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藏民家中发现“借条”,上面写着红军借1000斤青稞,结局怎样

 行云流水vmmxd6 2022-10-22 发布于辽宁

引言

在战争时期,除了需要大量的兵力去抵抗敌人之外,粮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备战因素,古人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不能事先处理粮草问题,那么最终定会失败。以往也有许多靠计谋烧掉对方粮草而取得胜利的事例。可见,粮草对于战争来说有多么重要。因此,就会出现一些军阀、侵略者强行征粮,把老百姓的粮食据为己有。但军队纪律的要求是“从来不会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要么用钱买,实在没钱就写下欠条。因此,才能受到老百姓的拥戴,最终成为胜利的一方。

正文

四川,是长征征途的其中一个点。因为长征的路途遥远,加上一路上敌人的阻击,红军们想要前行尤为艰难,而且也是需要消耗巨大能量的,因此,食物成了他们前进路上的阻碍。有的人直接饿死了,有的人因为缺水而死。在迫不得已的时候,红军只能沿途向老百姓求助。他们在纸或布或木板写下欠条,嘱咐村民们妥善保管,之后可凭欠条得到对等的回报。到现在,四川的许多长征纪念馆里,都还保存着当时红军们写下的“借条”。

2016年,在松潘县毛尔盖上八寨乡克藏村有一位名叫仁青卓玛的藏民,她本想翻修一下自己的房子,在家中竟无意中找到了一个奇怪的木板。这块木板大约一米长,一厘米厚,二十厘米宽。擦去上面厚厚的灰尘后,才发现,上面写着:老乡,我们经过此地时,找你们借了1000斤的青稞作为行军粮食,你们好好保管这个木板,到时候凭借木板找组织换取粮食或钱财。这件事情传出来以后,许多人都很关注这件事。有专家表明,红军长征的时候确实经过了四川这一带,而且有很大可能在此借过粮食。

后来经调查才知道,在1935年,红军路过此地时,由于缺粮,队伍已经损失惨重。当时,中央决定在毛儿盖稍作休整,征集粮食后再继续前进。当战士们看到已经成熟的青稞时,想要向村民们借一些,没想到这里的村民因为受到了反动派的鼓动,认为红军是一支烧杀抢掠的队伍,于是躲进了山里。情况紧急,又无法找到这些青稞的主人,他们只能割了这些青稞,并留下了前文所说的“借条”,而且他们并没有割未成熟的青稞。就这样,这些青稞就成了红军的救命粮。

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红军在抗战时期所留下的债务,无论到什么时候,过了多少年,只要是情况属实,都将具有法律效益,都会被国家保护。所以这位藏民完全可以带上欠条去有关部门换取相等的钱财。对于应该还给百姓的东西,国家都会还给老百姓,绝不亏待老百姓。

但是,这位藏民仁青卓玛并没有把它拿去换钱,换物资。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1000斤青稞这些年早就还清了。以前,只能住在漏水的土砖房里,现在因为党的政策,家里已经住上了大房子,还有了自己的牛群羊群,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这都要多亏了党的政策和领导。所以,仁青卓玛没有选择去兑换她应得的回报。这一举动也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的确,也值得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据说还有一个富商想要高价买这块木板,也被仁青卓玛拒绝。

结语

在现代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一些人哪怕是小恩小惠,都一定要求别人回报。还有些人为了利益不惜与自己的亲朋好友反目。但仁青卓玛没有被金钱所诱惑,没有选择用这个“借条”去讨要回报,而是将它珍藏起来,值得敬佩。并且,如果不是红军意志坚定地为我们打下这片江山,何来今天的幸福。正如她所说,国家欠她的早就还清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