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家鹏|乡土情怀【刺筋丸子】

 乡土蓝田 2022-10-23 发布于陕西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刺筋丸子

王家鹏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河中,中餐大菜誉滿寰宇。许许多多的外国友人来华旅游,首选中餐。佳肴宴罢,无不竖拇惊叹,拍案叫绝!就连久居西方的侨胞也厌恶牛奶面包的西餐,而喜欢色味俱佳的中餐。在华夏神卅这片神奇的国土上,除了游山赏景外,品尝中餐大菜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话题。遍地林立的宾馆饭店、酒楼餐厅,大多都挂有一付吸人眼球的楹联:

  佳肴招来云外客,

  美味引出洞中仙。

    中国大菜蜚声海内外,这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单说蔬菜种类多得不计其数,佐料更是数不胜数,有了这些丰富的资源,烹饪大师的高超技艺更是如虎添翼。随着震百欲聋的瓢勺撞击声,一道道诱人馋涎,脍炙人口的大菜呈现雅桌。

      𣎴仅闹市如此,就连广大乡间农村的红白喜事的宴席也是丰盛多姿。摆设席面,高朋滿座,大菜滿桌。这丰盛的席面素有雅称:九大碗、重八、十三花!十八碟子、二十件子、零上等等。人们边品边评:厨师刀功,火功、菜、肉的形状花样、调味的浓淡……

      是啊,品着这丰盛的佳肴而思绪万千!自从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富国富民”的大政后,人们从饥寒走向了温饱,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无论是城市的饭荘酒楼还是乡村的农家宴席,从过去奢望的“吃饱″已演变成了现在的“品味”。

     古人云:“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当人们品尽所有的大菜时,随即上来一道颇具特色风昧

的宴终菜肴——“丸子”。

      形似核挑的“丸子”是由许多精肉点伴面油炸出锅呈园形的,香而不腻,可口味醇。

     “丸子”谐音“完”,此菜一上,寓意曲终谢幕。然而,吃过“丸子”真的就“完”了吗?内心深处给出了答案:並非如此!在“史无前例”的非常时期,“剌筋丸子

”的涩影历历在目,犹在昨日。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恐怖的饥慌仿佛是“瘟疫”降临,笼罩着大地。无食充肚的饿民们扒树皮,刨野菜,包谷芯砸碎当“炒面”,包谷壳做“淀粉”……,即使麸皮也视为珍贵稀有的“精粉”,但凡能入口的统统拿来食用。然而随着漫长岁月的流逝,大自然赋予人类仅有的榆树皮剝完了,野菜拔光了,万般无奈的人们将目光投向了生命力极強的“刺筋”。

     “刺筋”——顾名思义,因它阔长的叶子两沿长滿了像锯齿一样的小刺,煮熟食用筋道,因而人们给這种野菜起了个“刺筋”的雅称。这种野菜随处可见,它不仅生长极快,且不惧旱涝。清早採撷它时,叶上的朝露被晨曦照耀闪烁,微风轻拂,叶脉抖动,仿佛在挑战着“饥慌”,像“救世主”一样炫耀着自身的食用价值。只是到秋黄时节,它便开出紫蓝色的小花宣告枯竭,然而叶子被人们採下还可充饥。

      那年月,我正在县城读书,上学时带一个竹笼,放学后在途经的田野拔滿一笼“刺筋”背回。母亲将它煮半熟后,用仅有的微量的麸皮或榆树皮面丸成“丸子”,味虽涩苦,却可渡命。

     吃罢哀叹:這“剌筋丸子”啊,何时是个“完”?今朝的“精肉丸子”与昔日的“刺筋丸子”能“媲美"吗?人间真有不上“丸子”的宴席吗?

      “丸子”啊“丸子”,真的“完”了吗?!……

  写与2022年10月

【作者为平台点题】

王家鹏,笔名广宇,网名孤涩,1950年生于蓝田县东门外涝池村距今500年的《御赐旗杆》官宦后裔之家。“老三届,”幼承家传,酷爱文学书法,略喜骚赋。现为:省,市,县,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老年书画学会会员,美国国际文化科学院西安代表处邀请员,华夏财神文化研究会蓝田分会主席,中国王维诗画院副院长,西安白鹿原书画院行草指导,蓝田国画院院士,蓝田县华胥书画院副院长。曾为《灞水吟歌》,《蓝田生态旅游》等书作序。2020年“墨韻中国杯”全国书画大赛获奖者,作品多次省,市,县参赛展览获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