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蛔蒿种子的引进过程

 johnhake 2022-10-23 发布于山东
1952年,我国从苏联引进了20克珍贵的蛔蒿种子,平均分成4份,在专人保护下分别送到呼和浩特、大同、西安、潍坊四个国营农场试种。这四份种子的重要性非同小可,它们肩负着帮助我国铲除蛔虫病的重要任务。

蛔蒿是一种耐寒的多年生半灌木,野生种群分布在北极圈以内,是苏联特有的药用植物。这种神奇的植物被称为蛔虫病的“克星”,科学家从其茎叶中提取出纯净的结晶物质,俗称“山道年”,驱虫效果显著。1950~1951年,国内药厂只能从苏联进口原料药剂,加入一定比例的食用糖,制成淡黄色或粉红色的圆锥体,形似宝塔,因此被称为“宝塔糖”。

为了摆脱对外依赖,我国决定从苏联引入蛔蒿的种子,自行推广种植。但这种植物对生长环境十分挑剔,在北极圈以外成活率很低,气温、降雨、日照时间乃至土壤结构都关乎试验成败。试种结果也表明,蛔蒿的引种成功率确实很低,我国四个国营农场有三个宣告失败,最终只有潍坊农场成功种出了蛔蒿。

得益于独特的自然气候,潍坊农场趁热打铁,将蛔蒿栽培作为重点农业项目。当地的蛔蒿产业在50年代后劲十足,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到8640亩,平均年产蛔蒿花叶近15万公斤,产出的种子高达3100公斤。潍坊农场不仅为全国十几家制药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甚至还有一部分可供出口创汇。

据淄博市一家药企的员工回忆,在1958年的时候,药厂曾一次性建起40间大烤房,专门用于烘干新鲜蛔蒿的茎叶,生产的驱蛔产品畅销全国。

但好景不长,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国内粮食大幅度减产,城乡群众多以野菜充饥,蛔虫病呈高发态势,无形之中增加了对蛔蒿的需求量。但与之矛盾的是,当时粮食供应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为确保粮食产量,潍坊农场缩减了蛔蒿的种植面积,规模由8000多亩降至500亩,蛔蒿产量急剧下降。

但这次减产事件还不足以使宝塔糖在中国绝迹,真正的危机始于1982年的一则通知。当年9月,卫生部和国家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对包括宝塔糖在内的172种药品和剂型予以淘汰,淘汰名单的第21~23项就是山道年片剂、酚酞片剂和甘汞片剂。

事实上,宝塔糖虽然驱虫效果极佳,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只能驱虫而不能杀虫。其中的有效成分可麻痹蛔虫的肌肉,使之不能依附在人体肠道上,但相应地,虫体因此加快蠕动,可能导致肠胃疼痛。再加上目前推广的药物价格也不贵,效果更好,并且能起到杀虫的效果,所以宝塔糖就被自然淘汰了。

因此,现在的杀虫、驱虫药物中基本上看不到宝塔糖的身影了。但令人遗憾的是,淘汰剂型和药品并不等于淘汰宝塔糖中的有效成分,更不等于淘汰蛔蒿的种植业。当时农场的管理人员并未考虑到这一点,导致蛔蒿在国内绝迹,与之相关的天然成分(艾苦素、挥发油等)也失去了研究机会,这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警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