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登大嶝岛,走进炮击金门的前沿阵地

 新用户1969IWgc 2022-10-22 发布于北京

     去大嶝岛纯属偶然。吃好早餐打了一辆出租车想让师傅把我拉到某一段环岛路,我想沿着海边走走,看看那里的雕塑,拍拍照片。上车后就开始聊天,我当然最关心的是厦门有哪些地方好玩。师傅说其实像我这样年纪的人如果对曾经经历过的历史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大嶝岛看看,那里有当年炮击金门的遗迹。是的,我小时候对台海的战事还是有不少记忆的。蒋介石逃到台湾之后不断叫嚣反攻大陆。1950年2月6日的二六轰炸至今仍有记忆。那时家里的玻璃窗上都贴上了米字条。1958年暑假我还没有上初三,就发生了金门炮战。当时炮战有多激烈其实我并不清楚,只记得从此之后的炮击金门是单打双不打,也就是单日炮击,双日暂停。这样断断续续一直延续到1979年中美建交。记忆总只是记忆,和历史真实相比缺乏感染力。到厦门能到这样的地方参观一下是最有价值的旅游经历,这才是旅游实实在在的魅力所在呢。我问师傅去大嶝岛要多少时间,中午前能不能回来。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当机立断让师傅调头直奔大嶝岛。现在咱们国家的交通真的很发达,从环岛路去大嶝岛挺方便。在厦门岛的西北角穿过翔安隧道再跨越大嶝大桥就上岛了。直奔曾经的炮击金门前沿阵地,现在叫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

    英雄三岛指的是大嶝岛、小嶝岛、角屿岛三个岛,它们共同组成嶝岛群岛。1958年8月23日开始的八二三金门炮战的主战场就在这里。大嶝岛离大金门最近的地方只有1800米,虽然大金门上建筑还是看不清楚,但用海边的观光望远镜就清晰可见了。这里看到的可是大金门哦,不像在厦门环岛路看到的只是小金门哟。到曾经的战场参观想想好像还真是第一次,还真有点儿小激动。这里有炮战阵地遗址,有常年向台湾打心理战的大喇叭,还有炮战留下的弹坑弹孔。从1958年8月23日到10月5日那段被称为八二三炮战的战事看来很激烈,除了炮战阵地旧址上的大炮之外那时还动用了飞机和炮艇,观光园里都有展示。

 [1]观光园大门,门上是迟浩田题写的“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几个大字。门前广场上是嶝岛群岛和大小金门的地图。观光园门票40元,七十岁以上老人免票。

 [2]旁边的那幅地图要看得清得多。上面是嶝岛群岛,下面是大小金门。解放前嶝岛群岛属金门县,金门县政府也在大嶝岛上呢。解放后因大小金门仍有国民党控制,嶝岛群岛划归南安县管辖。从这张地图很清楚地看出厦门岛、大嶝岛和大小金门岛的相对位置。

 [3]如果走进观光园后先往东走就可以看到一块大牌子,上面也是迟浩田题写的园名。这位曾经的国防部长的字还真不错。

 [4]题词牌前面是操炮演练场,那些蓝色的炮是从当年参加炮战的炮艇上搬移到这里展示的。

 [5]三岛民兵事迹馆设置在一块高地上。

 [6]从三岛民兵事迹馆往南走是庄严的英雄雕塑广场。广场上有一座组雕和四座人物雕像。

 [7]组雕的基座上写着“炮击金门威武雄风”八个大字。

      [8]四位人物雕像从左上到右下分别是海军炮手、被军委授予一等功臣光荣称号的海军安业民烈士,驻岛连队指导员、被军委授予一等功臣“共产主义战士”光荣称号的陆军王邦德烈士,民兵英雄、荣立二等功的大嶝岛阳塘村人张韭菜,空军飞行员、被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的空军杜凤瑞烈士。三位军人都在金门炮战的激烈战斗中壮烈牺牲,民兵英雄张韭菜后来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政协委员。

 [9]从英雄广场继续往南可以走到海边,现在看上去正在维修。据说本来这里有海上观景栈道和舰艇观赏区。

 [10]这里的海边也有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标语牌,不过比环岛路上的标语牌要小不少。但是这里的标语牌是可以让大金门看到的哦。

 [11]炮阵地旧址在观光园的中央,也是游客要重点参观的地方。

 [12]走进炮阵地旧址首先看到的是一架参加过八二三炮战的歼-6战斗机。

 [13]大炮是这里最主要的展示品。它们都参加过金门炮战。左上是PC66式152毫米加榴炮,右上是56式57高炮,左下那门130加农炮曾经承担过封锁金门岛的生命线料罗弯的任务,右下的152榴弹炮战功卓绝曾在1958年8月23日下午5:30直接击中金门岛的翠谷水上餐厅当场击伤击毙多位台湾防卫高官。

 [14]炮阵地旧址里也保留了弹坑。这里是金门打过来破环我方广播的阵地坑道落弹点。

 [15]这是保留下来的建筑遗迹。据观光园里展览介绍英雄三岛在金门炮击期间遭受过重大破坏,特别是现在成为观光园的大嶝岛东南角的不到九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平均每平米落下过1.5颗炮弹。

 [16]瞭望台旁边是高炮指挥仪。

 [17]59式57高炮是我军当时最先进的高炮,这门高炮一直用于打击金门岛的古宁头。

 [18]这门陆军37高射炮在八二三炮战中主要打击来犯的飞机、直升机登空中目标。

 [19]在从海边往高地前进的途中也有一门陆军37高射炮,当年也参加过八二三炮战。

 [20]登上瞭望塔看到的炮阵地旧址,远处是大海,跨越大海就是大金门了。

 [21]这里也摆放着几门炮,好像游客还可以试射。不过我去参观的时候没有开放。

 [22]从金门炮战一直到1979年中美建交的二十年两岸对峙期中这里也是我们向对岸开展政治宣传和政治攻心战的基地。这是建于1971年的第二广播堡,下面和地下坑道相连。这个喇叭由四组十六个军用气动喇叭组成。有效传声距离达十公里。

 [23]海边1971年开设的“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的播音喇叭。

 [24]海峡之声使用的世界上最大的军事气动广播喇叭,直径2.88米,长4.74米,重1588公斤,最大功率可达20000声瓦,有效传声距离达12公里。我去参观的时候这个世上最大喇叭正在播放”告台湾同胞书“。

 [25]换个角度拍一张。

 [26]从高处看大喇叭。后面的建筑是英雄三岛战地供应站。

 [27]登上供应站可以用望远镜眺望大小金门岛。图示了相对位置。

 [28]我站在那里用长焦拍下的大金门岛。

 [29]观光园里有好几个展馆,每个展馆都想认真参观时间可不允许。这是红色记忆典藏馆。

 [30]航海科普馆。

 [31]模拟实感体验馆。

 [32]国防教育园国旗飘扬。

 [33]战地拓展中心,这里确实是一个开展拓展活动的好地方。

 [34]本来听说还可以参观炮战时的地下坑道,离出口不远看到了。前线广播站空压机房旧址和地下坑道,但是上面写着”军事禁区游客止步“,看来是不能参观的。

 [35]师傅又带我去了大嶝岛的一些景点。大嶝岛渔村已经相当现代化了真是一点儿渔村的感觉都没有。每家每户几乎都是卖海产品的商店。

 [36]从这里远望大金门岛倒是让我重新感觉仿佛站在一个小渔村里。

 [37]又去看了一棵千年大榕树,现在那里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许愿树。

 [38]路过大嶝岛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没有进去看,因为我对买东西真的一点兴趣都没有。

 [39]突然看见路边有指示牌告示了原金门县政府旧址,我马上问师傅怎么有金门县政府旧址呀。他告诉我解放前大嶝岛属金门县,而且县政府设在大嶝岛上。我马上让师傅带我去看看。走到这个小广场再继续深入就到了。

 [40]上面两张是原金门县政府的两座房子,现在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左下是国民党保安队的旧址,右下是当年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处的旧址。

 [41]这座建得挺精致的”郑氏家庙“当年是金门县政府的会议室。现在这些建筑都和两座县政府的房子一起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2]小广场上建筑的房檐装饰,无论色彩还是雕琢都非常精美。

    没有时间了,我必须马上赶回酒店。从让师傅在环岛路上调头到回去一共四个小时,经历了一次我觉得只有在曾经的前线厦门才可能有的旅游经历。真的难得,值得一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