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工录—陶瓷颜色釉装饰技艺》(三)

 liweiwb 2022-10-22 发布于上海

陶瓷颜色釉的传承和发展

 

我国烧制陶瓷颜色釉的历史非常悠久,据陶瓷史料记载,商代中期,随着釉的发明和制陶手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陶民已经使用瓷土作原料,并提高烧成温度和运用器表施釉的技术,创制出我国最早的釉陶器,也称“原始瓷器”。汉代低温铅釉的发明和应用,为后来各种不同色系的低温颜色釉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低温绿釉陶器一度成为流行地域相当广阔的新颖商品。东汉时期,越窑青瓷得以创烧,经三国、两晋到南朝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唐代,中国的制瓷业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浙江越窑烧制的一种青瓷因其釉色清翠欲滴,釉质晶莹光洁,极富玉质感而被称为“秘色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河北邢窑白瓷也同越窑青瓷一样广有盛名。唐代还创烧了以黄、紫、绿为主的低温“三彩瓷”和高温花釉瓷。宋代是我国历史上陶瓷发展的黄金时期,不但在技术上进行很大的创新,而且由于外贸发达,在产品色彩、样式上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五大官窑和几大民窑体系蓬勃发展,形成了高温色釉装饰高度发达之景象。元代的主要窑场在前代的基础上,仍继续烧制传统品种。由于外销瓷的增加,大型器物的需求量大,促使烧造技术也更加成熟。此时,景德镇窑的烧造技术也有了新突破,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制胎,大大提高了瓷器烧成温度,降低了器物的变形率。高温卵白釉、红釉和蓝釉的烧造成功,标志着元代已熟练掌握了各种呈色剂。明初,进行在景德镇设立专门烧造宫廷御器和官府用瓷的“御器厂”,景德镇瓷生产进入兴盛时期,颜色釉烧造工艺有很大的进步,新品种层出不穷,最突出的成就是永乐、宣德红釉和蓝釉、成化孔雀绿和弘治黄釉等。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景德镇颜色釉烧造的顶峰时期,这一时期,品种和色彩大大增加。但随着清朝的衰落,陶瓷烧制也掉入了低谷,这种情况一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后才有所改变,颜色釉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

 

图片

 

越窑秘色瓷八棱瓶

 

1、唐代的“南青北白”和唐花釉

 

“南青”,是指南方浙江的越窑青瓷。越窑主要烧造青瓷,釉色主要有青绿、青黄、湖绿、青灰和淡黄,越窑青瓷以慈溪县上林湖、上虞县窑寺前的产品最具,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所烧器物造型丰富,纹样端庄秀丽,胎质细腻。唐代是越窑发展的鼎盛时期,代表了青瓷的最高水平。晚唐五代时期的越窑青瓷被称作“秘色瓷”,釉面青碧,晶莹润泽,如宁静的湖水一般清澈碧绿,备受人们的赞赏和青睐。陆羽在《茶经》一书中以越窑类玉、类冰,邢窑类银、类雪来赞美二者的釉色。如越窑青釉花瓣口碗,十瓣花口,口部以下渐敛,平底,里外满釉,釉色青绿,如“嫩荷涵露”“古镜破苔”,为越窑具有代表性的佳品。

图片

 

越窑青釉执壶 五代

 

 

越窑青釉花瓣口碗

 

“北白”,是指北方河北的邢窑白瓷,以内丘城为中心发展起来。其历史可上溯到北朝,唐中期生产极盛,晚唐开始衰落。邢窑白瓷享有“天下无贵践而通之”之美誉。邢窑因唐时地属邢州,故名邢窑,在今天的河北省邢台县。邢窑的盘、钵、托子、杯、砚、盒、瓶、壶、罐等,多为日常用品,均少带纹饰,以突显釉质之美,风格朴素淡雅。

 

图片

 

邢窑白瓷碗 宋

 

唐代,除了“南青北白”之外,必须提到的还有“花釉瓷”。其艺术特色是在黑釉、黄釉、天蓝釉、黄褐釉、茶叶末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色的斑点、斑纹。窑中高温焙烧时,釉层和彩斑熔融流动,浸漫,形成二液分相釉层,有的规则排列,有的纹样不定形,烧成后彩斑自然流淌、深浅相间、自然活泼、清新典雅、率意醒目、凝重豪放、痛快淋漓、变幻多端,极富大唐盛世的风韵。“花釉瓷”造型主要有罐、瓶、碗、壶、腰鼓等。唐“花釉瓷”打破了“南青北白”的单调格局,是唐代瓷器工艺的新创造。

 

图片

 

鲁山窑花瓷腰鼓 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