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南海北遵义人丨姚辉:以感动自己的方式感动世界

 置身于宁静 2022-10-21 发布于浙江
眼前的姚辉,坐在办公室高高的书堆间,一头波浪卷发飘逸在脑后,笑声爽朗,尽管形象充满艺术家的不羁气质,却是一个认真写诗38年的诗人。

图片

姚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仁怀人,擅长诗歌及小说创作,曾获“第五届汉语诗歌双年十佳”、第九届“中国·散文诗大奖”、首届贵州尹珍诗歌奖、第四届乌江文学奖、第38届世界诗人大会诗歌创作奖、“贵州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等奖励。
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姚辉认为纯属偶然。
“1981年上高中,班上一名同学喜欢写诗,我受他影响开始写作,此后就一发不可收了。”姚辉笑言,自己当年刚学写诗,水平不高,又不敢投稿,连内刊的要求都达不到。“写得又多又差,但对诗歌充满一种狂热的爱,哪怕写了一堆废话,但这份激情影响了我一生。”他认为,诗人只有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去写诗,才会有所成就,中间哪怕走了很多弯路,但这些弯路对于创作而言也是必要的。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图书市场开始繁荣起来,大量国内外文学经典进入内陆,文学创作空前繁荣,姚辉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当时,诗人李发模从北京大学借来全国仅有一本的《台湾六十年代诗选》,姚辉视若珍宝,感受到了余光中、洛夫等大师的魅力,整整抄写了五本。
随着创作渐多,姚辉开始尝试投稿,虽然多次石沉大海,但从不灰心放弃。1983年5月,在遵义师专中文专业就读的姚辉在一本内刊《播风》上发表了一首题为《影子》的小诗,看着自己的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他兴奋不已。“我对我的影子点头,招手/我的影子对我招手,点头/我疑心/最先嘲笑我的/就是自己的影子。”这首意义非凡的小诗,成了他至今为止唯一能背诵的自己的作品。
同年,一次举办时间长达近一周的“遵义诗会”,对他的创作产生重大影响。“那是上世纪80年代贵州省最有影响的诗会之一,舒婷、北岛、顾城、孙静轩、黎焕颐等全国著名诗人、学者云集遵义,我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诗会,古典和现代、传统和新锐……各种思想在这里碰撞,我大开眼界,打开了创作视野。”姚辉得到了诗人孙静轩的点拨和鼓励,在创作上更加精进。1984年,在多次投稿石沉大海后,姚辉在全国著名诗刊《星星》上发表诗歌,此后,他的作品陆续在《星星》《诗刊》等全国和省市级刊物公开发表,数量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高。

图片

如今,姚辉已出版诗集《苍茫的诺言》《我与哪个时代靠得更近(中英对照)》《在春天之前》《另外的人》《经过我们脸色的那些时光》,散文诗集《对时间有所警觉》《在高原上》,小说集《走过无边的雨》等,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希腊、罗马尼亚等多国文字。
翻开姚辉的诗集,可以感受到他的诗歌创作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以反映黔北乡土题材为主。姚辉认为,一名合格的诗人,必须要真诚地写作,始终保持着对人以及人的生存环境的关照,以感动自己的方式去感动世界。“诗人必须在审美追求上有足够定力,不盲目跟风,要努力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才不会被泥沙俱下的时代淹没。”


文:刘伊霜

视频:遵义市广播电视台


编辑:甘露瑶

审核:孙刘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