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骑行四明山 登顶奉化第一峰黄泥浆岗”日记(18-05-21)

 上海崔哥 2022-10-23 发布于浙江

“骑行四明山  登顶奉化第一峰黄泥浆岗”日记

2018年5月21日  星期一  阴天

    早上6:24,我已经在陈溪乡,石笋山下了。本来想早点出发的,结果临出门,发现车前胎没气了,赶紧拆胎更换,等一切收拾停当已经快5:00了。

    今天阴天,是个骑行好天气,尽管早上穿速干T恤有点凉嗖嗖,但白天热起来更可怕。原想外面套一件骑行服,但不想给自己增加负担,克服一下吧,运动起来会好些。

这次骑行的目标是奉化第一峰——黄泥浆岗。黄泥浆岗在海曙、余姚、奉化的三点之交处,位于奉化的西北侧,处于四明山的中心地带,东临商量岗,北接奶部山,西至石板坑,南望徐凫岩。是奉化的第一高峰,宁波第二高峰,海拔976米。

    这条骑行线路比较长,关键是我对目标地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不知道从哪里登山,山路长不长?路况怎样?所以要不要骑一直犹豫不决。我担心的是路太远,白天时间不够用,就会走夜路,我最怕夜骑了。

    我对这条线路在地图上反复研究,考虑线路长度,骑行强度,进山地点,登山地点等因素,通过反复甄选,搞了二个方案。

  方案一:路书1410958#轨迹,上虞城北=>陈溪=>吊台垮=>商量岗=>黄泥浆岗=>冷水孔=>棠溪=>上虞岭南=>上虞城北,骑行距离185.4公里,累计爬升3196.1米。方案的特点是骑行距离长,但徙步登山路程短。这个路书共有四个坡段:       

  第一段,坡长24.19公里、爬升671米、平均坡度2.8%,为一级坡;       

    第二段,坡长13.65公里、爬升204米、平均坡度1.5%,为三级坡;       

    第三段,坡长9.39公里、爬升158米、平均坡度1.7%,为三级坡;       

    第四段,坡长3.97公里、爬升183米、平均坡度4.6%,为三级坡。

  方案二:路书1402264#轨迹,上虞城北=>陈溪=>吊台垮=>直岙村=>冷水孔=>棠溪=>上虞岭南=>上虞城北,骑行距离165.8公里,累计爬升2741.9米。方案的特点是骑行距离稍短,但徙步爬山路程长。这个路书共有五个坡段:       

    第一段,坡长5.82公里、爬升156米、平均坡度2.7%,为四级坡;       

    第二段,坡长17.25公里、爬升715米、平均坡度4.1%,为一级坡;       

    第三段,坡长10.42公里、爬升204米、平均坡度2.0%,为三级坡;       

    第四段,坡长7.17公里、爬升158米、平均坡度2.2%,为三级坡;

第五段,坡长16.45公里、爬升318米、平均坡度1.9%,为二级坡。

今天走的线路是:百悬线=>陈溪=>陈黑线=>黑龙潭=>阴吊线=>吊台垮=>S213线=>直岙村。

    刚刚过上虞陈溪乡最偏远的徐林村,还没到余姚的黑龙潭村,看到山景不错,停下拍了张照片发到微信群里,喝口水,一推车,发现前轮又没有气了,只好拆胎换胎。

    一边在换胎,一边心里在想:今天是不是冥冥之中不让我骑行远足?确实如果当时有人在边上泄泄气或有再有什么不顺当的事情发生,我就会放弃今天的骑行了。

    过黑龙潭三岔口,向左往上朝阴地龙潭村骑行,雾气笼罩着远山,缥缈虚幻,山色越来越美。一阵轻风吹过,云雾掩盖了山峦,大山越发神秘。

    距上次骑行这段线路已经有一个半月了。上次走这条线路还是清明时节,雨水纷纷,山花烂漫,满山被装点得姹紫嫣红。

    如今山上披上了绿装:绿的竹、绿的树、绿的草。远处是黛绿色的群山,连绵的山峰似绿色的海洋;近看竹枝上的的叶子是葱绿的,散发着欣欣向荣的生命力;路边的野草也是绿绿的,开着白花、黄花,为绿色世界点缀着丰富的色彩。

    今天的雾气有点重,湿度也高,骑行不热。雾气也造就了美轮美奂的山景。      

    到了吊台垮,这个S213与“阴吊线”的三岔路口,向左往大岚、梁弄,向右往四明山镇、溪口。在这里歇口气,吃点东西。

  上了S213省道了,路宽了,弯大了,坡度也小了,好走多了。接下去一路走S213省道,一直到直岙。

    过了梨洲村S213省道大拐弯以后的路我从来没有骑行过,都是陌生的,顺坡下去是四明山镇、北溪村,地名很熟悉。随着海拔的降低,身体是舒服了,但心里的恐惧在增加,意味着还得往上骑行,不是要虐死人吗?!

  过北溪村以后有个三岔口,左首就是蜜北线(蜜岩-北溪),蜜北线的终点。刚到这里看到有小桥、亭子,开始以为又是一个什么旅游景点的入口。

  这里的山景、山色同刚上山那边迥然不同:山上有不少枫树,色彩斑斓,色彩层次很丰富。

  山上的雾好大哦,百米开外就什么都看不见了,有时一阵风把雾吹来,几米开外就不见路。这时骑行,要格外小心,既要防车,更要看路,不能骑在路中间,但也不能太靠边。

  到了余姚、奉化的分界处。分界处余姚一侧还有一些建筑小品和凉亭等,这是供游客歇息的。

进奉化界不久,路中有公路收费口,上书“应梦名山”。

“应梦名山”是雪窦山的一处古迹。雪窦山四面群峰环列,惟东南方向有一缺口,为入山之门户。这里有座赭墙翘檐的古朴亭子,叫御书亭。亭正中有一石碑,上刻“应梦名山”四个大字。关于御书亭和“应梦名山”碑还有一则流传颇广的故事:据宋代雪窦寺住持广闻禅师所撰的《御书应梦名山记》记载,北宋仁宗皇帝赵祯曾梦游“八极之表”,醒来后,深为梦中美景所吸引,就派人到全国各地画天下名山进呈,供他对照。当他看到雪窦山“双流效奇,珠林挺秀”的景观,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认定雪窦山就是他梦见的“八极之表”。于是派内侍张履新携带沉香木雕山一座,龙茶三百片,白金五百两,御服一套,赏赐给雪窦山及寺内僧众,并且下令免除山民徭役,禁止上山采樵,以保护山林美景。从此,雪窦山声名大振。

再往前,只见道路的右侧是个野营基地。这是房车营地,可不是停房车的野营地,是房车外形野营建筑,供游客住宿的。

   到直岙村了,村口牌楼上书“溪山胜境”,牌坊楹联:“昔日驾凫徐去古人登仙留佳话  今朝沿岙直入美景如画胜桃园”。楹联二:“幽谷碧水鸟欢鱼戏  悬崖飞瀑车来人往”。

直岙村是奉化最西北的村子,前面是四明山著名景点“徐凫岩”。

对徐凫岩传说很多。有则神话,说很早以前,在“猴鞠岩”这个地方,有个鹤发童颜的仙人走到陡险岩边,仰脸朝天喊:“快来吧,接我回去!”说完,一只形似野鸭子、实为仙鹤的大鸟从空中飞来。降落在这个仙人身边,载着他很缓慢地飞向天空。从此,就有了“徐凫岩”之称呼。

徐凫岩边上有个“会仙亭”,会仙亭旁边有个小石洞,蒋介石在反对袁世凯称帝运动中,遭受通缉。他带着姚冶诚从上海逃回奉化老家,将姚冶诚安顿在肖镇舅舅孙琴风家,孤身一人回溪口。连忙又逃往雪窦寺。跑到雪窦寺,天还没亮,在雪窦寺门上敲了几下,不见有人开门,便往徐凫岩方向逃走,到徐凫岩后,躲在石洞里到天亮。然后,潜往“四窗岩”。进直岙村,向村民问路,在村民指点下,找到老屋边上的路标。我把自行车停在路边,开始黄泥浆岗登顶。

    黄泥浆岗海拔976米,是奉化第一高峰,也是宁波第二峰。登山道的起点是奉化直岙村,其中一段属于蜘蛛岭古道,蜘蛛岭古道末端却在余姚的茶培村。

    这条古道的形成年代已经无从考证了,看着脚下被岁月磨练成光滑圆润的石头,想起收藏界常说的那句行话“石头老的已经有了包浆”,岁月的沧桑应该是漫长的。

    这是直岙里面的一个山岙,通往黄泥浆岗的山道从这里开始。

  进入步道不久,有个小庙叫做灵驻庙。庙不大,也有三个相连的殿,中间一个殿叫”侯王殿”。右边叫“胡公殿”。左边叫“正神殿”。再两边,分列“四大金刚”。

  既然进庙了,没备香烛,而且拍照留念也惊动了各位大神,就给各位大神各鞠三个躬赔罪吧。

  庙依小径而建,路的另一侧是条小溪,溪中流水孱孱,不过水底的岩石是血红的。一座单孔石拱桥,跨度也就八、九米,桥身全部用毛块石堆砌而成,古拙稳固,至今依旧发挥着作用。

    过石桥,是个三岔路,往左是碎石路,往右依稀可以看出石块排列的痕迹,向右应该是条古道,选择了向右走。小径宽尺余,两边尽是野草。走在上面很是湿滑,不一会儿,网面运动鞋已经湿透。

    这里有个Y字形路口,左侧下去就是余姚边界。古人为了遮风避雨,在古道三岔口搭建了一座古亭。亭子单开间,梁柱结构,朴实无华。

    蜘蛛岭古道奉化段大约长4公里,往右是通往黄泥浆岗的。古道就在山脊上,山脊也可以被称作为岭。其次道路宽了,约有二米左右,路也很规则,下面的石块有很长的年代了,如果是新路必定是水泥板或者干脆混凝土浇捣了。

    蜘蛛岭古道一角,路标指向偏离了古道,前面拐入了一段小路。就像一段踩出不久的黄泥路。才走不远就上公路了,越过公路,才是真正的登顶黄泥浆岗的山道。

    开始是一段碎石路,登顶开始。登山道就是一条防火通道。

    在防火道边上又是一条小道,小道旁有登顶指示桩。登顶的路是两个木桩加上一段横木组成一个个台阶而成,宽约一米左右。

    登黄泥浆岗基本上有现成的路可走,比四明山其他几座峰好登。即便这样,也累得只剩下“呯呯”的心跳声和“呼哧呼哧”的喘气声了。

    又见到了“拦路石”,海拔差不多900米,快到山顶了吧。登过四明山的几个高峰,差不多在海拔900米左右可以见到裸露的大块岩石。

    登顶了。其实,黄泥浆岗是一岗双峰,为东峰和西峰,双峰似一对双胞胎,相距不远,难分高低。据说东西双峰上均竖有一根国家测绘界牌,我不知道今天登的是黄泥浆岗东峰顶还是西峰顶。

    山顶树木茂盛,看不见远山,就给自己留个影(今天的骑行犯了一个骑行大忌,忘了带头盔)。

    手机行者APP的GPS 标高与实际标高相差17米。完成了登顶“打卡”,山顶没有驻留的必要,下山吧。

下到灵驻庙,在小溪里洗了把脸。到直岙村,上山下山总花了大概二个小时多一点。3.45公里山路,往返是6.9公里,花了124分钟,是快了还是慢了? 

下得山来,在直岙村一家村民开的小饭馆吃了一碗面条。青菜肉丝面(其实是米线),加了一个荷包蛋。老板娘的心思在打牌上,匆匆煮了一碗米线,蛋是碎碎的,汤是混混的,不过绿油油的青菜到是赏心悦目,在我们骑行者嘴里都是美味佳肴。   

回程沿S213省道回走,到冷水孔观景平台。

冷水孔观景平台地处四明山镇东南的茶培村冷水孔自然村村口,距余姚和奉化的交界处约1千米。平台选址处视野开阔,美丽的亭下湖、姿态优美的盘山公路尽收眼底。观景台以祈雨、祈福为设计理念,体现了当地人对风调雨顺、物阜民丰的美好愿景。观景台呈八边形,是一个面朝蓝天的大平台,雕刻了古人向天祈福求雨的场景。平台外面是空旷的山谷和蜿蜒的山路,山影由浓转淡,非常适合安静地思考。

观景台右边的大石头上凿刻着古诗“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此诗作者:唐·施肩吾。

    回程原打算到冷水孔走Y228乡道湖冷段:唐田村=>平坑村=>棠溪村=>溪山村=>白龙潭村,经岭南返回上虞城北。但到乌龙坑这里走了岔道,经岭里到了X201梨白线。就顺梨白线-百悬线回家了。

    谁说骑行旅途寂寞,一路骑行一路听听大自然的声音,也是很美的。

    今天大雾,山下一片白茫茫的看不见,只有悬崖边上的不知名的小黄花开的妖艳,非常漂亮。云海、云雾,看到这样的美景,才想起可以用成语“风起云涌”来形容和描写此景此情。

    过了这块大岩石,就是“悬岩村”了。悬岩村离四明山镇18公里,距上虞市岭南乡却只有5公里。小山村自古以来属上虞岭南乡管辖。因近靠岭南,至今村里人风俗及乡音都难改上虞习俗。上世纪60年代初因地域原因,小村划归余姚县四明山区管辖。

    据记载,咸丰三年,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村后一块屋面巨石随着一声轰响突然滚下山崖,巨石穿村而过,在它的身后,竟是一片废墟和几十具白骨,惨不忍睹。如今村中还能见到当年巨石碾压过的旧屋基地。为防岩石再次滚下山村,1956年,上虞政府曾派人来勘察村后的山形,并动员村里人迁移,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还是被耽搁了下来。在小村的村口,原先还有一块巨石正好立在村口的位置上,它与身边的石崖相距不足一公尺,于是路就显得格外的狭窄,村口成了一道关口。村里人若肩挑柴担或稻草担进村,就得付出九牛二虎之力,拼命地挤啊推啊才能通过。

    更有趣的是,若遇上新婚人家的花轿到此,新娘子必须先下轿,步入村口,然后轿夫将空轿高高地举起,慢慢地进入这一"关峡",新娘子上轿,然后进入夫家。当时曾有人提出要用锤子打掉这块巨石,消除障碍,但遭到一些人的反对,说这石是块活石,若动了它可能不好。因此,千百年来,村里人只得苦苦地忍受着。

    悬岩村最具特色的还是石头。悬岩的石头有三大特点:一是大,大至屋面,宽至山丘。人在石上可观景、纳凉、晒谷……有一年村口一块大石头,因村里搞基本建设,十几名石匠“叮叮当当”地打了三年也只耗了它一只角;二是奇,悬岩的石头高高地耸立着,石和尚、牛鼻岩、鹁鸪岩,这些如人如兽如禽的天然雕像栩栩如生,并流传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三是珍贵,悬岩村出产的花岗石名曰“菊花石”。前几年菊花石被销往杭州、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深受城里人的欢迎。走入小村古老的民居里,老宅从上到下,里里外外,多用方正的条石筑成,包括基地、马头墙、走廊、石柱,有的甚至连屋上的“瓦片”也用特殊的石板盖成,坚固得像座堡垒。石臼、石磨、石杵、石凳、石水槽……这些原始的石用具,还能随处可见。

    多次骑行经过“悬岩村”,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么多的典故和风景,该来一个“休闲骑”慢慢地欣赏沿途风光。

  在山上,有零星小雨,到了山下,雨开始变大,过下管,只有我一个冒雨骑行的人了。还有30公里路程,躲雨也不是一个办法时间快17:00点,把手机处理好,冒雨骑行吧。

  今天的骑行参数:行者APP轨迹编号#44870490、骑行里程177.6公里、运动时间11:35:06小时、全程时间 13:16:57小时、运动均速15.33公里/小时(包括登山)、全程均速13.37公里/小时、累计上升2488米、爬坡里程54.62公里。

<完>

                                     杰   18-05-21 于上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