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2年,呼和浩特两名小学生,在废旧的白塔里玩耍,突然在墙缝发

 Loading69 2022-10-22 发布于四川
1982年,呼和浩特两名小学生,在废旧的白塔里玩耍,突然在墙缝发现,一张写有“壹拾文”的旧黄纸,正要烧掉时,一路过老者觉得好奇,拿起来仔细一看,顿时惊喜交加!

这一天,呼和浩特东郊白塔村两名4年级小学生,前往村头的白塔玩耍。这是一座建于辽代时期的佛塔,原名“万部华严经塔”,意指这座寺庙曾藏有一万部佛教经典《华严经》。因它通体颜色发白,附近村民都叫它白塔,它所在的村庄也叫白塔村。

虽然白塔附近现在是一片田地,但在辽金元时期,这里一直都是繁华的丰州城,后来蒙古人将此处恢复成草原,丰州城逐渐没落。明代以后,此处又被开垦成良田,古丰州城遗址长期受水土淤积,白塔塔基已经埋入淤泥2米深,因此它也成为附近孩子们的乐园。

当他们来到第二层时(实际上是第三层,因为塔基和第一层被埋入了淤泥),其中个高的小学生试着攀爬墙壁,突然发现塔檐向内的裂缝里,有沙沙沙的声音。

他觉得奇怪,于是向矮个同学说出了自己的发现,两人觉得有趣,便跑到附近捡了几块石头。高个的小学生站在石头上,踮起脚往墙缝中一看,却发现缝里有一张泛黄的旧纸!原来,这沙沙沙的声音是风吹动纸摩擦墙壁产生的。

矮个去找了根细木棍,高个拿起木棍轻轻拨弄,将旧黄纸拨了出来。只见这书本大小的张纸虽然有一些破损,但摸上去很柔软,韧性也很好。

两个小学生好奇的在一起研究,却只能隐隐约约看清“壹拾文”三个字,其他全是花纹和圈圈点点,两人也看不懂,觉得这张废纸没用,高个小学生也就随手揣进兜里。

两人在塔里玩耍一会,又跑到塔外“放野火”(意思就是点火烧那些秋收后田里的野草)。就在这时,一名老者来到塔外,见两个小学生在玩耍,觉得有趣,走上去看两人在玩什么。

只见高个小学生从左兜里掏出一盒火柴,随后又从右兜掏出一张灰中带黄的旧纸,准备用火柴点燃旧纸,然后去引燃青黄相间的野草!

就在小朋友划燃火柴时,老者看到旧纸上,似乎有字和印章,感到有些好奇,于是叫停道:“小朋友,等一下再烧,我看看你手里拿得什么?”

两个小朋友抬头看是位慈眉善目的老头,于是乖乖地将纸递给了他。老者拿过旧黄纸端详起来,哪知道,他脸色却越来越激动,喃喃自语道:“稀世珍宝呀…第一次…”随后又追问两位小学生,这张旧黄纸哪里来的!

当听说这是从白塔里找到的,老者激动地自言自语道:“看来是塔保护了这件绝世珍宝呀!”随后老者笑着对两位小朋友说道:“小朋友们,这张纸能送给爷爷吗?”两位小朋友不明就里,本就认为旧纸没用,于是点头答应。

而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呼和浩特文管所的文物专家,今天他来白塔考察,准备对该塔进行修缮,恰巧遇到了捡到旧黄纸的两位小学生。那么两位小朋友发现的这张旧纸究竟是什么,令考古专家如此激动呢?

原来,这是一张面额“壹拾文”的元代纸币,叫作“中统元宝交钞”,而且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纸币,堪称国宝!纸币长16.4厘米,宽9.3厘米,纸质为棉麻桑皮,是元代制造纸钞的专用材料。从纸币的颜色和折痕来看,这件纸钞曾长期在市面上流通。

纸钞上部第一行写着“中统元宝交钞”,这是钞票的名字,中间第二行写着“壹拾文”,指的是钞票金额,金额下面画着10枚铜钱。下方的第三行写着发行单位是“行中书省”,并注释流通不限时间和地域,如有假冒将被斩首等注意事项,字上加盖了一枚红印章。

公元1260年5月19日,元世祖忽必烈下旨在全国发行纸币,面额从十文到两贯不等。经对这张钞票考证,发现它是在1269年之前印刷的,也就是忽必烈颁布八思巴文之前。

我国此前发现的两张元代纸钞均是元顺帝时期的元末纸币,比白塔发现的这张晚了90多年,因此这张纸币是目前中国最早的纸币实物。13世纪末,元代纸币相继传入波斯、日本、印度,而西欧诸国的纸币17世纪末才出现,因此这张“中统元宝交钞”是世界现存最早的纸币。

元灭宋之后,为了战争军需的需要,元朝一度发了中统钞36万锭,第二年更是超发到141万锭之多,一度导致物价飞涨,出现通货膨胀。随后这种“壹拾文”的小面额纸钞便退出市场了流通,因此显得更加珍贵。

那么,这张几百年前的纸币是谁所放,又为何能保存至今呢?虽然纸张保存极为不易,但好在白塔建筑庞大,且通风和阴凉条件适宜纸张存放,这张纸钞得以保存下来。白塔所在的丰州城在辽金元地区非常繁华,经济也很发达,中统钞在这一地段非常流行。

在元代,白塔所在的宣教寺一直是佛教圣地,在圣地投放钱物,一直是佛教信奉者表示虔诚的做法,因此有信徒将纸钞放在塔里也在情理之中,并且在塔上还发现了不少铜钱,也证实了这个猜想。

据元朝史书记载:“随路设立钞库,如发钞若千,随降银货,即同见银流传……”意思是元朝发行纸币,是有银子作为准备金的,这也使得纸钞有了真正意义上纸币功能。这张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纸币,对研究元代的货币制度和社会经济有极为珍贵的作用,如今它珍藏在呼和浩特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