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金法则[935]一[630]做你想做的人 一[629]做最好的自己

 赵站长的博客 2022-10-22 发布于北京

婚姻,是一场交易吗?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

你觉得,婚姻是一场交易吗?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年纪的人,看法似乎完全不同。

年少时的爱情里,两个人只要两情相悦,就能建立亲密关系,那个时候的感情,用“有情饮水饱”就能形容。

所以在那个时候的观念里,但凡婚姻成了一场“交易”,就会太过世俗,缺了爱意。

但同样的问题,答主@林月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她说:“但凡有缘由的爱,都是有条件的,而条件,就意味着交易”。

这个回答值得深思。

以前总以为,爱一个人是毫无缘由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浪漫,是不知道对方哪里好但谁都代替不了的偏爱。

后来才逐渐明白,长久的爱,都是有缘由的,也许是因为对方的长相,也许是因为对方的家境、条件,也许是因为对自己的好...

无论哪一个原因,都逃不过婚姻是一场交易的事实。

只不过,婚姻并非只是人和钱的交易,而是情感上的付出、彼此的情绪价值、相处的感受等等的综合交易。

试想,如果一个人不爱你,你能爱他多久?

哪怕最初会坚持选择,之后也会逐渐放弃,这便是因为单相思无法完成只有两个人才能做到的“交易”。

因此,别对婚姻太理想,因为婚姻的本质,其实是一场交易。

婚姻,是一场精准价值匹配的交易

《非理性的积极力量》中,记录了一场很现实的择偶博弈实验。

该实验的发起人,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丹·艾瑞里,他找来100位大学生,并制作了100张卡片,卡片上的数字从1-100。

实验开始时,每个人随机拿到一个数字,由工作人员贴在身后,他们无法看到自己的数字,只能看到背后的数字。

实验规则很简单,随机配对,两个人加起来的数字越大,奖金越高。

结果,实验一开始,大家都会去找数字大的人,而数字越小的人,越是找不到与自己配对的人,被数字大的人嫌弃,也会被数字小的人嫌弃。

到了最后,人们大概率会和自己数字相差20左右的人配对,就算不清楚自己的数字,也会演化成这种状态。

这场实验,与择偶过程相差无二。

人们在选择伴侣的过程中,都是为了组成一个家,打造更好的未来,所以人们下意识会寻找与自己价值相当以及需求相当的人。

换句话说,婚姻本身就是一场精准的价值匹配,双方拿着自己的资本去打动对方,这本身就是一场交易。

那么,这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提升自身价值,才是获得幸福的捷径

从艾瑞里发起的这场实验中不难看出,真正决定一个人幸福程度,以及伴侣优秀程度的,并非运气,而是自身实力。

一个号码牌为100的人,运气再不好,也很难同一位只有个位数的人合作。

更重要的是,就算她们运气差到了极点,真的只能选择一些个位数的人,也会因为条件很好,有再次选择的机会。

反而是那些数值太小的人,只能乞求比自己号码大的人眷顾自己,同时还要担心自己失去面前这条“大腿”。

现实生活中,道理很是类似。

有些人在选择伴侣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更为优秀的伴侣,但自身一旦不够优秀,就算能够建立亲密关系,也很难将这段关系成功延续下去。

于是,这便形成了很多人结婚几年后,看清了彼此,便选择离婚的现象。

那些离婚后幸福的人,大多自身实力强,这才不畏惧失去,而那些实力太差的人,终其一生都很难如意。

从这个角度来说,想要获得幸福,捷径其实只有一条——提升自己。

当自己不再畏惧失去,成了婚恋市场上的佼佼者,无论运气如何,遇到了什么样的人,都能保全自身。

作家苏芩写过一段很现实的话:

“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经营好自己,给对方一个优质的爱人。不是拼命对一个人好,那人就会拼命爱你。

俗世的感情难免有现实的一面:你有价值,你的付出才有人重视。”

爱情和婚姻,到了最后都是社会的产物和现实的产物,没有人的爱情能够脱离现实,也没有人的婚姻与社会无关。

既然如此,就要在结婚前做好准备。

婚姻的本质是一场交易,只有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才能对抗婚姻和爱情可能带来的焦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