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牧《夜雨》:夜听秋雨

 墙头草说 2022-10-21 发布于山东
如果把生命比作四季,那么“秋”就是生命中让人觉得哀伤凄婉,却又顽强挣扎的一部分。而秋雨,让人格外感到凄凉并触发思索。唐代诗人杜牧夜听秋雨时,便写下了《夜雨》一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九月三十日,雨声如别秋。
无端满阶叶,共白几人头。
点滴侵寒梦,萧骚著淡愁。
渔歌听不唱,蓑湿棹回舟。

“九月三十日,雨声如别秋”,九月三十日这天,淅沥雨声像是要与秋天作别。诗人或许一直在关注着时间,所以一提笔,便不假思索地点出时间,九月三十日,在霜降节气前后,已是深秋时节,天地间一派萧瑟肃杀。在这天夜晚,秋雨飘洒,淅沥雨声引起了诗人的兴味,于是,他便静听这夜雨,觉得这雨声仿佛是在与秋天告别。

“无端满阶叶,共白几人头”,无缘无故地就已满阶落叶;不知多少人的头发在这秋雨之夜里变得斑白。正值深秋时节,更兼潇潇秋雨,木叶摇落,不觉间便覆盖了台阶。这本是自然规律,但诗人却以“无端”来形容,从中足见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慨叹。当有一个秋天即将逝去,他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像自己一样,头发变得斑白。

“点滴侵寒梦,萧骚著淡愁”,点滴秋雨为我的梦境带来阵阵寒凉;萧瑟秋风给我的内心增添几分愁绪。诗人试图伴雨而眠,却睡得并不安稳,就连梦境也浸了湿寒的秋雨,失去了往日的轻盈。这时,秋风又起,和着秋雨声,更显凄凉萧瑟,当秋风拂过诗人的内心,又为他的内心增添了淡淡的忧伤。

“渔歌听不唱,蓑湿棹回舟”,渔歌已经听不见了,渔夫穿着被秋雨打湿的蓑衣划着小船回去了。起初,和着秋雨、秋风,还有悠长而隐约的渔歌声,这使秋夜更显寂寥。然而,在中断之后,诗人再也听不到渔歌声了。于是,他便想象,那唱歌的渔夫或许已经穿着被秋雨打湿的蓑衣,划着小船回去了。此时,天地之间,只剩下秋风、秋雨,以及怀着惆怅思索的诗人。

在这首《夜雨》中,诗人是清醒而又伤感的,他清醒地认识到晚秋将逝,人生已老;他伤感地夜听秋雨,思索人生。正因为清醒,所以伤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