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益气清眩汤 生黄芪20克 川芎10克 陈皮10克法半夏12克

 朱永林548cr9af 2022-10-22 发布于湖南
益气清眩汤
生黄芪20克 川芎10克 陈皮10克法半夏12克 茯苓15克 天麻10克旋覆花10克 代赭石15克 甘草6克生姜3片
功能 益气养血,温化痰浊,平肝降逆。
主治 眩晕属神经功能失调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等所致者。
服法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方解 《灵枢·口问》篇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日为之眩”。《丹溪心法》谓“无痰不作眩”。《景岳全书》又提出“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历代医家认为:眩晕病证的发生,大都与脑病有关。脑为髓之海,髓海失于阴精气血之荣养,脑海不充而头眩,湿痰风火上扰,清窍被蒙而志昏。因此眩晕一症不外虚实两端。然中老年患者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证。老年脏腑功能减弱,气血衰微。气为血帅,虚则血行滞缓,上荣力减,以致脑失濡养。故本方用黄芪、川芎为君,生芪益气升清,川芎活血上清头目,二药合用则益气养血面改善脑部循环。脾虚失运,湿聚生痰,痰浊郁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用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为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以降浊逆为臣。配生姜以助半夏、陈皮行气消痰之力。遵“掉眩属肝”之旨,用旋覆花、赭石化痰降逆.伍天麻以加强平肝潜降之效,共具益气养血、化痰降逆、平肝清眩之功。
加减应用 病初症见舌红苔微黄腻,兼痰热者,加黄连、瓜萎,亦可再以竹茹、枳实各10克易旋覆花、赭石;或先用黄连温胆汤,俟痰热清化之后,再服本方。如苔腻而属湿痰重者,可加白术以健脾燥湿;心悸少寐者,加菖蒲、远志以开窍宁神;若胸闷多寐,减远志,再加郁金以开窍醒神;腿酸软无力者,加川断、怀牛膝补肝肾而强宗筋。上述加减,多用于本症属神经功能失调者。如有颈椎骨质增生,症见项强肢麻者,除增大黄芪用量30~60克,再加葛根、地龙以解肌通络;如属脑梗塞及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亦重用黄芪,再加赤芍、当归以和血祛瘀,或再加全蝎以增强通络之效;背寒肢凉者,可加制附片以温通阳气。
方歌
益气清眩汤芪芎,半夏茯苓陈皮并;
旋覆楮麻生姜草,头晕虚眩服之灵;
痰血瘀结清窍滞,黄芪倍量佐通经。
按语 本方是孙伯扬教授多年的经验方,对中老年眩晕证,临床如能掌握好加减运用,大都疗效显著。
典型病例 金xx,男,50岁。
近半年来左半身常感凉麻不利,头晕无明显规律性,甚时目眩昏花不欲睁。一个月前突然眩晕加重,服维脑路通、脑复康及扩张血管药无效,已病休半年。
现眩晕不能看书,醒后难以入寐,便溏,苔白腻,舌尖红,脉沉弦细。查胸椎后缘骨质增生,压迫椎间孔变小,Cs--C6椎间隙变窄。诊为颈推病、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辨证为气虚血滞,痰热上扰,属气虚眩晕,病变又兼痰血瘀阻经络。先予益气活血、清化痰热之法,再进益气养血、温通经络之剂,方用:
生黄芪30克 川芎10克 赤芍15克
法半夏15克 黄连8克 陈皮10克
淡竹茹10克 枳实8克 茯苓15克
葛根15克(先愈)甘草10克
再诊 本方服10剂,头晕减,左肢较有力.仍感颈项肩部酸痛麻木,夜间较重,便溏如前,改方:
生黄芪60克 川芎10克 白芍30克
粉葛根18克 桑枝30克 桂枝10克
川续断15克 茯苓15克 陈皮10克
淡附片15克(先煎)甘草10克
前方减清化痰热之连、夏、竹、枳,加桑枝、桂枝、川断、附子以温通经络;再重用白芍易赤芍合甘草,酸甘化阴以制桂、附之辛燥;合桂枝调营卫以利血脉之温通。
三诊:复方再进10剂,眩晕肢凉麻消失,纳好,寐安,便调,苔白微黄,舌淡红,脉沉弦细。上方继进10剂,停药一周后无不适。随改汤方为蜜丸,以巩固疗效。追访3年,病未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