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笠帆:欢欢喜喜乐乐
——再现“时生万物”
文/惠书文
引言
一件优秀艺术品的诞生需要几个要素,一是艺术家对于对象、现象甚至是社会事件的细微关注和深度思考;二是找寻到个人真诚表达的语言方式和表现形式;三是将个人的创作状态放置于同作品在同一维度的结构语序中。
当吴笠帆与我沟通其个展主题定为“欢欢喜喜乐乐”之时,确实有些让我惊诧,并不是因为这三个组词比较简单直接。相反,让我看到了他对现阶段作品的整体概述和真性坦率。纵观当下不同类型的艺术展览,我们能看到多数展览题目都会选取某些晦涩难懂的词组,或是节选一段话来切入主旨,对于特定展览项目和观众人群而言,似乎有着立竿见影之效果,但就本次主题“欢欢喜喜乐乐”来说,吴笠帆的文言立意着实表现的十分精巧,且非常贴切真实的“自我”。

上海武康大楼“30°空间” 展览现场一
一、“因时制宜”
因时制宜,语出《淮南子·氾论训》:“器械者,因时变而制宜适也。”在这里,我想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去谈论吴笠帆的新作,即以手的质感去触摸物质在不同环境、空间下呈现的内在温度,此时的空间和时间不再是单一的作为事物之间的一种本体次序,还是个体在创作期间,行走于时空后自然流露出的情绪变化。
当他在既定空间下运用“泥”这一经典介质物进行创作时,“泥”的气息被他重新释放和调度出来,像数以万计的水分子一样在空间里漂浮。物体本身的位形也在空间里得以伸展,状如在异质方向生长的“枝干与触角”一般;在客体时间的主观催化、驱动下,它开始成为艺术家所描述、释义事物之间流变的生动秩序,并生成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体。
它犹如一颗来自宇宙星辰中划破天际的璀璨流星,随着时间的逝变和沉淀,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与之相遇。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时间和空间是一个“统一的连续体”。当我们在未来再次观看吴笠帆的作品时,你会发现他作品里的时间和空间都被抹除了,只留下他赋予器物的内质张力和定格心性。

上海武康大楼“30°空间” 展览现场二
二、“触手生春”
科学、宗教、艺术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三种不同方式,各有其存在价值,彼此又不可替代。从艺术本体来看,我认为她对人类有一定的疗愈性和治愈性。无论是从西方经典人物绘画对于当事人心理感官的触碰,还是从东方古典山水所折射出的天人合一的静谧意境,某种程度上,艺术的语言表达已然触动了我们最本能的身心机制。
注目吴笠帆的作品,似乎就有一种“触手生春”的别致感受,雕于器,塑之以息的创作背后,我们也逐渐洞悉到了他个人的精神世界,一个不带有任何杂质的透明物状,以及隐匿于这个透明物后方的一片桃花园。
当然,此处的“原始”桃花园与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精神内核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而对于艺术家吴笠帆来说,材料或是媒介的创作选取(水墨、雕塑等),都有一个紧密相接的共性,便是将生命体带入人性通灵的那份纯净和执着。阳光下,黑暗之中,非“孤单影只”式的宁静踱步,草木与树叶的摇曳,聆听周围一切生物自然发出的呼吸声,在当下,显得尤为珍贵而极具生动性。

吴笠帆 水墨作品
三、“万籁俱寂”
如果要用“万籁俱寂”来形容吴笠帆作品第三章节的小标题的话,我想表述的不仅仅是词组的本意:四周非常寂静;而是将我们每一位观者体会到的“欢欢喜喜乐乐”的另一种情感输出,再拉回至“万籁俱寂”中的感官体验。
正如艺术家所表述的: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着对于未知宇宙的想象和好奇。也许在久远的远古时代、现在和未来;物质和时空,冥冥之中它们都有着必然的关联性,我希望它们在汇集之时,能够与它们处于同一维度中,而所有的憧憬与幻想,也会在彼时实现。
从吴笠帆的这段言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位对生活充满美好期许的生命个体,同时,我们也能感触到他在苍茫宇宙中对自我存在的灵力想象。终究,“万籁俱寂”的场域在“欢欢喜喜乐乐”的时间下缓慢发酵,游离于不断切换个体身份、物质属性的过程中,对应的亦是艺术家对材料媒介的凝练把控和成熟度的反应,是他对现实世界的内心诉意的真实回应,而遇见其作的每一个生命体,也是时空镜像的外在折射。

吴笠帆 水墨作品
四、“时生万物”
面对当下拥挤、浮躁、纷杂的多元现实语境,如何真诚地面对自我,审视自我?我想,从吴笠帆的新作中或许能找到答案,他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内心久违的平静之感,继而指引着这些物像与我们建立一个自由对话的心灵通道。
生命的尽头,我们都会归于宁静,在宁静中休憩、长眠……借用老子在道德经中对“时空”的诗化描述:原生质,质生空,空生时,时生万物。

艺术家:吴笠帆
策展人:惠书文
展览时间:2022.10.21——2022.11.20
展出地址:上海徐汇区武康大楼“30°空间”
关于艺术家

吴笠帆( WU LIFAN )
字立范,籍贯:浙江省余姚市;1977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华山美校,职业艺术家。上海德荷当代艺术中心顾问。
个展经历
2015年5月 中国上海瀚之欧洲艺术空间“属墨”纸本综合作品个展
2016年5月 中国上海德荷空间“水木承宗”纸本综合作品个展
2016年/2017年
英国爱丁堡中华国际艺术节 吴笠帆纸本综合作品个展
2017年11月 中国上海艺博会A8 “问默”纸本综合作品个展
2018年9月 中国上海德荷空间 “水木芳园”摄影个展
2019年1月 奥地利维也纳斯坦利画廊“山-人”纸本综合作品个展
2019年5月 中国深圳桥舍画廊“丽芳园”纸本综合作品个展
2019年6月 法国巴黎索拉画廊-“Lafontaine” 纸本综合作品个展
2019年10月 中国杭州恒庐美术馆 “林间隙地”纸本综合作品个展
2020年4月 中国上海安簃画廊 空蒙 - 纸本综合作品个展
2020年6月 上海中心大厦 艺术廊 旧年·余光记- 摄影个展
群 展 经 历
2018年10月宁波美术馆“异动”抽象画会作品群展
2020年11月 朱屺瞻美术馆 “升墨”当代艺术群展
关于策展人

惠书文( HUI SHUWEN )
策展人,艺术史论研究者,当代艺术评论人。
现任上海YOUNG美术馆、拂尘庵美术馆馆长。COUNTER-FEIT当代艺术双年展品牌创办人,"猎质"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总策展人。
Rainbow box project发起人,An Art Museum策展人。主要从事中国当代艺术史论研究与写作、当代艺术批评实践、展览策划及独立艺术空间的创建与运营等工作。目前已策划与合作艺术项目200多场,其中艺术家个展50余场。
主要讲座与艺术项目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惠书文:猎质行动——策展实践与思考);鲁迅美术学院(惠书文:策展年记——关于艺术家的成长与自我塑造);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学术讲座(惠书文:行动中的猎质——策展实践与思考);吉利学院艺术学院·学术讲座(惠书文:策展人的一剂良药);中国当代艺术权力资本与市场·学术论坛(论坛主持:惠书文);《我们如何面对今天的艺术?》艺术项目总策划;中国商丘抽象国际邀请展联合策展人,首届夜郎谷现场艺术周学术观察等。
曾策划与合作个展的艺术家包括:吴笠帆、王小双、张旭东、刘芳、普鹏、黄珺、陶发、耿雪、陈露露、王家增、孙策、黄启佑、陈雨、黄鹿、梁敬达、杨加勇、曾朴、刘亭君、鲍贤杰、罗天志、曹亮、陈清勇、陈蜀、董冰清、黄凌云、蒋佑胜、贾宇豪、李沐霖、李浩、李勇、林惠兴、刘强、米小西、邱兴健、石东旭、时永华、孙小川、王朝、王琳、王韦、王文聃、王旭、吴江涛、徐琳琳、谢蓓、谢珍良、杨涛、曾臻、张静、张丹、张术利、张海君、郑大弓、郑龙一海、朱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