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读】王友明/岁月深处的家国情怀

 河南文学杂志 2022-10-21 发布于河南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大型纯文学刊物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刊网络所发作品,同步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知乎号、360个人图书馆七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本刊纸媒及公众号只刊发原创首发稿件,请勿一稿多投!



——张耀辉散文集《家国情怀》赏读

王友明

长按二维码

在优美的音乐中浏览

2021年第六期电子版

金秋九月,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硕果盈枝。我的文学之树,又添一“果”,喜不自胜。这枚“果子”,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作家张耀辉挂上枝头的,名为《家国情怀》(团结出版社),它的芳香使我沉醉。长夜漫漫,枕香沉酣,是我生命中最美的感觉。

《家国情怀》共有5辑,“戎马生涯”“岁月年轮”“揽胜探幽”“生活撷萃”“诗词闲赋”,392个页码,可谓内容丰富充实。张耀辉潜心于岁月深处掬一抹情怀,献给读者、献给张家后人,这本身就是一种情怀,令人钦佩!他在《后记》中写道:“留下有意义的文字是一种文化传承,上对祖宗,下对后代。倘若此书能给读者和张家后人留下一点点启迪,就不枉了我的一片苦心。”他从小就做着文学梦,梦想成为一名作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少年时的作家梦,只要想起,他就不禁感慨和唏嘘。退休后,他为父亲修改回忆录,又拉开了追梦的序幕。他坚定地说:“我还要做一回追梦人,让快70岁的人拥有20岁的理想。”一番拼搏,成就梦想,河北省散文学会吸收他为会员。从此,他的心湖泛起了更大的波澜:“我下决心完成本书的编撰和出版,它承载着亲友的嘱托和父亲的期盼。”这本书的正式出版,让他真切地感悟到,老来追梦亦当时。顾炎武有诗云:“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年近古稀,催生一树繁花,他却并未满足,心存高远:“笔者将此书视为自己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只要永不言弃,就一定会到达终点。”这不正是他老来追梦的真实写照吗?!

透过指间的光阴,咀嚼过往的岁月,在光与影的交错里,演绎了一场生命与时光的相逢。在“戎马生涯”里,张耀辉饱蘸笔墨,书写了父亲的解放战争史、抗美援朝战争史:“光荣入伍”“军校成长”“第一次参加演习”“全面提高军政素质”“光荣入党 淬火成钢”“任缮写员”“在华北七纵队”“参加解放华北系列战斗”“在七纵的战争历练”“在华北军政大学的日子”“亲历开国大典几件事”“在分配工作的路上”“赴朝前”“父亲所在医院是第一批志愿军组成部分”“亲历第一、第二次战役抢救伤病员工作”“在朝鲜的第一个新年” “第一次长途行军”“奋战雪砚里”“亲历第四次战役”“亲历第五次战役”“向三八线以北转移休整”“接受新的任职”“调13大站参谋处”“在13大站干部处”“在干部处经历的五件大事”。往事钩沉真实发生过的历史细节,他抖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标示了一条彪炳史册的人间正道。

当读书的父亲积极递交参军申请书时,与老师有一段这样的对话:“你为什么愿意参军?”“为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争取全国人民早日解放。”“当兵要打仗你不怕死吗?”“当兵是我多年来的愿望,打仗就会有牺牲,我有思想准备。”“你怕苦怕累吗?”“我死都有准备,还怕什么苦和累!”字字铿锵,句句千钧,家国情怀,跃然纸上。18岁入党的父亲,深知一个道理:“行动是检验理想信念的重要标准。”他参加战役战斗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多次,理想信念从未动摇过,“保家卫国”4个大字,一直铭刻在内心深处。阅读着质朴至极、平淡至深的文字,我对英雄前辈肃然起敬。对身着戎装30年的我来说,触景生情远比其他的读者,要更深沉、更强烈。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我坚信,老一辈人厚植心中的家国情怀和伟大的牺牲精神,会在读者心中播下一颗红色的种子,激发爱国的深厚情怀。“父亲的解放战争史”之后,附有《后记:淬火成钢》;“抗美援朝战争史”之后,附有《后记:位卑未敢忘忧国》,他对写作经过、亲友评价,以及正文未尽事宜,作了补充和详解,足见其匠心独运。在这一辑的结尾处,他写道:“让我们铭记历史、感恩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流血牺牲的英烈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无愧于今天的使命担当,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努力奋斗,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新时代的家国情怀思想和理念,被曾是军人的他抒发得酣畅淋漓,可贵!可敬!!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新时代的重任已落在年轻一代人身上,需要诸位弘扬担当、责任、奉献、信仰的新时代家国情怀,立足岗位、不懈奋斗,以不负韶华、只争朝夕、勇往直前的精气神,谱写新时代气壮山河的壮丽史篇!

有一种情怀叫乡愁。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说:“对乡愁要有一个恰当的理解,就必须放在中国文化的家国情怀中来看,中国文化中家、乡、国三者是一体相通的。所以这个乡愁它是下有根基、上有境界的,从下面来讲它的根基就是'亲情’,表面上看乡愁只是对故土的乡情,其实中国文化的乡情的下面有一个更基本的亲情作为它的支撑。”故此,乡愁是家国情怀,已形成共识。张耀辉的“岁月年轮”,是乡愁的“栖息地”,是家国情怀的“展览馆”。开篇便是《记住乡愁》:“乡愁是一首歌,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接着是《故乡印记》里的“星星”“小河”“菜园子”“乡音”“婶子”:“一说到故乡,时常感到十分的遥远,时常又感到十分的亲近。这种矛盾心理一直缠绕着,久久难以释怀。”那些带有时代印记的《疗养院两年回眸》《初出茅庐的篮球队》《难忘的酥糟肉》《时代特征的文艺宣传队》《被孩子们觊觎的菜地》《家属院西面的“游泳池”》《与铁路宿舍的“战争”》等篇章,氤氲着烂漫的乡愁。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乡愁。故乡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或淡或浓的乡愁,激荡着我的心扉,牵动着我的情思,芬芳着我的岁月。乡愁是一种情怀,亲情更是难以割舍的情怀。

《诗经·小雅·谷风之什·蓼莪》中有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作为儿女一定要心怀慈孝,学会感恩,这是一种情怀,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他自费出版这本书,一个重要的情感因素就是为了满足父亲的期盼,这是一种大爱情怀。笃志阅读《生活撷萃》中,《你把我养大我把你养老》《陪床》《献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爱》《依偎母亲》《耄耋老人的高铁梦》等作品,我的心被深深地感动着、温暖着、滋润着。在孝老爱亲的过程中,他深切感悟到“用心、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是做好陪护的基本前提。翻开305页,映入眼帘的是他用轮椅推着患病的母亲,在医院洁净走廊遛弯的黑白照片,顿时,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漫延……为了圆父母坐高铁的梦想,他陪同父母踏上去北京的高铁列车,享受了一次高铁带来的舒适和快乐。面对92岁的父亲、89岁的母亲、88岁的岳母,他深情地说:“我们不能老,不是我们不愿老,也不会老,是我们尽到责任后,还需要好好地享受老一辈没有享受过的生活,美好生活还在召唤着我们。”他不仅以身释孝,传递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而且将孝心内化为爱国情怀,恰似一束火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除此之外,令我感动和钦佩的还有一点,就是他拥有充满梦想和激情的心灵,懂得从真正的意义上享受生活! 正如巴特勒所言:“人不像动物,人能领略出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享受生活。”

从《揽胜探幽》中,我发现张耀辉是一个喜欢旅游的人,是一个十足的行动派,总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游山赏水过程中,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与秀丽,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与神奇,浸润“中国心” ,培育“文化根”,这是他行走四方最重要的一种情怀。首篇《从旅游看国家的发展变化》,道出了他的家国情怀:“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早日实现,我们为此充满了信心!”浸润在文字里的“中国心、中国情、中国味”,陶冶着我的情怀,洗涤着我的心灵,升华着我的境界。《义江缘情怀》让他欣喜地感受到:“这就是瑶山儿女的情怀,瑶族同胞对党对国家的感恩之情。”《雨中漫步花溪谷》的山花、小溪、幽谷等景致,让他“忘却了疲劳,在十一长假中尽情地享受了国家发展变化带来的美好生活。”《满眼飞花惹人醉》的万亩梨花,让他置身“在祖国春天的百花园中”,目睹“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竞芳菲”的美景,由衷感叹“我们国家又一个春天来到了。”到红色旅游经典景点重温红色历史,文化的家国情怀和发展的人间烟火,紧紧地融汇在一起。在《大寨永远是一面旗帜》作品中,他直言道:“看到大寨大队目前的变化,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敬佩毛泽东时代,那种不畏艰辛、艰苦创业、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勇气和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现在农村所需要、所继承的。”他感受到红色文化的价值,触摸到人间烟火的温暖,所以,用红色文化厚植自己的家国情怀,其情可嘉!其心可鉴!!即使走出国门,他心心念念的依然是祖国母亲。《走马观花越南行》的深刻感悟是:“命运共同体可以消除因领土领海带来的隔阂和心理障碍,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此文结尾处,他笃诚地写道:“祝愿两国人民世世代代永远友好相处!”《华尔街的铜牛》引起他一番思考,最终涌上笔端的是11个字:“但愿美国的明天会更美好!”是啊,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身在异国他乡,心底岂能不泛起浓烈的爱国情结?!

清·王夫之说:“诗以道情,道之为言,路也。诗之所至,情无不至。情之所至,诗以之至。”意思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情感的,写成文字就是诗歌,这是创作的方法。诗歌不管写什么,都是情感的表达。情感表达出来了,诗歌就写好了。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无论是直抒胸臆,还是通过象征手法来表现自己的心曲,都寓志于形象之中,表达诗人的志向与愿望。张耀辉的“诗词闲赋”,收录了他“多种形式的诗词作品,既有旧体,也有新诗;既有格律,也有散板,内容涉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以为,他的诗词主要以歌颂时代、赞美英雄、追思怀远、抒发情感为主旨。94行的现代诗《坦克独立三团之歌》,用铿锵有力、朴素无华的语言,歌颂了坦克兵战地黄花,风沙年华的英雄壮举。读着结尾一句“赴汤蹈火一往无前,冲锋,冲锋,冲——锋!”我仿佛听到了号角催征,我好像看到了铁马奔腾!《悼两院士》:“一日折损两栋梁,国人泪飞悲断肠。米丰保肝院士俩,功臣卓越世纪长。”用伤感的文字,歌颂了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的丰功伟绩。蓦地,两院士伟岸而高大的形象,矗立在我的心中!《抗疫·步韵战友》《赞白衣天使》,用真挚的情感,饱满的情绪,歌颂了最美逆行者向死而生的崇高精神。医者仁心,可歌!可敬!!《虞美人 为父亲颁发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填词一首》《九旬战友情》,着墨虽然不多,却写得慷慨激昂,大义凛然,诠释出其人生观和家国情怀。那一刻,我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受到触动!《吾爱吾家》《沁园春·习武》《赞裕华气舞展演》《锦绣中华》等诗作,有的笔调轻松,抒情达意;有的情景妙合,意与境浑;有的借景言志,理趣盎然;有的情浓意深,感人肺腑。那样一种诗意情怀,沉浸在岁月静好的画面里。

且听风吟,心中绽放明媚;携缕阳光,一抹情愫盈怀!

作者简介


      王友明,河北临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理事、临汾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临汾市党史方志研究专家、临西县散文学会名誉会长、《河南文学》《东方散文》杂志签约作家。出版专著11部,曾荣获中国具有最高荣誉大奖之一的“中国当代散文奖”,荣登中国散文年会2009年度(下半年)中国散文排行榜、《南国文学》2021年优秀作家排行榜,6次荣获临汾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有散文入选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中小学生优秀学习辅导读物《当代作文》、儿童百科·课外读物。

    《河南文学》杂志是一份带有显著地标色彩的纯文学刊物,双月刊。她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文体。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周一、三、五至周五更新

投稿邮箱:

散文:hnwxsanwen@126.com

小说:hnwxxiaoshuo@126.com

诗歌:hnwxshige@126.com 

评论:hnwxpinglun@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任学青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蓝   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