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港影:最后的巨星,各行其道的身影

 唐泪 2022-10-23 发布于四川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香港电影。

糟粕与精华同来,如江河泥沙俱下。

原因很简单。

有天赋才情、态度真挚且创造力持续旺盛的人,并不多见。

仅将之当作谋生手段甚或一门生意的人却很多。

这当然也是世界的常态。

所以无需求全责备。

百年影史,若白驹过隙。

有最后的巨星。

各行其道。

第一位是“掌控者”,刘德华。

1990年,他成立天幕制作,次年拍摄了创业作《九一神雕侠侣》,开始介入电影的投资和出品领域,品质很普通,但票房冲破了两千万。

在这个成绩提振之下,刘德华一鼓作气,连续推出多部作品,却部部亏损。

其后因巨额亏损而将公司抵押,以月薪方式打工还债。

待到渡过艰难时期,引入资金重启天幕,却因经营理念与投资人对簿公堂,甚至最终被踢出。

回头去看,这很像老天和刘德华的“电影梦”开的一个玩笑。

但他始终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演员。

而是对“掌控电影”有着某种近乎倔强的执念。

2002年,他创办了映艺娱乐,先后与其他电影公司一起,联合投资了《天下无贼》、《江湖》和《再说一次我爱你》、《兄弟之生死同盟》、《打擂台》和《桃姐》、《风暴》、《拆弹专家》、《扫毒2》、《热血合唱团》等电影,期间还以“亚洲新星导”计划发掘了《疯狂的石头》。

但他的名字第一次以监制身份出现,是在2013年的《风暴》,而“投资+监制+主演”的模式,自此正式成型。

从影逾四十年,职业生涯代表作包括《天若有情》、《暗战》、《无间道》、《大只佬》、《门徒》、《投名状》和《桃姐》、《失孤》,很可惜的是,演技并未臻至顶尖层级,但以商业模式而论,则几乎是演员中的最理想型。

在可预见的未来,他追求对电影的完全掌控。

第二位是“表演者”,梁朝伟。

他虽然很早就明白“演员是被动的”这个道理,但从来没有试图去“反客为主”,而是尽力在表演当中去思考和探寻,寻找到另外一种乐趣。

作为一个没有额外野心而又天赋爆棚的电影人,他的影路无疑走得非常顺畅。

尤其与王家卫的相遇,可谓一场彼此的幸运与成全。

无论是《重庆森林》、《东邪西毒》、《春光乍泄》,还是《花样年华》和《2046》、《一代宗师》,王家卫职业生涯总计拍了十部电影,七部有梁朝伟,而其中有五部都是梁朝伟担任绝对主角,且奉上了六座影帝奖杯,其中包括尤具分量的戛纳影帝。

离开王家卫,仍有《悲情城市》、《暗花》、《海上花》、《无间道》、《色·戒》等电影,同样绽放耀眼光芒,又再虏获三座影帝奖杯。

不管你喜不喜欢他,如果不承认其天赋才情,可谓一种眼界和心胸的狭隘。

他当然也遭逢过信任危机。

尤其在2013年的《一代宗师》之后,不但作品量锐减,且几乎部部电影都陷入“烂片”的泥潭,而这种趋势其实在2007年抵达表演水准顶峰的《色·戒》之后就开始了,包括《赤壁(上)》、《赤壁(下)》、《大魔术师》和《听风者》这几部作品,对比之前,表演的光芒锐减。

他也有过努力尝试,比如在2018年结束了与泽东影业的二十年宾主关系,开始与新的团队合作,拍毕待映的电影有《风再起时》、《猎狐行动》、《金手指》和《无名》,其中待映的《风再起时》,或是一部重振之作。

而在近期,他在访谈间讲到,自己已经来到表演的最后阶段。

似有抽身隐退之意。

第三位是“晚成者”,甄子丹。

他入行时间并不晚,1984年即以一部《笑太极》开启影路。

但在整个八十和九十年代,不能说籍籍无名,却在洪金宝、成龙、元彪及李连杰等一众动作大咖的阴影下低伏,甚至在成龙和李连杰先后去往好莱坞之后的九十年代末期,仍然没有任何起色。

直到2000年后,才开始迎来个人事业上的曙光。

2002年参演张艺谋的《英雄》,虽然排名尤其靠后,但让很多人知道了,原来香港除了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还有一个能打的甄子丹。

到2005年,先后参演了徐克电影《七剑》和叶伟信的《杀破狼》、《龙虎门》,2007年再度与叶伟信合作了《导火线》,2008年推出《叶问》,这几部电影,重新搅动了巨星缺位的华语动作电影市场,并成功奠定了“新一代动作巨星”的地位。

而此时距离他出道,已经超过二十年。

当然,他也享受了“大器晚成”的风光。

除了获封“文古武甄”之一,继李连杰在2007年的战争动作电影《投名状》中拿走过上亿片酬之后,甄子丹在2019年的《叶问4》也重现了这一豪奢壮举。

这当然也是绝大多数演员都不可企及的标准。

不过换句话说,动作演员的职业生涯也较常规商业演员更为短暂,所以其实也很公平。

正在拍《天龙八部之乔峰传》的甄子丹,迎来了《搜救》的票房低潮,也传出“抱不动阿朱”的新闻,一场现实版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正在上映。

年届五十九岁的甄子丹,正在谋求转型。

第四位是“扛旗者”,郭富城。

在香港电影尚还鼎盛的九十年代,绝不会有人能想到,一个舞台上的王者,会在香港电影的余晖年代,成为最后的“扛旗者”。

他的表演生涯有很明显的前后之别。

整个九十年代,都以一个成功的商业偶像身份出现。

虽然1992年就凭《九一神雕侠侣》的银狐角色提名了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在《赤脚小子》中的表演充满灵性,而《浪漫风暴》更被传媒视作金像奖影帝的年度遗珠,甚至《风云雄霸天下》中的表演其实可圈可点,但始终都被认为演技“一般”。

这个阶段,他在影坛的最大成就,是一九九八年凭《风云雄霸天下》在票房上打败了双周一成。

但在表演上,相对梁朝伟、梁家辉、刘青云、吴镇宇等演员,其履历和表现,确实也并不够看,甚至差距尤其明显,比如2000年的商业动作大片《公元2000》,郭富城仍在饰演青春偶像型角色,同片的吴镇宇则以十分钟戏份成为金像奖最佳男配,表演上的差距确实肉眼可见。

但转折很快到来。

一份石破天惊的成绩。

2005年,郭富城以《三岔口》击败梁家辉,首度提名即获封影帝,次年凭《父子》击败吴镇宇,蝉联影帝,震惊影坛。

他自己也从不可置信,到压力渐生,进而开始有了野心。

尤其被谭家明导演钦点出演《父子》,更接受导演教导「选择更有难度的角色」,其后一路以《C+侦探》、《白银帝国》、《杀人犯》而至《最爱》、《浮城大亨》、《寒战》、《全民目击》、《踏血寻梅》、《寒战2》、《破局》、《无双》、《麦路人》,仿若一架不知疲倦的表演机器。

说实话,很多人对「角色难度」的概念很模糊,这也就带来了演技判断上的误区。

所谓「难度」,指角色本身的复杂度和要求表演上的创造性。

比如《父子》,要求演员身上有「力场」,要有那种一以贯之的颓废、粗俗的市井味道,同时又要有一种复合形态,不识字的赧然、对弱者的粗暴、面对强权的怂包、做皮条客和撺掇儿子行窃时的无耻,层次分明而又转换自然。

更多例子不多举,有兴趣的影迷,可以拿上述作品,从角色层次、入戏深度、共情能力和表演的层次、情绪的爆发力等角度去剖析和印证。

既有商业票房,又有强悍口碑,可谓华语影坛转型最成功的偶像演员。

抵达个人巅峰期,但仍在继续上行。

以品质扛起港影大旗。

如果想看香港电影,可以庆幸“还有一个郭富城”。

仍在创造更多可能。

最后一位是“电影大亨”,古天乐。

实话说,这个词出现在大概好几年前,但一直感觉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名头似乎还真的非他莫属了。

此前刘德华在一个访谈中讲,很多人说自己是劳模,但古天乐做的事情非常多,甚至远远要多过自己,尤其在电影领域的延展和辐射范围。

这是一个事实。

更早之前,翁子光也曾经讲过,古天乐在做电影“平台”,推究其意思,应该是为业内电影人提供项目合作的基础条件,比如帮助导演找到投资,也为具体项目穿针引线,这确实是一个极好的思路,互通有无、彼此合作。

所以严格来讲,古天乐的路线,与刘德华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但又并不相同。

最近一部电影《明日战记》,荣登了香港影史华语票房冠军宝座,也算可喜可贺,弥补了古天乐多年来拍片无数,但始终没有个人一番的头部票房这个缺憾。

但隐忧是作品质量不够过硬,在演员角度来讲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未来可能更倾向于科幻电影与特效制作方向。

每个时代。

都有它的不一样。

缅怀、记忆与见证,是不歇的轮回。

忠于自己的感知。

录时代于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