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什么要记录我的习惯、我的习惯计划并公之于众呢?这缘于一个巨大的思想转变

 楠天下的太阳花 2022-10-22 发布于湖北

我是一个擅长自嗨的人,但也并非一个喜欢自嗨的人。

擅长自嗨,自己做事情充满激情,无风可自燃,不打可自爆。像燃点低的磷一样,瞬间可燃烧;又像石灰一样,加点水就能够自燃。

但我并不喜欢自嗨,尤其是不喜欢暴露。我本质上是一个害羞内敛的人。用一句“时髦”的话说,我更倾向于“闷骚”。熟悉的人,可能感受得到我的“内秀”,但不了解的人,却只看到一个“无趣”的我。

我并不张扬,也不喜欢把内心剖给别人看。

加上我小小的自尊和不著痕迹的面子思想,我是不愿意把自己的真正想法告诉别人的。

有人说,“泥人都有三分脾气”,我想,我不愿意把我内心和态度公之于众,这也算我的脾气之一。

以上算是对我自己的一个小小的剖析。

我为什么要简单地对我自己的这一面性格说出来呢?

以前我写作过一些主题,演讲、区块链、习惯等,都是以日更的方式在短时间集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当时的写作比较客观和外在。外在一词可能不好理解,我想说,演讲和区块链的写作,我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写,即便写习惯,也是写“习惯的客观规律”,并没有掺杂过多个人的情绪和感想。

最近两年,我的笔触聚焦在“习惯”这一主题,还以自己每天的习惯践行为依据来公开我的习惯写作。这源于我一个最原始的想法:既要如实地写出自己的习惯训练经历和感悟,又要给能够给看人文章的人以启迪。

两年前的许多个人习惯践行记录,我都是用“有道笔记”或“印象笔记”来记录,并“私下珍藏”之,没有任何向外人或外界告知的想法,就像我一直得瑟的“每日即兴演讲3分钟”习惯,即便我完成了1055天,我不说,也没有人知道。

我只是把习惯当作一种个人修炼的最佳方式,并没有看到向外界宣扬的必要性。

个人的事个人知即可,何必宣扬?

但是,最近两年来,我为什么又要把我的习惯训练和计划公之于众呢?

这缘于两年前我的一个看似小小的但实质是巨大的心态转变,并且这种转变越来越显著。

“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也。”欧阳修写出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我在习惯研究上面的感悟也有某种程度上的近似。

习惯之践行需要两种力量:内驱力和外部约束力。

内驱力的种种不说,单说外部约束力。任何一项习惯,在外部力量的强化作用下,比独自一人埋头行动更容易形成。

不管这个人是坚定的独立派还是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依赖派,外界力量的加入或多或少都是个人习惯形成的重要力量。

虽然我在很多方面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主张,但我是一个怕外人说三道四、指指点点的人。当我把习惯计划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时,我的心不由得一紧,对自己的约束又加强了力量。

其实,这种外部力量有很多种,在朋友圈公布信息,用金钱来约束自己,在一群人中互相PK,向朋友们宣布你正做的事情,写文章记录你的行为……

我声称要进行九年的习惯研究,每三年一个阶段,还把每年的习惯计划和结果公之于众。

我最初的想法只是忠实地记录着我的习惯训练与成果。后来,当我看到你们并不知道如何养成一些好习惯,也无法持续把习惯践行下去,于是,我就产生了真正地分享我的做法,并希翼帮助你们的想法。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我开始有意识地转换自己的写作语言和视角。自嗨式的写作太单一了,既然要对外开放,就不可避免地给你启迪和帮助,那么,我何不用读者们最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来写作?

当你阅读我的文字时,就自然想读下去,或自然想看看我是怎么养成习惯的,我把这种方式称为“我的写作,你的阅读”。

这才是写作的真正意义。

我感受到这是一种巨大的改变。想必,你也会感受到我的这种转换。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记录我的习惯、我的习惯计划并公之于众的原因。

我并不想一个人写作,只想和你们一起,研究习惯,以习惯为纽带共同成长。

从此以后,习惯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儿,是你我共同的事儿。习惯也不是我一个人在研究,而是你我一起在践行的事儿。

今天,我正式发出邀请,让你我共同来浇灌习惯的美好花园。

我已改变,你还不来?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