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学解决的问题

 洋洋洒洒6789 2022-10-22 发布于河南


近代科学由此产生,科学的发展,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开始萌芽、生长,国际贸易逐渐展开,生产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从那时开始,人类解决欲望和痛苦的办法,不再是压抑人的欲望,而是发展生产,提供更多的满足欲望的手段。

经济学正是为此而来。经济学要解决的是: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尽力克服稀缺性,更好地满足人的欲望。

经济学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

第一,生产什么?

明天就要考试,不及格就不能毕业,而心爱的女朋友非要去看《2012》,不去的话,女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今晚的时间是一定的,不能两样都做,选择一个意味着放弃另一个,你必须做出选择,究竟用它做什么,看书还是看电影?

中国电视机产量世界第一,大飞机却一架也不生产。如果不生产电视,把资源转为生产飞机会怎么样?

资源是有限的,不能兼顾(如果能,资源就不稀缺),只能选其一,这个问题叫生产什么。这是人类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如何生产?

农民种粮,既可以用机器,也可以用人工。收割机当然比人工快,可是如果只有一亩地,还是人工好,因为机器太贵,不值得。如果是大面积耕作,当然是机器划算。所以,中国农村至今主要用人工,美国的农场则用大型机械,否则全赔钱。

比亚迪的老总王传福(2009年中国福布斯排行榜第一名)去日本学习手机电池生产,发现日本用机器人做,因为日本的人工太贵,用机器可以节约成本。他手里只有几十万元钱,日本人的方法学不了。回来后,他决定用人工生产,中国的人工便宜,他把日本机器人的那些分解动作,全部改造为人工操作,比亚迪成功了,现在比亚迪手机电池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中国每年的会议费有3000多亿元,有些会议没有任何实际的用处,不过是确定了下次开会的日期。单就开会的形式来说,没有特别的必要,集中开会实属浪费,电视电话的方式就够了,能省很多钱。

中国邮政为什么连年亏损?居然是因为技术太先进了。引进大量的信件分拣机,结果工人下岗。信件就那么多,用机器和用人工的效果一样,可是用人工便宜,机器贵,弃人工不用,当然就亏损了。

有人很迷信技术,觉得手段越先进越好,其实,这是误解。技术不是我们追求的,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经济效率,也就是利润最大。技术只是实物形式的效率,和利润是两回事,利润是货币形式的效率。

生产(也包括消费)的方式有多种,不同方式的后果不同,这是第二个问题,即如何生产。

第三,为谁生产?

生产并不是目的,消费才是。产品只有到达消费者手里,才算完成了它的使命。产品到个人手里的过程,叫做分配。如何分配,即为谁生产,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平均主义分配原则,卖力干活的和偷懒怠工的,最后的报酬完全一样。

平均主义制度的假设是,大家都会努力工作,没人偷懒。开始时,大家可能积极劳动。可是,热情作为动力总是暂时的,利益才是最可靠的激励手段。

总有一天,那些努力工作的人会发现,自己被偷懒的人剥削了。谁也不比谁傻多少,结果就是大家都偷懒。在平均主义体制下,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偷懒,占别人便宜。制度存在缺陷,好人也只有做坏事的份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