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浩 | 衡州变动与梁陈之际欧阳𬱟家族的兴衰

 西一里2l6sluho 2022-10-21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期刊索引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年第3辑,第69-74页。注释从略。

梁陈时期,衡州控阨过岭通道,地理位置重要,是广州的北部门户。梁末,欧阳𬱟控制衡州时期,受到各方拉拢;梁陈鼎革之际,陈霸先被迫承认欧阳𬱟家族对岭南的实际控制,但双方在衡州地区形成对峙、僵持局面。天嘉元年(560),陈廷通过增置东衡州,实现了对原衡州东部地区的控制,天嘉四年(563)又趁欧阳纥继任之际,夺得了西衡州的控制权,进而将东西衡州整合为同一都督区,最终以之为前进基地,攻灭了欧阳氏。梁陈之际欧阳𬱟家族是岭南最重要的地方力量,而衡州的变动,反映了梁陈中央政府与岭南地方势力在衡州地区控制权上的博弈,实质是对过岭通道的激烈争夺。衡州的变动和归属,既深刻影响欧阳𬱟家族在岭南的兴衰,也决定了梁末陈初岭南政局的走向。

作者简介

鲁浩(1990—),男,辽宁朝阳人,历史学博士,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校聘教授,研究方向为历史政治地理。

侯景之乱使南朝社会发生剧烈变动,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岩穴村屯之豪酋乘机竞起,或把持军队,或割据地域。”因此,土豪酋帅和地方军阀割据一方成为梁末陈初社会政治的重要特征,也是陈政权建立、巩固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之,陈霸先叔侄大致采取了拉拢利用抑或军事征剿的方式,在渐次削平南川、闽浙地方势力后,占据岭南的欧阳𬱟家族便成为最后一股具有割据倾向的地方力量。因此,陈廷对欧阳𬱟家族的措置,便成为南朝后期的重要政治事件,而在此过程中,衡州的分并、都督区归属和人事变动与之相始终。那么,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界对此尚无探讨,但厘清该问题,有助于深入理解梁陈鼎革之际岭南政局的走向和陈政权对南方腹地的治理问题。

衢州与欧阳𬱟家族

《梁书·武帝纪》载:天监六年(507)夏四月,“分湘广二州置衡州”。则衡州始置于梁天监六年,治含洭(今广东英德市浛洸镇),初辖清远、临贺、阳山、始兴、安远、梁乐、齐乐和桂阳八郡,主要包括今南岭东段南麓地区和北江流域。揆之地图,衡州地理位置重要,萌渚岭、骑田岭在州西境,州的东北境延展至大庾岭南麓;东江(今浈江)自州东部、武溪水(今武江)和洭水(今连江)自州西部,分别汇入溱水(今北江),换言之、溱水水系贯穿州境。秦汉以降,历代王朝国家为有效控制岭南地区,利用峤道、河流等构筑了沟通南北的交通线,大致形成了以越城岭道为主的西线、以骑田岭道和萌渚岭道为主的中线、以大庾岭道为主的东线。而由大庾岭道、骑田岭道和萌渚岭道至岭南,均需经过衡州地区,因此该地域原置有横浦关、阳山关和洭浦关等分扼水陆路。

图片

图1 衡州八郡(含五岭交通)分布示意图

说明:1. 底图为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4 册“南朝·梁政区图”;2. 叠加的DEM 数据采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空间数据云DEM 数字高程数据;3. 五岭交通路线参照了上引陈代光、王元林文章的考证结果。

秦汉时期五岭通道虽已开辟,但两汉帝国的统治核心在关中地区,交阯刺史部治所也长时期位于岭南西部广信、龙编等地,这使西线的地位远较东线和中线重要。汉末以降,六朝政权都于建康(治今南京),特别是东晋以后岭南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转移至番禺(治今广州),从而推动自赣水由大庾岭、经溱水至番禺的东线交通日趋重要。同时,溱水流域族群复杂,《后汉书·循吏·卫飒传》载:“先是含洭、浈阳、曲江三县,越之故地,武帝平之,内属桂阳。民居深山,滨溪谷,习其风土,不出田租。”汉平南越国后该地内属桂阳郡,但不易管理,吴时分置桂阳南部都尉,后改置始兴郡,试图加强控制,但直至梁时似变化不大,《梁书·范云传》载:始兴郡“多豪猾大姓,二千石有不善者,谋共杀害,不则逐去之。边带蛮俚,尤多盗贼,前内史皆以兵刃自卫”。这曾引起梁廷的担忧,并试图通过选拔良吏等一系列措施加以压制和改善。

据上述,梁置衡州当有两个目的:一是控阨经由溱水等地的过岭通道,二是讨伐和压制当地的豪猾大姓和俚僚族群。或因梁时衡州地理位置和军政作用重要,至晚天监九年(510)便将之升格成独立都督区。《梁书·萧昌传》载:天监六年,萧昌“迁持节、督广交越桂四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九年,分湘州置衡州,以昌为持节、督广州之绥建湘州之始安诸军事、信武将军、衡州刺史。”据该条可知:一是萧昌以宗室身份,在并无愆罪的情况下,由广州迁任衡州,而广州都督区的地位高于衡州都督区,这说明朝廷对衡州都督区的重视;二是衡州都督区的形成,从统辖地域上看,实际上是将南岭山地和溱水流域整合成同一军事区域,进一步加强了对南北交通线的控制。
普通至大同初,衡州都督区统辖区域并无变化。至大同二年(536),以兰钦“持节、都督衡桂二州诸军事、衡州刺史。”另据《陈书·欧阳𬱟传》载:欧阳𬱟“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梁左卫将军兰钦之少也,与相善,故常随钦征讨。钦为衡州,仍除清远太守。”综观之,兰钦与欧阳𬱟关系紧密,且据本传推断欧阳𬱟少时或居岭表、抑或欧阳氏本出自始兴,兰钦也很可能源自始兴。可知,欧阳𬱟家族在始兴一带本有关系网络,而大同中兰钦转任衡州刺史,欧阳𬱟随之出任辖下清远太守一职,则为欧阳𬱟正式涉足衡州政界提供了通道。

侯景之乱爆发后,迅即影响到岭南政局:一是陈霸先逼杀广州刺史元景仲,迎梁宗室萧勃为广州刺史。二是太清二年(548)衡州刺史韦粲赴京征讨侯景,以欧阳𬱟监衡州,次年陈霸先亦逾大庾岭北上,此后占据衡州的欧阳𬱟成为岭南一股重要力量。《陈书·欧阳𬱟传》载:

梁元帝承制以始兴郡为东衡州,以𬱟为持节、通直散骑常侍、都督东衡州诸军事、云麾将军、东衡州刺史······琳已至小桂岭,勃遣其将孙玚监州,尽率部下至始兴,避琳兵锋。𬱟别据一城,不往谒勃,闭门高垒,亦不拒战。勃怒,遣兵袭𬱟,尽收其赀财马仗。寻赦之,还复其所,复与结盟。荆州陷,𬱟委质于勃。

据上引,梁元帝承制后分置东衡州、并使之成为独立都督区,或有拉拢欧阳𬱟之意,目的当在制衡萧勃势力,《南史·梁宗室·萧勃传》载:大宝初萧勃据广州,“时湘东王绎在荆州,虽承制授职,力不能制,遂从之。勃乃镇岭南,为广州刺史”。可知,梁元帝暂时承认萧勃在岭南的地位,本是迫于长江流域的紧张战事,平定侯景之乱后遂遣王琳袭取广州,而萧勃退至始兴时欧阳𬱟模糊不定的政治态度,很可能与前述梁元帝提高欧阳𬱟的政治地位有关。

另可注意的是,承圣三年(554)西魏陷荆州前后萧勃与欧阳𬱟𬱟关系的微妙变化。上引《陈书·欧阳𬱟传》云,萧勃击败欧阳𬱟后又与之“结盟”,上证欧阳𬱟家族在衡州颇有关系网络,也即萧勃明显有倚重欧阳𬱟的意图;但荆州陷落后欧阳𬱟“委质”萧勃,已与归顺无异。

陈霸先的人事安排与欧阳氏的动向

梁末,萧勃能够控制岭南,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岭表豪族的支持,《南史·陈本纪》载:太清末萧勃为阻止陈霸先北上,“勃遣腹心谭世远为曲江令,与路养相结,同遏义军”。谭氏是曲江豪族,南朝以降频繁活动于衡州地区,而据该条可知,至少谭氏等部分衡州豪族,实际上采取了与陈霸先对立的政治立场。

虽然我们难知谭氏与欧阳𬱟家族的具体关系,但存在交往当大致不误。进言之,陈霸先对与衡州豪族存在过多交集的欧阳𬱟,或许并不信任,《陈书·欧阳𬱟传》载:陈霸先驻军始兴时,“以王怀明为衡州刺史,迁为始兴内史。”上述韦粲离任时欧阳𬱟已“监衡州”,那么陈霸先对衡州人事的调整,显然不利于欧阳𬱟地位的提高。

上述衡州刺守的变动,或可看作陈霸先对岭南人事安排的先声。那么,太平二年(557)萧勃兵败被杀,岭南扰乱,则开启了陈霸先对岭南人事安排的重新谋划。《陈书·王劢传》载:

及萧勃平后,又以劢旧在岭表,早有政绩,乃授使持节、都督广州等二十州诸军事、平南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未行,改为衡州刺史,持节、都督并如故。王琳据有上流,衡、广携贰,劢不得之镇,留于大庾岭。天嘉元年,征为侍中、都官尚书,未拜,复为中书令。

据该条:(1)萧勃死后,陈霸先初因王劢曾在岭南任职,任之都督广州等二十州诸军事、广州刺史,但未赴任便改任衡州刺史。(2)因为“衡、广携贰”,王劢滞留在大庾岭无法赴任,直至天嘉元年(560)被征还。

可知王劢任衡州刺史的时间当在太平二年至天嘉元年,同时有两个问题尤需注意:一是王劢缘何突由广州改镇衡州?二是“衡、广携贰”具体谓何?

勾稽史传,或可寻得一些线索,据《陈书·欧阳𬱟传》载:

萧勃死后,岭南扰乱,有声南土,且与高祖有旧,乃授使持节、通直散骑常侍、都督衡州诸军事、安南将军、衡州刺史,始兴县侯。未至岭南,子纥已克定始兴。及至岭南,皆慑伏,仍进广州,尽有越地。改授都督广交越成定明新高合罗爱建德宜黄利安石双十九州诸军事、镇南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持节、常侍、侯并如故。

据该条:(1)萧勃死后,陈霸先本以欧阳𬱟都督衡州诸军事、衡州刺史。(2)欧阳𬱟进至广州、“尽有越地”,当是实际控制了岭南地区,改授都督十九州诸军事。

那么,结合上引两条:萧勃死后,陈霸先当是欲以王劢都督广州等二十州诸军事、广州刺史,欧阳𬱟都督衡州诸军事、衡州刺史,但在欧阳氏父子实际控制岭南的情况下,欧阳𬱟任广州、王劢改为衡州。这一人事调整,值得注意的是:欧阳𬱟的广州都督区由初授王劢时的二十州变为了十九州,恰无衡州。上引《陈书·欧阳𬱟传》载:当时欧阳纥已攻克始兴,说明欧阳氏已实际控制衡州,在这种情况下,陈霸先将衡州划为独立都督区,或表明其对欧阳氏父子并不信任,同时王劢因“衡、广携贰”无法赴任,恰也说明当时欧阳𬱟等岭南地方势力与陈霸先、王琳之间的微妙关系。

可知,梁末陈霸先北上时,当已意识到衡州的重要性,并对欧阳𬱟等地方力量并不信任,试图以政治伙伴王怀明取代之。萧勃死后,陈霸先尝试通过人事调整控制广、衡州等岭南地区,但欧阳𬱟家族势力在岭南的迅速扩张使之难以实现,以致欧阳𬱟取代王劢出镇广州。

陈廷与欧阳氏的衢州之争

上述陈霸先以欧阳𬱟都督广州等十九州诸军事、广州刺史,实是无奈之举,而王劢出任衡州,虽无法到任,但一直滞留在大庾岭,说明形成了僵持局面。

据上引《陈书·王劢传》载天嘉元年(560)王劢被征还,这表明上述僵持局面有所改变。至于原因,永定三年(559)陈廷与欧阳𬱟的数次互动或可说明问题。《陈书·高祖纪》载:

(永定)三年春正月己丑,青龙见于东方。丁酉,以镇南将军、广州刺史欧阳𬱟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是夜大雪,及旦,太极殿前有龙迹见。甲午,广州刺史欧阳𬱟表称白龙见于州江南岸······仙人见于罗浮山小石楼。

据该条:(1)永定三年欧阳𬱟进授开府仪同三司,但另据《陈书·欧阳𬱟传》载:“永定三年,进授散骑常侍,增都督衡州诸军事,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可知欧阳𬱟同时还增都督衡州。(2)永定三年正月频现祥瑞,史传所载唯见广州刺史欧阳𬱟积极加以配合。

综合来看至少可知,一是陈廷最终承认了欧阳𬱟家族对衡州的实际控制,二是欧阳𬱟随之积极配合陈廷的政治活动,奉表贡献祥瑞,表明已效忠陈廷。这两点共同促成了王劢被征还。

欧阳𬱟增都督衡州,王劢被征还,似说明衡州问题的解决,但据《陈书·侯安都传》:侯安都欲迎母至都,“母固求停乡里,上乃下诏,改桂阳之汝城县为卢阳郡,分衡州之始兴、安远二郡,合三郡为东衡州,以安都从弟晓为刺史。”东衡州之置看似是陈文帝宠信侯安都而为,但细绎之则饶有深意:一是东衡州之置在天嘉元年(560)五月乙卯、治始兴郡曲江县,也即在王劢被征后不久,所辖以原衡州始兴、安远二郡为主;二是侯氏是始兴豪族,在当地颇有势力,并且侯安都在陈王朝创立、巩固,特别是陈文帝既立中出力甚多,算是股肱之臣。那么,由侯晓出任东衡州刺史,至少进一步增强了侯氏在始兴的影响力,也使陈廷通过这次政区调整间接实现了对原衡州东部地区的控制。

上引欧阳𬱟初督广交等十九州,增督衡州后至二十州,但至天嘉四年(563)九月壬戌卒后,其子欧阳纥“袭封阳山郡公,都督交广等十九州诸军事、广州刺史”,可知广州都督区当是被削夺一州。另据《陈书·钱道戢传》:“异平,以功拜持节、通直散骑常侍、轻车将军、都督东西二衡州诸军事、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侯安都、钱道戢等破留异在天嘉三年(562)三月庚寅,而同月丁丑,陈文帝所颁讨伐周迪的诏书中还有“衡州刺史侯晓”。那么,钱道戢出任衡州必在侯晓离任后,而天嘉四年六月侯安都被赐死,从逻辑关系上推断,侯晓离任当在该时。据此,钱道戢所督“东西二衡州”,当即侯晓去职的东衡州和随后乘欧阳纥袭任之际夺广州都督区的西衡州。

钱道戢与陈霸先南下广州前似已结识,后又娶陈霸先从妹为妻,可谓是陈王朝建立过程中最值得信赖的核心人物之一。陈廷以钱道戢出任,显然是为稳固控制东、西衡州,也标志着欧阳𬱟家族最终丧失了对衡州地区的控制权。自此,陈廷实现了对过岭通道和溱江水路的控阨,进而可有力钳制欧阳𬱟家族等岭南地方势力。

余论

东晋南朝时期,大庾岭在南北交通中的地位重要,是广州的北部门户。梁时在该地域增置衡州,意在加强控制。梁陈鼎革之际,陈霸先迫于形势以欧阳𬱟出任岭南,承认欧阳𬱟家族对岭南的控制,同时以王劢出镇衡州,意在监视和制衡,双方形成僵持局面。永定三年(559),广州都督区增督衡州,欧阳𬱟遣使贡献祥瑞,陈廷与欧阳𬱟家族暂时达成利益均衡,但陈廷随后借故分衡州东部置东衡州,形成双方分别控制原衡州东部和西部的新局势。天嘉四年(563),侯安都被赐死、侯晓离任东衡州刺史,随后欧阳𬱟亦薨逝、子欧阳纥继任,陈文帝乘机以钱道戢出任衡州,都督东西二衡州,实现了对原衡州地区的控制。

可见,梁陈之际衡州的分并,人事变动和划归不同都督区,显现的是梁陈中央政府与岭南地方势力在衡州地区控制权上的博弈,实质是对过岭通道的激烈争夺。因此,当欧阳氏家族失去对衡州地区的控制后,广州北部门户便已洞开。至太建元年(569)陈廷下诏征欧阳纥入朝,“纥惧,未欲就征,其部下多劝之反,遂举兵攻衡州刺史钱道戢”。可见欧阳纥欲据岭南反叛,首要是取得衡州的控制权,随即章昭达率军平定岭南也是以衡州为基地,欧阳纥“恇扰不知所为,乃出顿洭口,多聚沙石,盛以竹笼,置于水栅之外,用遏舟舰。昭达居其上流,装舻造拍,以临贼栅。”章昭达顺流而下,迅速将欧阳纥势力击溃。欧阳纥叛乱被杀,导致欧阳𬱟家族迅速衰落,同时也结束了岭南地方家族统治的局面。

编排:沈琳娜    

任俊巍    

初审:李   鹏    

审核:张   莉    

E N 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