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帛书本《老子》解析系列(第01章)

 曰静2017 2022-10-23 发布于福建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缴。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

道可道,前一个道指道路,后一个道指道路的作用。

可,kě,适合;例:不现可欲。

名可名,前一个名指名称,后一个名指名称的作用。

恒道,不分阴阳的虚无混成。

恒名,八种阴阳的不平衡体: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无名,指虚无混成而不分阴阳。

有名,指八种阴阳的不平衡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名万物之母也,与三生万物同义;例:三体重生万物张。——北宋张伯端《悟真篇》

欲,yù,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例:欲望。

妙,miào,美好,微妙,原文“眇”。

缴,jiǎo, 纷乱,纠缠;例:缴绕。原文“噭”。

玄,xuán,深奥,与现代语“抽象”类似;例:玄牝,玄德,玄同等。

之,往,到……去;例:吾欲之南海,何如?

妙,miào,精微,奥妙,原文“眇”。

玄之又玄,指无名和有名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道路有行走的作用,但我这里说的恒道不是道路的道,而是不分阴阳的虚无混成,可以为天地母。名称有命名的作用,但我这里说的恒名不是名称的名,而是八种阴阳的不平衡体,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生成万物。无名是万物的起始,有名是万物的生母。所以恒无欲看到的是世界的美好和微妙,恒有欲看到的是世界的纷乱和纠缠。无名和有名虽然名称不相同,但都是万物之间相互作用时所呈现出来的两个根本属性。无名和有名之间不断转化,这是探索世界众多奥妙的大门。

分析:

帛书本《老子》中的“恒名”到底指的是什么?这是一个研究者不能回避并且是首先必须作出正确回答的问题,否则他后面的其他解读就会让人难以信服。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把道经的这一章和德经的第42章结合起来看。

道经中的“恒名”和德经中的“三”其实是同一个概念,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中所说的八卦,即八种阴阳的不平衡体: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无名是指虚无混成而不分阴阳,有名是指八种阴阳的不平衡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那么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原文: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②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③道恒无名。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这句话,暗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以阴阳来论述的。历史上北宋的著名道士张伯端就是这样理解的:“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见《悟真篇》)

宇宙为混沌之时是不分阴阳的虚无混成(太虚)。当太虚演变成一气(道生一),再由一气化出阴阳之后(一生二),八种阴阳的不平衡体也便出现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二生三)。八种阴阳的不平衡体(八卦),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它们是组成万物的基本单位,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生成了万物(三生万物)。因为八种阴阳的不平衡体或呈阴性或呈阳性,所以阴阳绝对平衡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万物与整体在阴阳两方面之间总是要回到平衡和谐的状态。(原文是:“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

阴阳的不平衡体共有八种类型: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由于它们都由下、中、上三爻组成,所以在帛书本《老子·德经》中通俗地称其为三。八种阴阳的不平衡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由阴阳叠加而成的可用三爻来表示的阴阳不平衡体。比如最大者莫过于天、地,以乾☰、坤☷象之,最小者则不论。不能用其中之一象之的,只有单纯的阴––和阳一。八种阴阳的不平衡体是组成万物的基本单位,所以在帛书本《老子·道经》中通俗地称其为恒名。

八种阴阳的不平衡体之间相互作用而生成万物,在帛书本《老子·道经》中通俗地称其为有名,而无名就是虚无混成而不分阴阳。无名(虚无混成而不分阴阳)是万物之始,有名(八种阴阳的不平衡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万物之母(三生万物)。可见,恒名(三)其实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中所说的八卦(阴阳不平衡体的八种类型),而有名(八种阴阳的不平衡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中所说的矛盾(对立统一)的含义相类似。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是指万物或呈阴性或呈阳性,阴阳绝对平衡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万物与整体在阴阳两方面之间总是要回到平衡和谐的状态。现代中国传统哲学理论研究者认为阴阳对立、阴阳互根,完全是受了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中对立统一思想的影响,其实这是不对的。阴阳同根皆由一气所生,阴阳之间只存在和合和消长,而不存在对立和互根。所以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中所说的对立统一的含义,与八种阴阳的不平衡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类似,但不可解读为是阴阳对立和阴阳互根。

万物的变化发展是由八种阴阳的不平衡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的,得一指的是万物与整体在阴阳两方面之间处在平衡和谐的状态。宇宙中其实存在两种力量:一种是通过八种阴阳的不平衡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推动万物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一种是通过以自然为法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恒道(不分阴阳的虚无混成),来保持万物与整体在阴阳两方面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平衡和谐与变化发展是世界的两个基本特性,但世界的变化发展始终是由平衡和谐来主导的,平衡和谐是世界的第一性,变化发展是世界的第二性。所以帛书本《老子》中说:“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返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帛书本《老子》一书就是通过恒道(无名)和恒名(有名)这两条主线来阐述的。

或许是因为没有阴阳八卦知识的缘故,或许是因为受流行本《道德经》解读的影响,有人将“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标断为“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不仅让人感觉牵强别扭,更重要的是这种断句无论是从意思上还是原文上看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①“无”和“有”是两个空洞的概念,既然是概念,无什么和有什么就应该要说清楚。而“无是万物之始,有是万物之母”等于什么也没说。

②在“名可名也非恒名也”这句话中,已经明确提出了“恒名”的概念,而且作者特别强调他所说的“恒名”的含义与名称的“名”是不相同的。

③后面多次出现了与“无名“相关的句子,比如“道恒无名”、“无名之朴”、“道隐无名”等,充分表明“无”和“名”是不可以分开的。

④恒道即是混沌,混沌作者不是用“无”来说明的,而是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啊寥啊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

道恒无名,“无”和“名”是连在一起的,“无名”是一个用来表述道的特性的概念。无名是指虚无混成而不分阴阳。

混沌用“无”来表述,应该是受流行本《道德经》“无,名天地之始”的误导。它是一种实有,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含义,可以结合德经的第52章来理解: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殁身不殆。(无名是万物之始,可以设定以它为母,而以有名为子。既然我们得到了无名,那么就可以用它去感知有名。既然我们感知到了有名,就要回过头去守住无名,那么我们终生也不会出现什么危险。)

作者:曰静2017,姓丘,名平,江西铜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