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素梅 | 人的精神技术化及其规制

 菌心说 2022-10-22 发布于北京
图片

赛托邦是通过科技发展增进人类福祉的理想社会形态。公众号以此命名,旨在通过正确认识和看待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数字技术,帮助人类社会更加接近这一理想状态。

驯服赛维坦 · 实现赛托邦

作者简介

成素梅: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元宇宙的布局与发展无疑将会深化智能革命的进程,预示着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技术汇聚的新趋势、文明转型的新推力,人类生活的新拓展,将会带来更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交往等方方面面的变革。然而,这种发展趋势不仅会把人机交互推向新阶段,使人类对智能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会使人的技术化从身体的技术化拓展到精神的技术化乃至虚拟化,从而带来更深层的严峻的伦理挑战。

元宇宙兴起的背景

图片

不管“元宇宙”这个概念本身的译法是否恰当,目前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虽然就起源而言, “元宇宙”概念来自科幻小说,但它在较短时间内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则至少是由下列六种力量协同推进的结果。

其一,技术汇聚的支持,即元宇宙的建构需要云计算、存储、增强现实、扩展现实、图像识别、区块链、神经工程、脑机接口、移动通信、自然语言处理或语言合成,乃至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智能芯片、人工生物、超低功耗运算及访问等众多技术的融通支撑 ;其二,商业发展的需求,即元宇宙的兴起反映了互联网公司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最明显的标志是扎克伯格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视频,生动地演示和阐述了“Facebook”更名为“Mate”的必要性、前瞻性,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各种畅想,以及随后其他科技公司的快速跟进 ;其三,资本的利益驱动,即大量资本注入元宇宙产业的发展,与资本寻找更高利润空间或投资回报的本性密切相关 ;其四,政府的介入与推进,2021年年底,我国一些省市已经将“布局元宇宙”写入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试图探索成立元宇宙创新联盟,推进感知交互的新型终端研发力度和虚拟内容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与文化创意、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等融合发展 ;其五,媒体的密集报道,自 2021 年以来,有关元宇宙的相关报刊文章、访谈、会议等频繁推出,使人们对元宇宙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其六,学术界关于元宇宙话题的跨学科研讨,丰富了人们对元宇宙的多维度理解。

显而易见,元宇宙是在科学—技术—社会一体化互动发展过程中内生出来的新生事物,代表了当代社会大规模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未来趋势。中国仿真学会正在筹备召开 2022 年世界元宇宙大会,旨在搭建政、产、学、研、体验与资本对接的多边共赢平台。这意味着,我们对元宇宙的理解既不能完全用传统的技术决定论来解释,也不能完全用传统的社会建构论来阐述,而是需要从内生论或多因素交互作用的视域,展开跨学科的对话与研讨,在视界融合的基础上,来认识和把握元宇宙的沉浸性、开放性等特征带来的数字生态链的发展。

元宇宙追求的超越性

图片

全社会大力布局与推进元宇宙规模化发展的初衷与目标是试图以新颖的方式来激发创新意识,为各行各业注入发展潜力和开拓发展空间。人们在期待通过元宇宙来带动相关行业的跃迁升级或突破型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城市与社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步伐。然而,元宇宙既不完全是传统虚拟现实的简单延伸,也不完全是当前互联网的可视化应用,而是具有深层次的超越性,这些超越性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超越单一,追求整合应用,即打造一个虚实融合的数字感知世界,实现在线平台的深度互联和随意切换,这种超越性将会内生出目前无法想象的新业态或新事物;其二,超越界面,增加空间感,使人们的数字化体验从二维的屏读或视觉体验扩展到三维乃至多维的感知或感觉体验,最终实现虚拟感知与现实感知的彼此融合 ;其三,超越静态,增加情境感,使人们从静态的内容浏览拓展到实时的感知交互以及内容修改,从而获得沉浸式体验 ;其四,超越身体界线,增加时空穿越感,使人们能够在数字世界中身临其境地体验过去的某个历史场景,或者前往想象中的诺亚方舟等;其五,超越现实约束,增加心灵和精神上的满足感,使人们在数字化世界里实现在物理世界里受各种条件约束无法实现的愿望,感受所向往的人生体验。

元宇宙的布局所追求的这些超越性表明,元宇宙事实上并不是遥远的未来,它已经在游戏开发、艺术收藏、文化旅游、博物馆建设等行业中初露端倪。元宇宙是根据技术系统利用人的感知体验所营造出的共享空间,其丰富性既源于对现实世界的再现或拷贝,也源于对实现世界的全要素解构和重构,最终使人造物不再只是我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而是成为我们的生活环境本身。因此,元宇宙的集体参与性与沉浸式交互的可视化发展,就像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诞生导致了平台企业、共享产业、直播业态等新的经济形式一样,也会带来新形式的经济形态,但与此同时,元宇宙所带来的挑战,也会比互联网和物联网带来的挑战更加严峻,并且更具隐蔽性,因为随着元宇宙的发展,人的精神技术化将被推向新阶段。

元宇宙对人性的挑战

图片

我们不难预计,随着元宇宙的不断成熟发展,支持其运行的数字类型、体量或规模等将会不断扩大,互操作性将会日益提高,元宇宙所标榜的根据区块链技术建立内部去中心化的运行机制,听起来似乎是创造了一个公平、公正、安全、可靠的新世界。然而,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存储架构,只是数字世界里的游戏规则。在真实世界中,元宇宙的构建反而会形成更加极端的数据垄断,形成更大的中心化。这种垄断和中心化不仅会进一步加剧数字鸿沟,造就出新形式的“上帝之眼”,使人们潜移默化地生活在更大的监控社会之中,而且会对维护国家和个人的数据安全,保护隐私,保障真实世界里的公平、公正、自由和个人权益等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元宇宙是由各种各样的人造物共同营造的人工世界或人工自然。在这个人工世界里,当人为制造的文化(artefactual culture)成为人类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时,我们就会无法选择地生活在由数字行为构筑的人工文化的世界里。而在这个人工文化的世界里,环境本身不仅具有跟踪功能,而且具有诱导功能,这将致使人与环境的关系发生逆转,我们不再需要主动地改变自己来适应数字文化环境,而是相反,数字文化环境会根据人的数字行为积极迎合或附和我们每个人的个性化志趣,从而使我们潜移默化地将自己置身于逐渐失去自我意识的投喂世界里。这种以投其所好的方式来强化人的过往数字行为的沉浸式体验,不仅在某种程度上会框定和约束我们的认知视域,构筑更加具有隐匿性的信息茧房,使我们形成思维定式或固化思想意识,从而为我们披上虚假自由的外衣,而且更加可怕的是,它还会逐渐剥夺或侵蚀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绝大多数人沦落为被少数人利用的工具而不自知,乃至有些人最终成为“空心人”,而无法自拔。

另一方面,元宇宙的布局与发展,会使得智能体随处可见,并且就像我们现在使用的智能手机和各种软件能使人人都成为摄影师和广播员一样,也会极大地降低我们使用智能设备和进行编程的门槛,使我们能够进行多主体实时互动、无代码或低代码更改内容,在实现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无缝对接或互补融合的同时,形成数字文化暗示,从而弱化隐藏在虚拟身份背后的人本身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力。最终,诱导用户不自觉地陷入脱实向虚的幻想式生活空间,即沉迷在他人精心打造的数字世界里,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受各种条件约束而无法实现的人生理想,从而将人的精神技术化现象,从增强技术领域所探讨的利用药物调控情绪的有形技术化,拓展到更容易以娱乐化和游戏化的方式所获得的沉浸式精神满足的无形技术化,使人的感知欲变成数字世界里的生产资料或加以开发的商品本身,从而造成新的在线伤害。

元宇宙所带来的人的精神技术化不仅是无形的和潜在的,而且是分层的和多维度的。在最基本的层次上,可能会诱导人们心甘情愿地停留在技术营造的数字世界里,来体验所向往的人生目标或达到身心愉悦 ;在最高级的层次上,可能是将某种价值观无声地植入其中,以趣味性和低成本的方式,进行文化暗示和价值诱导,从而改变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即使人们越来越远离真实世界,而热衷于停留在人工世界。此外,元宇宙还会改变人们对行为正当性的理解,使人们越来越强化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意识,营造自我文化小圈 ;改变人们对自由的理解,使人们越来越强化将自由理解为随心所欲的错误观念,弱化提供自我生命意义的意识 ;改变人们对自我的理解,使自我本身成为成就自我的工具,最终陷入虚无主义。

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图片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是人不断运用人造物扩展人的认知能力并创造更多人造物的历史。从这种意义上来看,人类对技术体系的部署与运用,也是对人性的一种映射。只是不同时代的技术对人性能否自觉向善的考验程度有所不同。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深化,当成为构建元宇宙技术要素的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硬技术群,以及由各类算法组成的软技术群,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从过去局限于改造外部自然,拓展到今天越来越有能力改造人的内部自然时,当这些人工物的创生与运用成为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人性和塑造人类文明未来的不可分离的一个维度时,就进一步使得“人如何成之为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塑造什么样的文明”这样的灵魂拷问,或者说深奥的哲学问题,转变成为当前布局与发展元宇宙所面对的实践挑战。

也许正因为如此,2021年12 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193 个成员国发起签署了首份“人工智能伦理全球框架协议”,并且发布了《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这意味着,加强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重要任务和紧迫问题。在我国, 2021年 9月25日,科技部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2022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的通知,从总体要求、伦理原则、治理机制、制度保障、审查与监管、教育与宣传六个方面,阐述了完善科技伦理治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明确了具体任务与要求,为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提供了需要遵守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为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关于尊重生命权利的伦理原则条款中明确强调,“科技活动应最大限度地避免对人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精神和心理健康造成伤害或潜在威胁,尊重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

这些价值引导和治理理念的具体出台,不仅将生命至上和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置于产业发展和科技开发的最前端,使科技伦理成为产业发展和科技开发的导航器,也为与元宇宙相关的各类新型经济形态的开发设置了研发红线和禁区,为元宇宙能够造福人民,特别是最大限度地避免陷入上文所分析的精神技术化困境指明了价值取向,为落实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提供了制度保障。总而言之,加强以人为本的科技伦理治理研究和更尖端的基础研究,是促进元宇宙行稳致远的两大前提。

来源:《探索与争鸣》

2022年第4期(注释已略,如需请查原文)

本期编审:吉    磊

本期编辑:王佳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