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3月,董必武逝世前一个月,他躺在床上,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和摧残,用颤抖的手握笔写下了:
《九十自寿》
九十光阴瞬息过,
吾生多难感蹉跎。
五朝敝政皆亲历,
一代新规要渐磨。
彻底革心兼革面,
随人治岭与治河。
遵从马列无不胜,
深信前途会伐柯。
这首自寿诗,是90岁老人以宽广的胸怀和气魄,写出自己最后的心声和对个人人生的总结,这也是董必武人生留下的最后的墨迹。
诗是心的言语。此诗读罢,眼前出现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这位走向生命尽头的老人,仍然充满着生命的斗志,革命青春仍在。董必武革命家的开阔心胸、豁达精神跃然纸上,正如郭沫若所言:“革命功高誉未过,九旬寿考靡蹉跎。”
董必武的革命生涯贯穿了满清末期、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为中华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忘我地奋斗了60多年。他不屈不挠、鞠躬尽瘁、全心全意地为党和人民服务,在军运、民运、组织、宣传、统一战线、隐蔽战线、政府、立法、司法、教育、外交、财政、金融、监察、救济等诸多领域的工作,无不业绩卓著。早在1944年,中共中央就曾赞誉董老“中国共产党的模范领导者”,而他自己则常以“我似老牛鞭不动,后推前挽总蹒跚”、“新功未建长伏枥,老本无多早啃枝”等诗句自警。


附:伐柯fákē
(1) 比喻遵循一定hAo86.com的原则
英
follow a principle
(2) 指做媒
英
matchmaker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伐柯”为取法于人的典故。
引
《诗·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郑玄笺:“则,法也。伐柯者必用柯,其大小长短,近取法於柯,所谓不远求也。”
《文选·陆机<文赋>序》:“佗日可谓曲尽其妙,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
李善注:“此喻见古人之法不远。”
宋苏轼《答秀州胡朝奉启》:“矜式百为,知伐柯不远。”
清曾国藩《复胡润之书》:“闻台端剗除强暴,不遗餘力,鄙怀欲取为伐柯之则。”
董必武《九十初度》诗:“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
⒉ 后因以“伐柯”谓作媒。
引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
《今古奇观·卖油郎独占花魁》:“这几件东西,奉与姨娘为伐柯之敬。”
该汉语词典《伐柯是什么意思|伐柯的解释是什么》来源于好工具,网址:/ciyu_view_9a8bac43ac9a8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