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山二闸东流美 陶祠双塔老街新(一)

 平面居士 2022-10-21 发布于安徽

历山二闸东流美 陶公双塔老街新(一)

 图片

图片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两悠悠……”

由此,天朝上国蹒跚的步履,从神话经传说到信史正册。

我们的先人从炎帝嬗替到黄帝,由涿鹿战胜蚩尤,开启了炎黄子女浩浩央央历程;

从尧帝禅让传位于舜帝,而后荐举退位于大禹。我们的先祖从神坛一路走向了平地。

皇权与帝位,或神授世袭、或刀枪篡夺,成为强人们玩弄器具。你方唱罢我登场,人类进入尊崇丛林法则、狠者为王的封建时代……

时至今日诸多经典与糟粕存留世间,众说纷纭,有人说香有人说臭。
图片

图片

图片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有了遁世幽居舜帝耕作,继而就有舜耕山——历山,接续有尧帝乘舟踏浪过江入河而来,于是有如今江南东流——尧渡河和尧渡镇。

据《江南通志》、《太平寰宇记》等记载:舜居于此,耕于此,渔于此。

天下历山至少有两处,世人多以山西运城历山为显,而以坐落于安徽东至县的历山为隐,有人偏不为然,将尧渡镇的舜耕山取名为大历山。

“尧庙”、“舜祠”在国朝内不下数十外之多。

远古万年,传说舜曾遁世幽居至东流尧渡镇历山,务本力穑,耕垦田畴,丰富食粮,繁衍了华厦子孙。

尧帝慕舜贤德,请其匡襄,接替朝政,舜初不肯,三请才就。舜是孔明先师,这就是早期版的“三顾茅庐”,而今,“历山遗泽”说的就是这段美谈。

东流历山并非是千峰万仞、危崖耸立的名山秀岩,而是一座安立于长江之左,居于丘陵部娄之中的丽岑灵山。

它低调而朴实、秀外而慧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主峰372米,为一仙人掌形。如人指示天,触摩苍穹。山体隽秀、竹木葱郁;近听虫鸟和鸣,远观扬子东流。

大历山曾有的草规庵、隐龙庵、真人观、尧舜词,应毁于自然的摧折和兵燹战火。

自古幽境多梵林,向来危岩少凡僧。历山既能探赜尧舜遗迹、也能品味佛教文化、还可身临岩溶洞穴景观。

舜耕山从山脚至山峰,筑有传说或创意的景观:三门四柱五楼“尧舜圣境”石牌坊、法藏寺下院、尧舜文化广场、樵乔桥。

当步过“舜封桥”,便是攀登石砌阶磴,几百级上山踏跺,陡缓萦纡,游人穿行于修篁乔林之中,沿途翠绿,蓊蔚蔽日。

可伫立于“尧憩石”端详,也可小坐于“尧亭”追忆;在“舜耕地”处回望舜年少时的艰辛,立“舜亭”中环视松涛竹海,让山风吹过胸襟;来到“历山碑廊”你可边行边赏,囊昔文人墨客称赞尧舜的词赋诗歌。

行过“舜林竹海”,再攀援百道峭陡的石砌阶坡,山腰肩上,就是“法藏寺。”
图片

图片

   法藏寺建于唐贞观二年,初名“草观庵”。法藏寺中轴对称,倚山就势,中线山门天王殿、华藏玄门、大雄宝殿、毗庐宝殿层层递进;从前至后左右分布别院、彻公纪念堂、观音殿、地藏殿、念佛堂、钟鼓二楼、客堂、寮房、佛协、五观堂和后座部分的藏经殿、祖师殿。

近年的疫情,使得寺庙香火不盛,游客更是稀少。

法藏寺最具特色的,依我凡胎俗眼看过,是毗庐殿里两面侧墙上供奉的辉煌金光的千尊佛像。毗庐殿供奉的是大日如来佛,亦为释迦牟尼佛法应报三身之法身。以及寺后保有禅机佛意的“彻公和尚全身舍利塔”和明“无际禅师塔。”

然而,这座虽名有千年,而复造现今的兰若宝刹,木鱼少语,经声不扬,人气不旺,稀了香雾,淡了梵唱。鲜见高大松柳,未寻着古碑石像。欠了些肃穆庄严,少了点素雅幽眇。而让我倾心想见的“久雨不盈,长旱不涸”的“尧井”和“舜井”,因位于法藏寺外错过交臂,让人有点索寞失意
图片

图片

图片

    历山有溶洞五或六个之说,也有名称和位置,可能开发利用价值不大,因此,至今仍旧没有作为景点为外客开放。

主峰仙人掌有一茅石,便利于人们眺望长江,故有名“望江台”或“望江石。”因从小生在长江右岸,大伙朝夕相伴这条流动的玉带,也就免去爬山登顶的劳累。
图片

图片

图片
  
安庆距大历山40多千米,车行50分钟。

九月二十四周六,五人同游。

东至县,唐代始置,先后沿用至德、建德、秋浦、东流、东至等5个县名。至德县治所秋浦,讫于唐至德二年(757年),属江南西道浔阳郡(九江)。东流取名自“大江曲折来,到此如东流。”晋时东流镇属彭泽县,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设东流县(县治今东流镇),“江州司马青衫湿。”属江州(今九江市)。1959年5月15日,撤销东流县、至德县所辖区域合并设东至县。1953年2月24日---1988年9月2日曾归属安庆行署。现隶属安徽池州市。

东流镇有“自然塔”和“秀峰塔”——“东流双塔”,纪念东晋诗人的“陶公祠”、起步于唐代会昌年间(841-846)“东流老街”和“东流双闸。”图片

塔或称为佛塔,或称“浮屠”,藏语谓“曲登”。玄奘陈袆和季羡林先生是梵文专家,将印度的塔梵文音译为“窣堵波”。佛塔是供奉或收藏佛经、法物和僧伽的骨殖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

天朝人模仿和转承能力特好,至今如此。佛教东汉明帝67年左右传入中土,为顺应中原统治者意志和风土人情,立马接上地气联系实际,随演化成“禅净律密,性相台贤”等只少八种主流派别;佛塔也从样式也由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汉转化为亭阁式塔、楼阁式塔,又由楼阁式塔衍生出密檐式塔;按材料设计成木塔、石塔、砖塔、金属塔和瓷塔等数种材质。

佛塔的作用在神州大地上也是立足本质,推陈出新。既然塔内可供奉高僧龙象舍利和佛经,法力和神通定是了得。“宝塔镇河妖”佛塔筑于江河边有镇抑泛滥的水怪、驱利避害的作用;在文风不昌之地有了振兴明经、高擎文旂功用;而在寻常普通地域有了除灾灭害、劫病延年的功效和保人富贵、升官晋爵的益处,等等。

佛塔,华厦大地,自古而今,所在多有。

从历山下来,车向西北方向行驶约十多千米。在东流镇北端长江右岸边回龙山上是“天然塔。”

天然塔建于东至县东流镇回龙山的祝家矶上。清乾隆十年1744年暮春由东流邑人周士信夫人陈氏于捐建,历时三年。据《东流县志》:建塔度地时有天成的地基,备料当口有超群巧匠李玉师傅运作,又巧逢本邑士子李荫余乡试中举,数喜临门,天然盛事,“天然塔”之名水到渠成。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六月,周士信之裔孙周振柱等兄弟三人又捐资重修,即为现存之塔。

天然塔六角五层楼阁式,砖石结构,通高27.4米。塔体外有飞檐,内绘画栋。

此塔砖石楼梯,方方有门,可登高蒿目,饱览长江天堑。晨朝可目睹红日冉冉升起,暮夕可赏赞落日余辉布满天际。

登斯楼:大江东逝,孤帆远影,急流澎湃、奔流到海。登斯楼:人无雪白头,水无风起皱。迎面西来的是昔日清澄平实的青春,背面东去的为即将归卧闲居的故乡。

驻足天然塔,凝望攒尖式塔刹上的宝珠、仰月、露盘、覆钵、须弥座和六条索链;再看塔檐周遭的瓦松、向天草,塔顶和出檐部分上覆小瓦,下衬辅作;目光下移便可见塔壁上的青黑色苍苔和雨渍与土红底色。一种古老的质朴和年久的沧桑跳入眼帘,随即让人有种怀旧的伤情和岁月蹉跎的牢落溢于胸襟。图片

秀峰塔与天然塔相守长江右岸南北两端,直线相距三千米上下,天然塔临江,矗立在镇南头牛头山的秀峰塔距水岸稍远。

旧说:东流故地地势“培娄卑伏,形家短焉”,牛头山为地势低洼的小山丘。堪舆先生掐指一算:此地,少耸拔之势,致使文气不足,而使,人畜不旺,科举不兴,故此,必须建塔改良风水,以振文风,多出英才。“增补文枢,更增秀气”。

秀峰塔对江安庆有振风塔,一说是为振兴宜地文风而造建,二说是建靠山立桅杆激推宜城奋进。此塔修建于明1568年,历二年成,此后在这“笔峰”慧炬愿力福荫下,涌现明未崇祯年间怀宁县的文状元刘若宰、武状元王来聘,清代太湖县人赵文楷、李振钧,桐城人龙汝言。另外,还有水货的太平天国杨朝福。其实在振风塔矗立前的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就有太湖县人黄信夺获头魁。也不知秀峰塔筑就后,东流人和至德人出了没状元和进士。  

秀峰塔为清代候补刑部司狱金诚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捐银所建。

秀峰塔五层六方,砖石结构,本色外墙,白泥勾缝,21.5米。二层以上,方方开门。内设旋转砖梯,拾级登攀,可至顶层。现已铁栅门锁,外人不可入内。

秀峰塔与天然塔构造除塔顶装饰稍有差异外大体相同。天然塔沿用法轮饰顶,秀峰塔则代之以斗笔,有“彩笔干霄气象”,反映了建造者改良风水、造就人才的初衷和期盼。秀峰塔和天然塔并称“东流双塔”。

(天然塔和秀峰塔数据引自东至县政府旅游局网站,与百度百科资料多有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