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八奖”小说述评(六)——综合评价

 古磨盘州人 2022-10-22 发布于北京
获奖的十篇小说读完了,也说完了。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写过一篇《分果果》,说的也是获奖作品的事。假如系统地看完以上的文字,再回头看我写的《分果果》,估计大家会有些感触。
花了一周时间读说“鲁八奖”,阅读是主要的,因为我想更好地写作。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还债”。我介绍过很多朋友买获奖作品专刊,他们在我的建议下买了且读了,结果感觉一头雾水,我觉得也有义务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给他们,看他们是否有这样的心得。
我是一个码字人,所有的阅读都是为了写作。我会读很多大家不愿意,甚至不屑于读的东西,目的还是为了帮助自己提升写作水平。这期获奖作品,整体来说,真的乏善可陈。
有人会问,你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不是有点红眼病或者酸葡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从来不对跟自己无关的东西感兴趣。《分果果》里面说了,这类文学奖差不多相当于单位的年终奖,哪个单位会把年终奖发给外面的客户呢。我不在那个圈子里,我不羡慕嫉妒也是正常的。这好比我经常听说某证券公司,年终奖都是几十上百万地分发,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确实需要钱,但是,我不在那个系统里,我犯不着眼红他们大把地拿钱。
我为什么要评价他们的作品?
因为他们获得的是公开的奖项,且我买了他们的作品。既然是公开的,我花钱买了杂志,那么我就有权利对他们的作品评头论足。假如他们没有获奖,他们请我看,也许我都不稀罕看呢。这就像他们不会稀罕看我的作品一样。
你有本事,你也去得个奖看看?
这是奴才思维。得奖就能说明高人一等吗?得奖就能说明一切吗?你不去问问,他凭什么得奖的,有谁敢拍着自己的胸脯说,得奖是问心无愧的。再换个角度,即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被人批评也是正常现象。你不当厨子,难道你都无权说饭菜是否好吃?
不可置疑,鲁迅文学奖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可获奖作品的水平高不高,这个真的说不好。从获奖作家的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区域分布、职业分布来看,这么均匀分布的获奖者,谁敢说里面没有搞平均的意思?文字这东西,写作的功力是第一位的,除了个别天才,大多数人的笔力还是岁月磨出来的,是写作喂出来的。也许年轻人创新能力要强一些,可写作是硬功夫,一味地搞年轻化,是否可取?老人年轻过来的,年轻人老过吗?
获奖的十篇小说中,载于《十月》的两篇,载于《收获》的三篇,载于《人民文学》的两篇,也就是说,这三本杂志包揽了70%的奖项。《在阿吾斯奇》和《荒野步枪手》竟然刊发在《人民文学》上,且《人民文学》还力推参评。其中的道理,一般人即便脑袋想破了,估计也没有答案。还有三篇分别载于《四川文学》《钟山》《青年文学》。结合前面的阅读感受,大家跟这些杂志结合一下,估计你都能分析出,为什么你的稿件一直石沉大海的原因了。当杂志成为资源,当资源可以相互交换的时候,乱象必定丛生。假如哪天人们都放弃阅读所谓的文学期刊,那一定是现在的杂志人咎由自取的结果。
记得开头的时候,我说有点疑惑,为什么《小说选刊》会把王蒙和乔叶的文章放在获奖文章前面,也许什么原因都没有,就是编辑脑子糊涂,硬是给凑了一本。在不是无端混在一起的前提下,我胡乱地猜几种答案。
答案一是,每期杂志都有规定的厚度,因为页码不够,所以编辑拿了王蒙和乔叶的文章凑一下数量。答案二是,编辑嫌获奖的水平不高,怕影响杂志的质量,因此便拿王蒙和乔叶来镇镇场子,毕竟一个是文坛老将,一个是北京作协副主席,份量都是不轻的。答案三是,怕读者看不出获奖作品的好赖,拿王蒙和乔叶的作品放在那儿作参照系,以便于读者进行针对性的比较。答案四,让王蒙和乔叶跟着获奖作家一起秀一下,以便刷一下存在感。是否还有别的答案,我实在是不知道了。要是读者有兴趣,可以尽情地进行分析。
一周时间,系统地整理和归纳了自己的阅读感知,汇总在一起,洋洋洒洒一万多字。想特别声明的是,本文皆为就文论事,也许一篇文章代表不了获奖作者的真实水平,这也是正常情况。估计中国作协把这么高的奖项授予一个作者,也不会仅凭他一篇文章。希望广大读者不要以偏概全。再次声明,我发表的任何观点都是围绕写作开展的,希望大家不要延伸,我跟这些作家往日无怨、近日无仇,犯不着拿他们的获奖作品出气。作品交流,褒贬随意,但是,这必须是自己认真思考后的建议,不附庸风雅,人云亦云;也不横刀立马,不问青红皂白。
欢迎大家交流,更欢迎大家批评拙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