常重了,他只相信自己的“嫡系”,因为国民党部队投诚的不在少数,所以就“明升暗降”地将孙立人调离了东北,随后更是调离了战场。

被派到台湾岛上练兵的孙立人再没能上前线打仗,随后更是被蒋介石以“反叛”的罪名软禁了33年之久,一代“中国隆美尔”倒在了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之中。

文章图片9

“小诸葛”

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也是蒋介石手下不可多得是军事人才,白崇禧和孙立人不同,他是从乱战之中以手段杀出来的军事家。

从辛亥革命开始,白崇禧就弃文从武了,也展现出了勇猛,更重要的是,白崇禧算是当时部队里少数的上过军校的人。

14岁的时候,白崇禧就考入过广西陆军小学堂,后来没有上完,1912年,白崇禧再次被举荐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

这里其实就预见到白崇禧的将来,不是黄埔系出身的白崇禧,注定得不到蒋介石的重用,不管白崇禧多么地有才能。

文章图片10

1916年,白崇禧从士兵开始,一步步干到上尉连长,从底层摸爬滚打起来的白崇禧十分熟悉军队中暗地里的斗争,也养成了狠毒果断的手段。

在1919年的时候,白崇禧曾奉命到左江地区剿灭土匪,将近百名抓获的土匪全部枪毙,一下子就让他的名声传了开来。

1923年,白崇禧和李宗仁相识,由此揭开了“李白”纵横一时的局面,后来1926年,白崇禧率整个桂军投靠了蒋介石。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幕后的策划人就是白崇禧,可是白崇禧这个人对于蒋介石并不是真心归降,他也是大势所趋。

蒋介石也并没有对白崇禧完全放心,蒋介石认为白崇禧这个人“太聪明”,手段又太狠,总有一天会脱离自己的驱使,果不其然,白崇禧暗地里和蒋介石“斗”了3、4次。

文章图片11

“宁汉合流”之前,蒋介石曾下令白崇禧去攻打武汉,白崇禧却严词拒绝,此时北方的军阀孙传芳还在蠢蠢欲动,攻打武汉实在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白崇禧明白这一点,就劝蒋介石交出大权,蒋介石哪里肯交权,结果白崇禧说道“总司令不交,北伐我就不去了。”

后来蒋介石迫于白崇禧的压力,只好交权,却没想到孙传芳率军进攻,白崇禧率部迅速出击,全歼孙传芳部队,蒋介石也得以回来重新执掌大权。

抗战时期,白崇禧雄踞两广地区,保住了中国南边的防线,挫败了日军企图“南北夹击,速战速决占领全中国”的计划。

文章图片12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战场上除了孙立人和杜聿明之外,白崇禧也被蒋介石调了过去督战,更是在四平战役中一度打败过林彪。

1948年,眼看着形势不对,白崇禧向蒋介石提出和共产党“议和”,而且以自己手中的第二军为要挟,拒绝行动,蒋介石被他逼得没办法只好提出了“议和”。

议和失败,白崇禧死心抵抗,后来林彪率部南下,打到桂林的时候还同白崇禧展开了一场恶战,最后白崇禧部队被全歼,林彪的部队也有不小的牺牲。

白崇禧的下场和孙立人差不多,蒋介石对过去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将白崇禧的所有权力给撤掉,只给了他一个闲职。

文章图片13

“百战名将”

薛岳,人送外号“小老虎”,形容他打仗像“小老虎”一样咬住就不松口,薛岳曾经在黄埔的陆军小学学习过,后来又去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1921年,薛岳冒着枪林弹雨,将孙中山先生的夫人从险境中救了出来,也因此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重用,后来也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

薛岳曾和叶挺在一个团里共事过,所以后来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薛岳拒绝听从他的命令,结果遭到了蒋介石的排斥,还解除了他的职务。

此后更是一度加入到“讨伐蒋介石”的队伍当中,给蒋介石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后来薛岳不幸受伤,在养伤期间看到了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逐渐萌生了退意。

文章图片14

最后还是白崇禧向蒋介石举荐薛岳,薛岳才再一次得到了启用,被任命为第五军军长,负责“围剿”红军。

而薛岳的“小老虎”之名就始于红军长征期间,薛岳率部队在后面紧追不舍,给红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也给毛主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后来毛主席在同薛岳再次作战的时候,一度说出“遭遇薛岳务必持重”的话语,可见薛岳的难缠令人十分头疼。

抗战期间,著名的“长沙会战”就是在薛岳的指挥下进行的,虽然最后长沙失守,但是仍然歼灭了日军10余万人,得到了蒋介石的嘉奖。

文章图片15

随后的解放战争薛岳就承担起拱卫徐州的重任,结果就遭遇了滑铁卢粟裕的指挥令他完全摸不着头脑,薛岳就此遭到撤职。

其实徐州战役期间,薛岳的指挥没有问题,可问题是一方面蒋介石插手指挥,另一方面粟裕实在是高出他一大截,薛岳最后撤职属于是背了“败仗”的锅。

后来1950年,薛岳不肯撤退到台湾岛,带着一支部队盘踞在了海南岛,蒋介石一开始并不认为薛岳能翻起多大的浪花,结果薛岳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最后蒋介石才派飞机,专程将薛岳接回了台湾岛,等到了台湾岛后,薛岳便遭到了排挤,因为他一直不主张撤退,和其他人的意见相左。

文章图片16

蒋介石为了安抚其他人,只好将薛岳“晾”在一旁,给了他一个空职位,薛岳也看出国民党大势已去,也就专心养起老来。

其实无论是孙立人还是白崇禧,又或者是薛岳,都是在“同行”的衬托下才显得十分有能力,国民党当时内部腐败,派系争斗十分激烈。

有能力的人反而得不到重用,没能力的靠着“出身”就能被委以重任,最终的失败是必然的,毛主席的话也很有趣,“不会败的那么惨”,言外之意是“注定都是要失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