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枫叶临风染枝头,霜降不日秋将休

 山人莫樽月 2022-10-23 发布于陕西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唐·元稹《赋得九月尽》



秋季已过五个十五日,共十五候,现今已到了寒露。前些日子冷得离谱,最近不少人都有疑问,怎么中午又热起来了?其实这就是霜降的信号,秋季该结束了。

抗过了秋老虎,赏过了中秋月,祝过了重阳日,好像秋天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有吃喝玩乐,有合家团聚,有美景相伴,也有华彩诗文可赏读。若是还能有伊人相伴一下,或许会更好罢。可惜了,霜降日一过,就该做好入冬的准备了。

《孝经纬》曰,寒露后十五日,斗指戌,为霜降。

《诗经·豳风·七月》曰,九月肃霜。注云,肃,缩也,霜降而收缩万物也。

《三统历》有言,霜降为九月中气。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阳气胜则散而为雨露,阴气胜则凝而为霜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二十四节气解》云,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故而霜降则为秋季阴气之极,凝露为霜。

《礼记·月令》曰,豺乃祭兽戮禽。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蛰虫咸俯在内,皆墐其户。

《周书·时训》记载,霜降之日,豺祭兽;后五日,草枯黄落;后五日,蛰虫咸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又言,豺祭兽(《月令》作豺乃祭兽戮禽)。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草木黄落。色黄而摇落也。蛰虫咸俯(淮南子作俛)。咸,皆也;俯,垂头也。此时寒气肃凛,虫皆垂头而不食矣。

此便为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

霜降起,豺将捕获猎物以陈列炫耀,好似其对天地有敬畏感恩之心而虔诚祭祀一般,且豺所捕猎物皆为小野兽,此举减少了对谷物的破坏,于丰收大有益处;晚秋浓意已上梢头,叶落而知秋,草木盛极而衰,自此走上一个轮回的末尾;蛰虫见寒意袭来,便全入洞中,不动也不进食,为冬眠做好准备,此后万般生物皆开始冬眠。

暮秋时,天地再无自然之动静,蛐蛐儿们钻到了地下,鸟儿们飞到了一样寒冷的南方,一下子变得更安静了,静到有些害怕。秋风萧瑟,草木皆枯,此日过了后那可爱的秋天就变成肃杀之秋,天地生灵都被这暮秋杀得一干二净,枫叶斩落,红得那般鲜艳。秋天啊秋天,仅仅一天就如同换了个人一样。

然而暮秋不只是肃杀,三秋大忙,霜打的青菜、萝卜香异常迷人,橘子和柿子更是散发出诱人的气息,美食把肃杀的秋意驱赶得一干二净,这秋意总算再次露出了些许珊珊可爱之色。于是王羲之就送友人一篇《奉橘帖》,书曰,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见枫叶荻花,面秋风瑟瑟,于是想在江上追寻一下苏轼的身影,或许也能和三两道友在江上划船,盼着那声琵琶声起,可漫漫黑夜,那琵琶也只存在于苏轼的篇章中。再想轻舟另一端却是空空荡荡。当心念起时,再看看岸边,髣髴兮见岸上一身影,才知道何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再揉一揉眼,除了黑夜什么也没有了。

飞霜入梦,浮生凋零,人际匆匆,醉卧孤舟,幻音袅袅,再落凡愁啊。

然而萧瑟秋风永吹不散的,是一份自秋而来的相思罢了。

责任编辑

莫樽月

文化支持

罗广道长

罗荣道长

三山道长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