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星堆扭头跪坐人像——艮

 见青黄 2022-10-23 发布于河南
文章图片1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扭头跪坐人像,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想。

特别是这个跪坐人像的双手和头发中间都留有空隙,似乎中间夹着什么东西。于是人们就猜想,这个跪坐人像很可能是屏风的支架。

文章图片2

两手中间夹着屏风?液晶电视?LED显示屏?

文章图片3

难道,是左右两边的两个跪坐人像,共同支撑着一个屏风?

文章图片4

连山易

笔者认为,这个扭头跪坐人像就是《易经》里的“艮”卦,☶。

文章图片5

“艮”字的来源

在甲骨文里,“艮”字就是一个扭头看的人。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扭头看——艮

也就是说,扭头看就代表“艮”。

文章图片8

“艮”也是“狠”、“恨”等字的来源,所以不仅要扭头看,而且还要带着愤怒。这个扭头跪坐人像的头发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就是代表“怒发冲冠”。

文章图片9

扭头跪坐人像手指上的“—”代表阳爻,“^”代表阴爻。

文章图片10

参考:

文章图片11

有一种说法:《连山易》的阴爻就是《周易》的阳爻,《连山易》的阳爻就是《周易》的阴爻。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扭头跪坐人像手上那个☱(兑)正好是“艮”。

文章图片12

艮为山

《易经》说“艮为山”,就是说“艮”代表山。

那么,这个扭头跪坐人像代表哪一座山呢?

我们先看看大禹的令牌:

文章图片13

三星堆出土的玉边璋,上面的人形图案就是大禹的名字“文命”。

在甲骨文里,“文”就是一个叉开腿站着的人,而“命”就是一个带着尖顶帽子跪着的人。

文章图片14

玉边璋图案中的山形图案是“昆仑”两个字:

文章图片15

圆圈里面有横线的是“日”,圆圈里面有竖线的是“月”。

文章图片16

“昆仑山”也叫“日月山”。“昆”是突厥语(匈奴语)kün(太阳)的音译,“仑”是拉丁语luna(月亮)的音译。

《山海经》里提到的“昆仑山”是指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的冈仁波齐山,并不是大禹令牌上所指的昆仑山。

《山海经》里提到的昆仑山,是西王母(湿婆神)所在地,这里说的“西王母”是印度教的湿婆神(Śivam)。

文章图片17

梵语Śi的发音近似“西”,梵语vam的发音近似“望”或“王母”。所以《山海经》中的“西王母”是梵语Śivam(湿婆神)的音译。

文章图片18

而印度教的湿婆神就居住在冈仁波齐山,所以《山海经》里所说的“昆仑山”就是冈仁波齐山,并不是大禹令牌中的昆仑山。

那么,大禹令牌中的“昆仑山”在哪里呢?

我们来看看令牌中的“云雷纹”:

文章图片19

云雷纹——闪电

这种“云雷纹”经常出现在三星堆的器物上,代表“闪电”。

而在古汉藏语里,有一个词'brug,藏语写法是འབྲུག,意思是“龙、闪电”。

文章图片20

“蜀山”的“蜀”、“昌仆”的“仆”、“不周山”的“不周”,都是古汉藏语'brug(闪电、龙)的音译。

文章图片21

英语dragon(龙)的词根drag、希腊语drakon(龙)的词根drak,以及拉丁语的draco(龙)、德语的drache(龙),都有可能是来自古汉藏语的'brug(蜀、不周)。

不周山

《山海经》说“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就是说有一座山,山的中间部分无法合拢,叫做不周山(蜀山)。

而这个扭头跪坐人像,不仅是两只手无法合拢,就连头发也无法合拢,这正是《山海经》所说的“有山而不合”。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结语

三星堆出土的这个扭头跪坐人像,就是代表“艮”,就是代表山,代表不周山,就是四川地区的瓦屋山。

文章图片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