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少年书法杂志 | 金石题跋创作手记

 朝歌淇水悠悠 2022-10-22 发布于河南

金石题跋创作手记


图片

沈慧兴,浙江省桐乡市人,1970年3月生于苏州。字泠君,斋号雪堂、桐荫山馆,号泠道人。书法篆刻创作和理论研究先后师承袁道厚、余正和孙慰祖先生。1985年以来,作品多次入展西泠印社、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同时发表于《书法报》《美术报》《西泠印社》《世界知识画报》等刊物。篆刻作品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由日本邮便发行纪念邮票十枚。现为桐乡市文联青桐印社社长、西泠印社社员、上海书店出版社青桐印社编辑室主任、浙江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金石题跋创作手记

清嘉道时期,文人学子对金石的兴趣,甚至超过了对功名的热衷。如果见面不谈金石,似乎便是俗人一个。清未国运衰落、民不聊生,金石热也一度式微。如今仓廪实而文艺兴,金石之学及金石拓片的题跋,又成为当下文人雅玩的一种新形式。但金石题跋作品与书法创作还是有很大差别,除了文字内容必须自己撰写以外,题跋者还得掌握一些基本的古文字学、历史学、文献学、考古学等知识。现就笔者近期的题跋创作体会,与各位同好交流。

金石题跋的对象,主要有青铜器、砖瓦、汉画像、碑刻和各类文房器物拓片等五方面的内容。“金”主要是各类青铜器和金属类器物的拓片,“石”包括汉画像、碑刻、砖瓦、砚台等拓片。

本次桐荫山馆展出的吉金文字的拓片,主要得自同门郭加庆先生的藏品及历年所得青铜器铭文拓片,汉画像以江苏徐州及山东武梁祠所出拓片为主。秦砖汉瓦晋砖的拓片,包括北京王雁南、嘉兴吴香洲先生所藏秦汉瓦当和历年积累的汉、晋文字砖拓片。香洲先生的汉瓦当藏品,全为初拓,且多罕见精品。晋文字砖部分,主要是顾根梁先生所赠的晋永和一至十二年(345—356)砖拓片,邵嘉平先生所赠晋永和九年砖十品拓片。这些文字砖,大都出于武康和安吉,整砖原拓,字口清晰,是晋砖中的上品。其次展出的还有桐荫山馆文房雅玩和篆刻作品的拓片题跋,包括各类文房器物的铭文拓片。这些文房用品,除了实用之外,还是制作拓片的基本材料。

题跋的内容,主要有拓片的断代和命名、形制和文字的特点、相关文献资料的佐证、以及作者对金石拓片的理解和感受等部分,现分别简要记之。

金石器物的断代和命名,是一项严谨规范的工作。首先是断代,如果有明确的纪年,如晋砖中往往有写明年月日者,断代自然没有问题。但大部分的器物是没有年月款的。这就要根据器物的对比和文字的风格,来确定大致的年代。如笔者题跋的一件青铜矛,上面只有族徽图案,但从雄浑厚实的形制看,与商代矛的特征比较吻合,故定为商青铜矛。在题跋中,笔者又注明了矛与戈的形制区别,进一步排除了戈的可能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汉“上林”瓦当拓片题跋

:汉“千秋万岁”瓦当拓片题跋

图片

关于器物的命名,博物学界有一套标准的方法,即用年代+特征+材质+器名进行命名。但这也不是唯一的方法,一些原来就有器名,或者历代就有定名的器物,就按旧名加以引用。如果认为旧名不确,须重新命名的,必须予以详细论证和说明,以示严谨。

形制和文字的特点,即命名中的特征部分。形制奇特或者稀有,便是器物的特征所在。如果文字精美或者字数较多,或者记事明确者,也是可以作为题跋的内容。如汉瓦当中的“永受嘉福”虫书,即是珍品。

汉“永受嘉福”瓦当拓本题跋

图片

余题曰:

秦有八体,曰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此虫书永受嘉福即其一也。孙师慰祖方家曾题此瓦云:“瓦中极品也,余以为此种汉鸟虫书之简化形式,而非缪篆。”清人犹不识此四字,俞太学引《汉书·董贤传》为椒风嘉祥,又曰迎风嘉祥,皆不确。今人释为永受嘉福。时在丙申清秋,桐荫山馆主人记。

这段题跋,将“永受嘉福”汉瓦当的文字特点、今人评价、认识过程作了简要的记录,使读者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对这种瓦当有所认识和了解,这就是题跋的主要作用。

关于文献资料的佐证,主要引用经典著作和器物同时代及后代人的评述,这方面涉及历史学和文献学的知识比较多一点。如对汉“长乐未央”瓦当拓片的题跋云:

长乐未央。《汉书》云:“高帝五年九月,关中治长乐宫,七年宫成。八年,萧丞相作未央宫,次年成。”皆用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瓦当,此亦当年所用者耶。《诗·小雅·庭燎》云:夜如其何,夜未央。即用此典也。时在丙申仲秋西泠沈慧兴识。

这段题跋,引用了《汉书》和《诗经》的文字,将“长乐”和“未央”的出典简要勾勒而出,这是引用文献资料的最常用办法。关于引用,现在比较方便的办法,就是用主题词进行百度搜索,取得相关的文字线索,再就有关典籍进行核对,这样可以省下很多查找时间,又比较准确可靠。

对金石拓片的理解和感受,则完全需要作者自行撰写。撰写题跋文字,力求简短,洋洋数千言,观者恐怕没有耐心读完。文字亦须典雅,避免白话文和口头语,若能自作诗词歌咏一番,则更上层楼。题跋的文字,是本人对拓片内容的独特感受,有助于读者对拓片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理解,要有新意,避免老生常谈、人云亦云。让题跋作品显示出浓厚的文人情趣,这是题跋的理想状态。如“促膝图”汉画像朱拓题跋云:

促膝图。余作题跋,不喜循旧说。此促膝长谈之状,于当代社会尤为可贵。恩师孙慰祖先生曾于数年前长谈一次,至今仍记忆犹新,于艺于人,多有获益。观此汉画,若有所悟,即记之。丙申清秋佳节,西泠沈慧兴于桐荫山馆灯下。

汉“促膝图”朱拓题跋

图片

这段题跋,不仅将汉画像常见的宾主对坐图命名为“促膝图”,又与本人的际遇进行了联系,使题跋作品富有新意,并有鲜活的时代特征。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艺术的创造性价值所在。

关于题跋的字体选择,则应根据拓片的风格气质进行全面的确定。如汉画像的粗犷与文房器物拓片的精雅,在选择书体方面自然要有所区别。原则上是风格比较接近或协调为佳。题汉画像,以雄浑一路的汉隶为好;题隋唐碑帖,以楷书或行草书为佳;题文房拓片,以比较典雅的楷书、隶书为善。甲骨文、大小篆原则上只用于标题,不作正文题跋,否则读者又要重新考证释读,有叠床架屋之嫌。

“恩泽长存”澄泥砚拓片题跋

图片

为了增强题跋的可观性和丰富性,最好用两种以上的书体进行题跋,因此题跋者最好四体皆备,这样才能在题跋中应用自如。文字字体不可过大,墨色不可过黑,否则喧宾夺主,影响拓片的欣赏。笔者在苏州展出时,华人德先生即提出如此意见。华先生还进一步要求我磨墨书写,这样墨色更加淡雅而有味。

汉“书吏刻石”拓片题跋

图片

至于题跋的构图形式,切不可平铺,将画面写得很平均。要有绘画的构图意识,一张拓片在手,首先考虑的是题跋的位置。如果一处题跋觉得单调,可择地再题,务使题跋作品结构完整、气息通畅。同时还要留下后人题跋的空间,不能题得过多过满。在题跋前,最好将拟好的题跋文字在别处起个小稿,以统一文字风格,调整字距行距,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书写。如果再仔细一点,以大小适当的纸写好文字,在原件上上下左右地确定位置,再在原件落墨书写,这样成功的把握就更大了。

汉“千金氏”衡器拓片题跋

图片

题跋文字的落款,除了时间、作者、地点等常规要求外,在记事时间、称谓和署名等方面力求变化,避免单调,这和创作书法作品的要求基本一致。如落款时间,有公元、干支、佛历、太岁纪年法等多种形式可以选择,对人和对已的称谓,也要视情变化,这样才能将题跋写得生动活泼、典雅含蓄。

汉“与天无极”瓦当拓片题跋

图片

最后是盖印问题。钤盖印章除了确定作品的真实性外,更重要的是增加题跋的视觉丰富性。印章具有点睛、提神和完善章法的视觉功能,作用很大,也是题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所用印章的风格、印泥的颜色、钤盖的位置,都需要作者仔细考虑。一般而论,凡有署名处,都要钤盖印章。印章有朱有白,有姓名印、斋室印、起首印、压角印、专用印等种类,原则上是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以奇数为佳。此外应朱白相间,不宜全朱或全白。故题跋用印,不同风格、不同大小须数十枚,方能得心应手、以臻完美。至于印泥的颜色、钤盖的位置,基本可参考书法创作,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清吴让之朱文巨印原拓册页题跋(局部)

图片

以上仅是本人金石题跋创作的粗浅体会,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方家指正为谢。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