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军事战争史-153》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四)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2-10-21 发布于上海

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四)

5.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年)

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无子而又多病,非永年之王,已为众所周知。其王位及庞大家产的继承问题则早为世人瞩目。对此,路易十四认为有比35年前更充足的理由、继承更多的利益。

于是在1700313日,说服了查理二世立了遗嘱:将其王位传给其外甥——路易十四的孙子安茹公爵腓力;同时路易十四还收买了西班牙的大贵族及主教等实力派。1700111日,查理二世去世,路易十四立即派人护送年方7岁的安茹公爵去西班牙继承王位,成为腓力五世(1700—1746年)。

法国势力突然扩张,使路易十四足以控制地中海及美洲的商业,破坏了"奥格斯堡同盟战争"后形成的均势,引起了欧洲的再次恐慌。率先作出反应的是西班牙王位的另外一个"合法"继承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而英、荷两国则要维持欧洲均势、保障海上利益,因此不准备让任何一个欧洲强国据有西班牙。于是以英奥为首,联合荷兰、葡萄牙、勃兰登堡以及许多日耳曼小诸侯国及意大利的一些小国组成了又一个反法同盟。法国则同西班牙、巴伐利亚、科伦等几个日耳曼小诸侯国结盟,不象前几次那么孤单。于是爆发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战争爆发时,法国的陆军仍很庞大,包括预备役在内,可组成40万人的战斗部队,堪称欧洲第一。然而其素质则比以前差多了。路易十四长年征战,财政拮据,为筹战费,他竟不惜卖官鬻爵,尤其是在军队里。加之在卢瓦斯去世之后,后任的军政大臣也忽略了军队的训练及装备。而法国的敌人,不但在海上占有不可否认的优势,即使在陆上,由于吸取了前几次战争的教训,重视军队质量,训练与装备精良,也足以与法军较短长了。

在军事将才上,更显出双方的盛衰了。联盟作战最关键的一环,是如何组织盟军协同作战,以往联盟战争的战斗力,多瓦解于协调不利之上。而这次战争中,反法联盟中涌现出了两位既善于谐调、又精干用兵的杰出将领:马尔波罗伯爵约翰.邱吉尔(通称马尔波罗)和欧根亲王。

马尔波罗1650年生于英格兰南部,17岁从军,历经多次海战与陆战。170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后,英王任命他为驻荷兰大使兼英荷联军总司令。他头脑冷静、聪明机智,判断准确,无论野战或攻城,不打无准备之仗。在这次战争中,指挥过大小10次战斗,战无不胜。当时流行的战术思想是"防御为最好的战争形式"。而他却尽量诱使敌人放弃防御,接受决战。

他以事实证明"有活力的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其杰出的思想与军事才能,使他深受同时代及后人的推崇。与马尔波罗合作最融洽的联盟军中的将领是另一位杰出将才:欧根。1661年欧根出生于法国,但他又是出身于神圣罗马帝国的亲王,是萨伏衣公爵的近亲。年轻时在奥地利军中服役,指挥过30次战斗,不仅能征善战,而且长于与人合作,任何将领可与之谐同,任何军队也都能服从他的指挥。

而法国此时军事人才方面则呈衰势。路易十四早年能征善战的良将只剩范邦一人,而且还因与路易十四意见不合而不被重用。在这次战争中,那些平庸之将一开始就使法国的阵营陷于不利,也决定了路易十四时代法国军事颓势的到来。不过在这次战争中仍有2位法国将领表现不凡。一个是韦拉斯元帅,另一位是柏威克公爵。韦拉斯是参加过上次战争的法国骑兵将军。在170210月的福来德林根战役("第一次莱茵河作战")中,使法军转败为胜,因而被提升为元帅。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战将,惯于士兵的粗茶淡饭,与士兵同甘共苦,大言无忌,当然也就有些自命不凡。在这次王位继承战争中,只有他还能够一再与马尔波罗较量短长,而且最后挽救法国不被彻底击溃的也是他。另一位法将柏威克,则是英国人,是英王詹姆士二世与马尔波罗妹妹的私生子。他惯用的战法酷似都伦:尽量避免决战,而依靠复杂的机动作战,以欺骗和消耗敌人,再伺机歼灭。他在这次战争中立过两次大功,对战局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此次大战首先由法国发起战端,于17013月进占西属尼德兰的一些要塞。神圣罗马帝国立即派欧根亲王集结了一支奥地利军队应战。欧根采用了机动战术:即避开占据了隘路的法国守军,而避实就虚,不走大路、反取山径直趋意大利北部,威胁法军后路。法军担心被切断后路,于是撤退。欧根以较小的兵力,凭机动战术和智慧迫敌退兵,首战告捷。法军不得不易将再战,但仍以惨重伤亡代价结束初期阶段。

反法同盟军的主要作战是在多瑙河上游及莱茵河流域,阻止法军东犯维也纳。这些战斗中,双方互有胜负。其中170472"舒伦堡山之战",一支新兵种部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掷弹兵。此山有防御阵地,由法国的盟军巴伐利亚军队驻守,有1.2万人。同盟军7万人,由马尔波罗统帅前来夺取,不顾伤亡损失地强攻。进攻一方的最后冲锋是由英国几个营的掷弹兵担任主角,该兵种是在上次大战中从法军那里学来的,并成为正规的步兵编制,主要用来突击敌人阵地。英军十分重视这个新兵种:掷弹兵有特殊的待遇和特权,配有统一的新式华丽的制服,戴着圆筒形高帽子。最后,敌阵终于被攻破,巴伐利亚守军只有3000人突围;攻方也伤亡约6000人。

又经过一系列的机动用兵,1704812日,马尔波罗与欧根同法国与巴伐利亚的军队在布兰亨进行一次会战,取得了在南日耳曼地区的作战优势,迫使巴伐利亚脱离与法国的同盟。在度过较为平静的一年的欧洲,又因一场惨烈的战斗而发觉自己仍在战争岁月。1706523日,马尔波罗率6万人阻击由络勒洛率领的同等数量的法军,双方激战于拉美里斯。此役,马尔波罗不仅运用其典型的机动战术,而且还大胆地运用了当时欧洲大陆很少用的追击战术。当法军在敌方由于机动而成局部优势发生动摇时,马尔波罗乘势猛攻,致使法军大溃退。这时,马尔波罗指挥军队,穷追不舍,不遗余力。是役法军死伤8000人,被俘7000人;而同盟国方面只有1066人战死,633人负伤。马尔波罗乘胜攻取西属尼德兰许多要地(安特卫普、敦刻尔克等)。

1709年初,法军已退守本土,海战皆败,失去海外商业利益,经济濒于崩溃。于是路易十四不得已竟寻求"卑躬屈膝"的和平。可是反法同盟此时却不肯作罢。只是没想到这竟激起法国和西班牙的民族热情,使他们由抱怨战争转而全力支持路易十四继续为"尊严"而战。于是反法同盟将面临的是"人民战争",而不再仅仅是"王朝战争"了。

就在这时,法国时年50岁的韦拉斯元帅代替那些虽高贵而又得宠的庸将们开始统帅11.2万法军防守法国北部。他所带之兵多是新兵,未经训练,装备也很差,但多有现成的阵地设施防守。与之对阵的也是同盟军的精锐——马尔波罗和欧根统帅的11万人,目的是要与法军决战并歼之。

17099月,韦拉斯来到马尔普拉凯,威胁马尔波罗的后勤线。盟军正渴望决战,于是立即接受挑战。然而同盟军方面完全错误地理解了新任法将韦拉斯的能力和新情况下组成的法国军队的战斗力。18世纪初,集体爱国思想及其力量还是不可思议的事。911日,战斗打响。韦拉斯并未象前几任法将那样任凭马尔波罗诱引而陷于圈套,而是一开始就打乱了盟军的作战计划。法军的新兵,更出人意料地凶狠顽强,一再击退敌兵。韦拉斯身先士卒,指挥作战,终于身负重伤,但仍坐在椅子上指挥,直至倒地不省人事。同盟军碰上了自从王位继承战争开始以来从未遇到过的难题,欧根头部负伤,马尔波罗也因过度疲劳几乎在马上晕倒。此役中法军最后撤出战斗,但虽败尤胜:法军是有秩序地撤出的,没有败象,损失只有1万人。而同盟军方面虽仍以惯例,以占领战场为胜,宣布胜利,但他们的损失不下2.4万人,荷兰陆军是其独立以来的精锐,也堪称同盟军中的主力,可是经此一战,大伤元气;普鲁士军队也因遭受惨重损失而大为不满。同盟国之间的不和,由此大增,马尔波罗也因此而于人以把柄,仕途上重跌一跤,不久被免职。

17125月,伤愈的韦拉斯于德南再次大败马尔波罗的继任者欧根,仅以500人的代价歼敌8000人,然后又乘胜追击,歼灭欧根的13军队,缴获许多战利品。韦拉斯被路易十四封为法军陆军大元帅。

这场战争的最后一幕是以柏威克于1714911日攻下巴塞罗那而宣告结束的。至此,同盟国无法再战,于1713411日大多数成员国签定了《乌特勒支和约》。翌年,神圣罗马帝国单独与法国媾和。一个强大的法兰西王朝军事机器,从此衰落;西欧列强亦疲惫不堪。相反,在一向为西欧视为蛮荒之地的东欧和北欧,此时却虎虎生气,成为欧洲军事史的主角。

6.萨克斯

18世纪的王朝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一位法国军事思想家和军事指挥家萨克斯,可以被认为是自路易十四时代之后,法国堪与普鲁士、俄罗斯那些不断涌现的军事艺术理论家们相提并论的佼佼者了。

萨克斯1696年生于德国,是波兰国王的私生子。他12岁时就在欧根亲王军中供职,1727年成为法国将军,1744年升为法国陆军元帅,逝世于1750年。使他名声卓著的是他的战争理论。他的杰作《沉思》(另亦称《梦想》)集其思想大成,书中对战术和领导艺术作了精辟论述。

他对"三十年战争"以来的欧洲军事,只是形式主义地抄袭古斯塔夫的军事模式不以为然,他认为人们注重了形式,而忘记了原理。他指责王朝军队依靠欺骗和暴力来建军。他高度评价战争中的士气因素,强调指出:懂得如何使军队保持高昂的士气才是大将的真正特色。他说:打胜仗不在于兵多而在于兵精。因此他又特别强调为将的素质和用兵之术。他认为:"为将者的首要条件是'勇气'。没有勇气,则其他条件都没有价值。因为,在胆怯、畏惧之时,其他所有条件都无法发挥作用。第二是'智慧',为将者应聪明过人和随机应变。第三是'健康'"此外还应具备处理意外事态、当机立断的才能;能够洞悉他人意图,而自己不被察觉的能力。他说:为将者的职责是无限的,他必须知道如何维持其军队的生存、控制和管理它们;如何使军队自发地而非被迫地进行战斗;如何运用其军队,把握时机。他认为指挥官无须事必亲躬,否则只能算得上是个驾车到处跑的马车夫;他在交战当天,应无所事事,集中注意力去观察、思考,然后发出恰当的命令;在关键时刻才亲率军队奋勇杀敌,以决战局。他极推崇将领的"天才"。他说:"任何人除非生来就有指导战争的才华,否则将永远是一位平庸的将领。战争艺术的天才,犹如所有的天才,艺术的、音乐的、诗歌的,必须有出类拔萃的天赋。"鉴于此,他又指出:"战争是一门笼罩着阴影的科学,……一切科学都有原则和规律,唯独战争是一无所有。"在其他方面,萨克斯也能敏锐地认识到军事科学的发展趋势。他追求后膛火炮和后装滑膛枪;军队要按兵种穿军服;改善连队伙食,以增进士兵的健康和提高士气与纪律;培训熟练的步枪手和散兵,以打破敌人的冲锋;废止排枪射击,改为瞄准射击等。他还建议恢复长矛兵,以保护步兵,增加滑膛枪手的信心,使之能仔细地瞄准目标,而不是慌忙地发射。他主张5年兵役制。在防御战术上,他强调多面棱堡或战术据点比战壕更为有利。他重视坚决地追击溃退之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