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狮与剑:波斯帝国简史(下)

 licht3jh8evr0j 2022-09-14 发布于江西

四 内忧外患的帝国
希波战争极大地动摇了波斯帝国的统治权威,许多被波斯征服的地区开始发动叛乱,最先发难的是埃及,公元前460年,埃及发生了另一次重大叛乱,由一名名叫伊纳罗斯二世的利比亚首领领导,并在希腊的雅典人的大力协助下进行了叛乱。伊纳罗斯击败了由波斯人领导的军队,在此过程中占领了孟菲斯,最终控制了埃及的大部分地区。伊纳罗斯和他的雅典盟友最终在公元前454年被以梅加比斯将军领导的波斯军队击败,因此被撤退。梅加比斯承诺,如果伊纳罗斯投降并服从波斯权威,伊纳罗斯不会对他或他的追随者造成伤害,伊纳罗斯同意这一条款。尽管如此,阿尔塔薛西斯最终还是处决了伊纳罗斯,尽管确切的方式和时间有争议。在阿塔薛西斯在位期间,虽然波斯希腊双方停战,但阿尔塔薛西斯仍然积极关注希腊局势,他招降纳叛,许多希腊流亡人士都曾做过阿尔塔薛西斯的座上宾,例如地米斯托克利(因功劳太大,被雅典民众通过“陶片放逐法”逐出雅典,防止其成为独裁者。被迫流亡波斯,这便是雅典的“民主”),帕萨尼亚斯(斯巴达国王 普拉蒂亚战役的指挥官,后因里通波斯被愤怒的群众乱石打死)等,真可以说是黑色幽默。通过希腊与波斯的交往,希腊人也逐渐开始了解波斯,不再将波斯视为“蛮族”,部分以帕萨尼亚斯的希腊统治者甚至开始学习波斯礼仪和服装,采用波斯风格生活。

伊纳罗斯起义

前424年,阿塔薛西斯一世去世,长子薛西斯二世即位不足两月即死于宫廷政变,次子塞基狄亚努斯即位半年后也被波斯贵族杀死,波斯贵族拥立阿尔塔薛西斯一世的三子大流士二世为王(前423-前404在位),此时,为争夺希腊霸权,雅典与斯巴达大打出手,即伯罗奔尼撒战争,由于雅典是希波战争期间抗击波斯的主力,波斯军队曾蹂躏,火烧雅典城,双方仇恨很深,几无和解可能,反观斯巴达本土并未遭受波斯入侵,也没有对波斯发起反击,双方政体接近(都是君主制),因此,波斯开始转向支持斯巴达。前415年,雅典出兵围攻支持斯巴达的西西里希腊城邦叙拉古,雅典将领亚西比得因受迫害叛逃,先投奔斯巴达,后流亡波斯,成为大流士二世的座上宾,他极力劝说波斯支持斯巴达,在波斯人的金钱支持下,斯巴达人得以组建舰队,并与前404年的羊河口战役全歼雅典舰队,取得了伯罗奔尼撒战役的最终胜利,斯巴达人投桃报李,前412年,与波斯签订《米利都协议》承认波斯在爱奥尼亚海岸的霸权,同年,大流士二世去世,长子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即位(前404-前359在位),然而,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弟弟小居鲁士不服从他的统治,双方内战一触即发。
 
大流士二世

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和弟弟小居鲁士(也称居鲁士三世)同为一母所生,然而,他们的母后——帕里莎提斯王后偏爱幼子,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使得小居鲁士成为小亚细亚西部的总督,掌管卡帕多西亚,吕底亚,弗里吉亚等地区,小居鲁士一度以为自己才是王位继承者,当阿尔塔薛西斯二世上台的消息传来后,小居鲁士大怒,阴谋刺杀自己的兄长,但计划不幸败露,然而,在帕里莎提斯王后的调解下,小居鲁士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得以安全返回自己的领地,小居鲁士招降纳叛,招募以斯巴达将军克利尔库斯为首的14000多希腊雇佣军(以斯巴达人为主),阴谋发动叛乱,次年,小居鲁士纠合叛军3万多人(含希腊雇佣军万余),赫然起兵叛乱,小居鲁士的叛乱,很快就被临近省份的总督提萨费尼斯所发现,后者飞马报道国王,阿尔塔薛西斯率军镇压,两军于巴比伦的库纳克萨决战。
 
小居鲁士的叛乱

叛军以较为精锐的希腊雇佣军右翼,其他从右翼突破官军的左翼,在波斯宫廷充当幕僚的希腊人法利努斯熟悉希腊战法,波斯军队放出战车阻挡希腊雇佣军,被后者击败,他于是下令官军左翼后撤,始终保持与叛军右翼的距离,最终诱使希腊雇佣军脱离战场,小居鲁士也急躁冒进,不停催促克利尔库斯前进,致使希腊雇佣军与主力部队脱节,形成缺口,官军乘机以右翼包抄叛军,小居鲁士见状,以左翼迎击官军右翼,造成叛军左右脱节更为严重,小居鲁士本人则亲率600骑兵直扑官军中枢,准备发起斩首行动,与守卫阿尔塔薛西斯的卫队战在一起,形势危急,提萨费尼斯见状,率后备军援助卫队,小居鲁士表现神勇,杀死卫队长,用长枪刺伤阿尔塔薛西斯,但最终寡不敌众,被飞石打下马来,死于乱军之中。见小居鲁士已死,叛军纷纷溃败,只有右翼的希腊雇佣军还在追击。但已成孤军一支,失去意义,最终溃败,克利尔库斯被提萨费尼斯诱杀,残余部队万余人在色诺芬的领导下,转战千里,打退波斯军队的围追堵截,进行艰苦的长征,最终于前400年返回希腊城市特拉彼祖斯(特拉比松),并留有著作《长征记》传世。色诺芬的远征,极大地鼓舞了希腊各邦的士气,暴露了波斯军队已经开始走向衰落,为日后的亚历山大东征提供了指导。小居鲁士死后,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再也无法忍受其母的倒行逆施,遂将其软禁在巴比伦,终生不再相见。
 

库纳克萨战役
 

小居鲁士的冲锋

 库纳克萨战役

尽管小居鲁士的叛乱被镇压下去,但这并不意味着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高枕无忧,前411年,埃及在阿米尔泰厄斯的率领下再度发动叛乱,公元前405年,阿米尔泰厄斯在克里特岛雇佣军的帮助下将波斯人赶出了孟斐斯,并于第二年宣布自己为法老,建立埃及第二十八王朝(波斯人的统治被当做第二十七王朝),阿尔塔薛西斯二世企图前往埃及平叛,但因小居鲁士的叛乱不了了之。尽管阿塔薛西二世默认了埃及的局势,使埃及得以巩固独立,但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在埃及的某些地区仍被公认为是合法的法老王。阿米尔泰厄斯最终在下埃及被另一位起义军领袖——来自门德斯的尼斐利提斯击败。后者建立埃及历史上的第二十九王朝。前380年,内克塔内布又在埃及自立为王,建立了埃及的第三十王朝,
 

阿米尔泰厄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波斯人又与斯巴达大打出手。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斯巴达成为希腊霸主,蛮横干预希腊各邦内政。前395年,雅典拉拢底比斯,科林斯等共同反对斯巴达,这就是所谓“科林斯战争”(前395-387),最终两败俱伤。波斯本着浑水摸鱼的政策,支持联盟反抗斯巴达,引起斯巴达强烈不满,前396年,斯巴达派遣希腊雇佣军攻入小亚细亚,一年后被波斯军队逐出,此后,双方互有胜负,前386年,斯巴达与波斯签订《安塔西达斯和约》(也称《大王和约》),规定亚洲的所有城邦属于波斯帝国,其他城邦属于希腊世界,双方各自罢兵。
此后,阿尔塔薛西斯二世致力于稳定帝国局势。前385年,波斯首次袭击埃及,前373年,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纠合20万军队(含2万希腊雇佣军)开始远征埃及,为了应对波斯人,内克塔内布着手准备防御工事,并命令在尼罗河的一个分支设置壁垒迫使敌军舰队寻找另一种航行于尼罗河的途径。最终,舰队设法找到了防御壁垒的缺口,突破了埃及人的防线并在三角洲门德斯附近从侧面包围埃及人,迫使敌军撤退。在这一点上,伊菲克拉底人与法尔纳巴祖人之间产生了互不信任,使波斯人无法到达孟菲斯。每年的尼罗河洪水和埃及捍卫者保卫自己领土的决心使最初似乎对内克塔内布一世和他的部队的某些失败变成了完全的胜利,最终使得波斯人入侵埃及的行动无功而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368年,卡帕多西亚总督达塔姆斯宣布独立,发动叛乱,紧随其后的还有亚美尼亚总督阿罗恩达斯,萨迪斯总督奥托夫拉达提斯,卡里亚总督摩索拉斯(此人即世界七大奇观——摩索拉斯陵墓的修建人)等人,这些叛乱无疑得到了希腊与埃及的支持,阿尔塔薛西斯二世采取剿抚并用的政策,招安阿罗恩达斯,依靠后者击杀托夫拉达提斯,达塔姆斯等人,摩索拉斯投降,但仍保持之前的地位。实际上俨然成为独立王国,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准确地意识到了帝国的羸弱,在征讨埃及与平叛过程中,波斯军队几乎毫无作为,主要依靠当地伪军和希腊雇佣军,若处决投降的叛乱分子,他也许就要面对一场新的叛乱,因此,只能对这些人宽大处理。在一片内忧外患中,前359年,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去世,他尽管没有能重现帝国的荣光,但至少保持了帝国的稳定,他的统治时代,也被认为是波斯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期,自他去世后,波斯帝国便开始走向衰落。
 

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发行的金币

继承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是他的儿子阿尔塔薛西斯三世(前359-338在位),阿尔塔薛西斯三世残暴无情,刚一上台,就屠杀自己的兄弟姐妹和直系亲属,遇难者达80多人。阿塔薛西斯三世尝试在公元前351/350年冬季入侵埃及,但未成功。他失败的后果引起了塞浦路斯,腓尼基和奇里乞亚的起义。尽管内克塔内布支持了这些叛乱,但阿塔薛西斯最终将镇压这些叛乱,345年春,他再次调集大军挺近腓尼基人的西顿城,然后进军埃及,埃及最终战败,末代法老内克塔内布二世逃亡努比亚,埃及又重新归于波斯帝国的统治,远征埃及耗费了帝国大量人力物力,也使得波斯帝国忽视了希腊世界的变化,雅典演说家伊索克拉底(前436-338)号召希腊人团结起来,组成联军向波斯发动远征,这一构想被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实现,马其顿本是希腊北部的偏远小邦,在腓力二世(前382-336)统治时代,开始强大起来,前338年,腓力二世在喀罗尼亚会战中击败雅典 ——底比斯联军,开始君临希腊,而波斯对比毫无作为,坐视马其顿强大。阿尔塔薛西斯三世本人残暴无情,对重臣近侍动辄鞭打处死,致使人人自危,前338年,在远征埃及中立下大功的宦官巴戈阿斯毒死阿尔塔薛西斯三世,立其子阿尔塞斯(也称阿尔塔薛西斯四世)作为傀儡,两年后又将其毒死,巴戈阿斯身为宦官却把持朝政,引发各界不满,许多地区总督纷纷叛乱,拥兵自立,巴戈阿斯对此无可奈何,波斯帝国事实上已陷入土崩瓦解,前336年,巴戈阿斯拥立旁系贵族——科多曼努斯为王,即波斯帝国的末代皇帝——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三世不甘为傀儡,先发制人,发动政变,逮捕巴戈阿斯,逼他喝下毒酒,从而重新掌权,但此时,波斯帝国,已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阿尔塔薛西斯三世银币

五 亚历山大东征
336年,马其顿腓力二世在女儿的婚礼上遇刺身亡,子亚历山大即位,即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军队经过多年征战,在亚历山大大帝手中,迸发出了与传统希腊军队截然不同的面貌。腓力二世在位期间,创造了著名的马其顿方阵。改造了传统的马其顿军队。
马其顿方阵由步兵和骑兵共同组成,是一个合成方阵。步兵方面,与希腊方阵类似,步兵排成密集队形手持双手长矛作战(被称作萨里沙长枪,长13~14英尺(3-4米),双手操作,后期的超过18英尺(5-6米)。长矛末端有配重利于平衡,兼做长矛折断时之备用武器。
保持队形,徐徐前进。马其顿方阵正面密不透风。势不可挡。
 

 马其顿方阵

然而,骑兵也是马其顿方阵必不可少的要素。(马其顿方阵不只是步兵方阵,这是与希腊方阵大多最大区别),骑兵通常在方阵的两翼。手持一根马其顿长矛(被称为绪斯同)。等待作战时,往往将长矛搁在肩上,矛头稍向下。冲锋时,长矛向下方刺出。刺中第一个敌人后,往往让长矛留在他的身体里不再拔出,然后,再用刀剑继续进行战斗。等到战斗胜利结束后,再去找回那些长矛。其中最著名的是产自希腊北部的色萨利骑兵和伙伴骑兵。后者在马其顿这是指国王的伴侍,这些成员来源可能是马其顿贵族或是拥有希腊血统的人,他们与国王有深厚交情并深受信任。在战时,他们组成精锐骑兵,装备铜甲头盔,手持绪斯同长枪进行冲击作战。鼎盛时总人数也不过2000,。一般认为,伙伴骑兵是欧洲乃至世界上最早的真正的冲击骑兵。

色萨利骑兵

除此之外,马其顿方阵还有不少轻步兵,伴随作战。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战术体系,经典的马其顿战术就是所谓锤砧战术,砧就是砧板。由步兵充当砧板,粘着敌军,骑兵充当锤子,绕后或者侧翼冲击敌军。两者夹击,粉碎敌军,马其顿方阵对指挥官的战术水平要求很高,但是,一旦灵活运用,只要军队足够精锐,几乎没有应对办法。依靠马其顿方阵和马其顿战术体系,亚历山大得以称雄希腊,前337年,马其顿纠合希腊各邦成立了科林斯同盟,除了斯巴达以外,所有的希腊城邦都加入这个联盟。同盟的主要条文中,所有的成员彼此间和马其顿都是盟友,成员中被保证免受攻击的自由、航海自由、免受干涉的自由,而马其顿部队以“和平守护者”的名义驻扎希腊。在腓力的旨意下,若与波斯开战后,全同盟将会举腓力二世为全希腊统帅,率领希腊人作战。前334年初,在镇压部分希腊城邦的反抗后,科林斯联盟重新推举亚历山大为盟主,授予其指挥对波斯的作战,亚历山大留下部将安提帕特留守后方。正式率马其顿希腊联军步兵4万,骑兵5千出发东征波斯。轰轰烈烈的亚历山大东征拉开序幕。
 

亚历山大大帝

由于波斯军人多势众,马其顿海军不强,马其顿希腊联军战略企图是以陆制海,先攻占小亚细亚,沿海岸线前进,不断摧毁波斯海军基地,再进攻波斯腹地。
为了应对马其顿人的入侵,波斯军企图在陆地上与希腊联军进行主力决战。阻止希腊联军前进。在海上骚扰其补给。在外交上通过贿赂,策反等方式分化瓦解希腊联盟(实际效果有限。)
希腊联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进入小亚细亚。大流士三世非常信任希腊雇佣军首领门农,已经下令他作为小亚细亚全境的最高长官,率军抵抗亚历山大。
 


出生罗德岛的门农,曾在之前击败过小股东征的马其顿先遣队。所以,他对马其顿人的军事实力有直观认识。他敏锐的察觉到,无论是善战的希腊雇佣兵还是波斯其他亚洲地方部队,都很难在决战中击败马其顿新式军队。加上亚历山大继位前后,已经获得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军功,更坚定了他采取间接战略的想法。门农决定坚壁清野,一砖一瓦都不留给希腊人,并花钱收买分化希腊各邦。但是,他的策略遭到当地波斯贵族的一致反对。波斯贵族决定与希腊联军进行决战。率军拦截希腊联军,两军于格拉尼库斯河遭遇。亚历山大率军强渡格拉尼库斯河,击溃当面波斯军队,继而东进卡帕多西亚,南下西里西亚,战后,小亚细亚各城纷纷向亚历山大投降,门农率部坚守不出,但是不幸得病死去。他的继任者放弃门农的计划,亚历山大进入通过奇里乞亚门,威胁叙利亚地区。大流士三世决定,御驾亲征,拼凑主力,痴汉尾随马其顿军队,占领伊苏斯,切断希腊联军的补给线。亚历山大决定与波斯主力决战。
两军于小亚细亚东南部的伊苏斯遭遇。
伊苏斯会战 前33410
兵力对比
波斯 12-13
希腊联军 22000重步兵,13000轻步兵 5000骑兵
希腊联军处于明显劣势
 


两军交战,马其顿骑兵冲锋,首先消灭了包抄马其顿右翼的波斯步兵。马其顿右翼骑兵发起冲锋,击溃波斯军左翼弓箭手。弓箭手溃败。冲垮波斯的卡尔达克步兵(所谓卡尔达克步兵师波斯方阵希腊重步兵武装起来的,就波斯希腊重步兵)的阵型。与波斯右翼混战一起。与此同时,波斯右翼骑兵发起冲锋,冲垮马其顿左翼的先头部队。在这关键时刻,亚力山大部署在密集阵后面的1,800色萨利重骑兵发动反击,猛攻波斯骑兵的右侧,一举冲散了敌军的队形,逼迫波斯骑兵后退重新集结。色萨利骑兵以连为单位组成菱形战术队形,可以轻易调整进攻方向,他们向忙于集结的波斯骑兵连续发动短促突击,最后将波斯人驱逐到河对岸。色萨利骑兵乘胜渡河追击,同波斯骑兵的主力部队发生激战,由于兵力悬殊,战况胶着起来。
 


马其顿中军步兵过河,但因地形影响,出现许多缺口。与波斯中军的希腊雇佣兵混战一起。难解难分。此时,马其顿右翼重要击溃波斯左翼,波斯左翼溃散以后,马其顿的右翼步兵在亚历山大的率领下向左旋转,攻击希腊雇佣军的左翼,而亚历山大率领近卫骑兵从侧后方直扑大流士。波斯希腊雇佣军抵挡不住来自两面的攻击,不久阵形就瓦解,但是顽强的雇佣军士兵们依然三五成群,和步步逼近的马其顿密集阵殊死搏斗。
 


亚历山大挺矛冲在最前面,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近卫骑兵在主帅身先士卒的感召之下奋勇向前,很快马其顿骑兵就冲到了大流士的两千禁卫骑兵阵前。大流士魂飞胆丧,狼狈逃走。波斯大军见主帅逃走,纷纷溃逃。希腊联军乘机反攻,波斯军大败,因地形狭窄。自相踩踏,死者无数。连大流士的母亲,妻子,女儿都被俘虏希腊联军大胜。
 

亚历山大亲率全军冲锋

伤亡:
波斯 几乎全军覆没
希腊联军 7000
伊苏斯会战,几乎使得波斯赖以依靠的希腊雇佣军和希腊化部队损失殆尽,大流士三世畏马其顿如虎。伊苏斯会战后,亚历山大向叙利亚和埃及进军。攻破泰尔,加沙等腓尼基城邦,埃及人民将马其顿军队视为解放者,夹道欢迎马其顿军队的到来。大流士三世遣使求和,提出割让幼发拉底河以西的所有土地,赔款3万银币,将女儿嫁给亚历山大。遭到后者断然拒绝。走投无路的大流士三世拼凑最后主力,准备与亚历山大决一死战,前331年,双方于底格里斯河东岸的高加米拉决战。
 

大流士三世

高加米拉会战 前331 重点 必考
兵力对比 波斯23-24 (包括战象15 卷镰战车200辆)(现代估计)一说 10-12
希腊联军 步兵4 骑兵7000
希腊联军处于绝对劣势
在战前,大流士三世吸取了伊苏斯会战的教训,特意选在平原决战,发挥兵力优势。为此还把地面铲平。大流士三世还开发了一个秘密武器,叫做卷镰战车。这种重型战车车轮上有威力巨大的长刀,且马匹身上也披覆铠甲,冲锋威力极为恐怖,真可以说是“势如奔雷,刀光相映,百万之师,溃不成军”
 

卷镰战车

决战前夜,部将帕曼纽建议亚历山大夜袭波斯军大营,遭到拒绝。事实上,担惊受怕的波斯军为防止希腊联军偷袭,部队坚守一夜都没有睡觉,导致波斯军战前疲惫不堪,士气大跌。
 

波斯大军
 

两军布阵如图所示

大流士三世依照波斯惯例坐镇全军中央,身旁是所谓的金苹果卫队以及波斯不死军,希腊雇佣军在中央两侧展开,在中央最前方是战象和50辆刀轮战车。而巴克特里亚总督贝苏斯统率在波斯左翼中亚的骑兵,亚美尼亚骑兵在波斯右翼,两翼前方有十多辆战车和铁甲骑兵组成的突击方阵。在左、右、中所构成的第一阵列后方,大量的轻装步兵组成第二阵列。(实心为步兵 空心为骑兵)
亚历山大远征军中央为马其顿方阵,两翼为骑兵,右翼前方有弓箭兵、标枪兵,两翼后方配有二线骑兵作机动。老将帕曼纽率领左翼,亚历山大大帝与伙伴骑兵在右翼,在第一道阵列后面由雇佣军组成第二道阵列,以因应各种突发状况,整个马其顿军形成一个空心方阵,并使左翼步兵正面外朝45度以因应波斯的侧面攻击。
双方开战。波斯军队的左翼率先发起进攻,向外延伸,意图包抄马其顿军右翼,与步兵陷入混战。
波斯军中军卷镰战车也发起冲锋,妄图冲破马其顿方阵,马其顿步兵放开缺口,放战车进来,从四面八方投掷标枪,放箭,将战车击退。
 

马其顿标枪手

同时,越来越多的波斯左翼部队往马其顿右翼外围的战斗增援,使波斯中央和左翼露出了一个缺口,亚历山大等待的战机出现了,立即率领伙伴骑兵组成楔形队形朝这个缺口突击,在亚历山大后方隐藏的轻装部队随即现身,来阻止波斯左翼骑兵回头援救。
但就在亚历山大往波斯军中央突击时,统率马其顿军左翼的帕曼纽陷入困境,大批大批的波斯军骑兵冲向左翼的正面和侧翼,使在此的色萨利骑兵拼死抵挡,加上亚历山大的向右行动,使左右两翼间出现缺口,大批的波斯部队涌入,一支波斯骑兵更突破马其顿军后方的第二道阵列,直扑马其顿军大营意图解救大流士的母亲,而关押在大营内的波斯战俘立即鼓动起来,一起攻击大营的辎重部队,而马其顿军第二阵列指挥官随即派人回军,才击退波斯部队。
形势非常危急。
 

在波斯的两路牵制下 马其顿全军也断成两截

在这危急关头,亚历山大亲率伙伴骑兵从缺口直冲波斯中军。与波斯中军卫队混战一起。直扑大流士。一支乱军丛中射来的标枪,击毙了为波斯大王驾车的驭手。由于场面混乱和视线不清,不少士兵以为是大王本人遭遇斩首。恐惧迅速在全军中蔓延开来,致使不少人开始逃跑,大流士本人也逃之夭夭。波斯军见大王逃跑,除不知道大流士逃跑的右翼外,纷纷溃散。亚历山大亲率伙伴骑兵侧击波斯军右翼回救帕曼纽,波斯军右翼终于抵挡不住,崩溃。亚历山大险胜。
伤亡:
希腊联军 2400
波斯 4 被俘3 残部溃散
高加米拉会战,几乎完全粉碎了波斯军队的主力,大流士三世逃亡伊朗高原,希腊联军穷追不舍,连克巴比伦,苏萨,波斯波利斯等重镇,希腊联军一把火将波斯波利斯烧成白地,居民不是被杀就是卖为奴隶,以报复当年波斯军队洗劫焚毁雅典,大流士三世先是米底首都埃克巴坦那,后流亡中亚,在那里被巴克特里亚总督贝苏斯刺杀,亚历山大率军击杀后者,为大流士三世发丧。厚葬。波斯帝国至此寿终正寝,随后远征印度,降服印度西北部许多王公,前325年,返回苏萨,亚历山大对波斯文化非常尊重,希望建立一个波斯人与希腊人和谐共处的帝国,为此,他号召众部将与波斯贵族女性集体结婚,命万余士兵在当地娶波斯妇女为妻,自己也先后迎娶了大流士三世之女斯妲忒拉和巴克特里亚贵族之女罗克珊娜,在苏萨举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集体婚礼,然而,除极少数人之外,绝大部分人在亚历山大死后不久,都抛弃了他们的波斯妻子。可见亚历山大的民族融合政策十分失败。亚历山大沉迷波斯文化,像波斯皇帝一样讲究排场,命令部将们向他跪拜,奉之为神,引起许多部将和军队的方案,甚至一度引发哗变,前323年,亚历山大暴死于巴比伦,据传被人毒死。在亚历山大去世后,被称为“继业者”的诸部将为争夺亚历山大的帝国大打出手,史称“继业者”战争,建立以埃及(托勒密王朝),马其顿(安提柯王朝),塞琉古王朝为代表的数个继业者王国,在东方,亚历山大的部将塞琉古称帝,统治从小亚细亚到伊朗高原原属波斯帝国的大部分领域,波斯历史,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伊朗通史》哈全安

《波斯千年战争》(英)卡韦赫·法鲁赫

《伊朗四千年》(伊)霍昌·纳哈万迪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绮罗生 芝兰学社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立场,不代表学社观点与立场,敬请读者注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