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志愿军打夜战之前,要喝一种又腥又苦的水,还要吞下活蝌蚪?

 HZAAAAAAA 2022-10-21 发布于广东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近战、夜战是志愿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尤其是夜战,大大抵消了美军强大的空中优势。但夜战并不好打,在没有夜视仪的年代,全靠一双肉眼来发现目标。可偏偏志愿军战士中有许多人患有夜盲症,为了打好夜战,战士们不得不在开打前喝一种又腥又苦的水,甚至还要吞下活的蝌蚪。

为何志愿军打夜战之前,要喝一种又腥又苦的水,还要吞下活蝌蚪?

【你以为志愿军的夜战很轻松,其实有相当多的人患有夜盲症】

夜盲症,俗称雀蒙眼,是一种在夜晚视物不清或完全无法视物的症状。病理上的解释是视网膜上的杆状细胞缺乏合成视紫红素的原料,这种原料就是维生素A。

只要不是先天性或者获得性的夜盲症,其实治疗起来并不难,就是要补充维生素A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通俗的说,就是要吃好一点,因为维生素A广泛存在于鸡蛋、猪肝、鱼肝油、胡萝卜里面,只要能吃到这些东西,暂时性夜盲症能很快好转。

但这对于志愿军而言,恰恰是最难的。第一次战役时,由于准备较充分,夜盲症的情况还很少,但从第二次战役开始,由于美军对我后勤补给线的狂轰滥炸,一线部队的补给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不少部队只有冻得硬梆梆的土豆充饥。

为何志愿军打夜战之前,要喝一种又腥又苦的水,还要吞下活蝌蚪?

【志愿军战士就着雪吃炒面】

到了第三次战役后,部队已经打过三八线去了,补给线被骤然拉长。美军发动的绞杀战给前线部队的补给造成了巨大的困难,部队中的夜盲患者激增。想想也是啊,整天一把炒面一把雪,别说鸡蛋和猪肝了,就是想吃个带油的青菜都是奢侈的。

在这种情况下打夜战实在是勉为其难的。不打吧,美军的飞机太厉害,打吧,一多半的人晚上看不见。部队首长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夜战是我军的优良传统,现在因为营养跟不上了,夜战能力也大幅下降了。三十八军一一二师的一名战士在在一次夜袭中因看不见路不慎坠下山崖,英勇牺牲。

为何志愿军打夜战之前,要喝一种又腥又苦的水,还要吞下活蝌蚪?

夜袭、夜间侦查、夜间捕俘这些活动都需要好的视力,原来夜间行动前只需检查武器弹药,现在还得挨个问谁看得见,谁看不见了。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解决后勤补给的问题,二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38军在出了战士坠崖的悲剧后,就率先在各师办起了预防和治疗夜盲症的“脱盲班”,从国内赶来的营养学专家和医学专家为战士们讲解夜盲症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112师的军医章德泉总结了几个方法。一是挖野菜替代青菜。一些野菜中含有维生素A,可以适当缓解夜盲症状。营养学专家还特意编写了《野菜谱》,让战士们按图索骥,在挖野菜时用来参考。

为何志愿军打夜战之前,要喝一种又腥又苦的水,还要吞下活蝌蚪?

【让战士们“脱盲”成了当务之急】

但这个方法并不完全保险,一些野菜是有毒的,战士们没见过,完全按着图来找,难免会出错。112师就有两名战士因为吃了有毒的野菜,来不及救治不幸牺牲。

二是喝松针水或松树内皮熬水。松针和松树内皮不含维生素A,但能刺激副交感神经,起到了兴奋剂的作用。因为注射兴奋剂也是治疗夜盲的手段之一。松针水并不好喝,又腥又苦,但战士们没有怨言,为了打胜仗,在夜战之前,每个人都要喝上一大碗。

为何志愿军打夜战之前,要喝一种又腥又苦的水,还要吞下活蝌蚪?

【吞这个东西需要一点勇气】

松针水还不是最难忍受的,真正难受的是生吞蝌蚪。这是当地人介绍的经验,经过试验证明非常有效。但要吞下还在扭动的活蝌蚪,一般人真做不到。部队于是想出了用蝌蚪煎水,再和面做馒头的办法,结果发现没什么效果,于是在夜战之前吞蝌蚪也成了一门必修课,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敢于吞蝌蚪。

此外就是寻找替代品。没有猪肝,就用马肝代替。部队的马平时饲养员都当成宝贝疙瘩,因为驮个粮食,拉个大炮全得靠它。可一旦马被敌机炸死了,饲养员就会冲上去,一边哭一边剥出马肝给炊事班留着打汤,至少可以缓解一点战士们的夜盲症状。

为何志愿军打夜战之前,要喝一种又腥又苦的水,还要吞下活蝌蚪?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第二阶段(阵地战阶段),志愿军的后勤补给有了改善,营养跟上了才得以好转,可这个时候夜战的频率又不如之前那么高了。可以说,志愿军的夜战其实大部分都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打的。

今天我们说志愿军善于夜战、近战,言语中充满了自豪感,可其实里面透着一种辛酸,是武器装备不如人的情况下的无奈选择。先辈们为了胜利,实在是吃了太多的苦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