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坊巷名人】陈襄:他曾是苏轼的忘年交,一生高节清廉,留下千古美名

 旭日东升999 2022-10-23 发布于河北

陈襄(1017-1080),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海滨四先生”之首,仁宗、神宗时期名臣。字述古,因居古灵,故号古灵先生,与郑穆、陈烈、周希孟并称“古灵四先生”。进士及第,历官枢密院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提举进奏院,后又兼侍读,提举司天监,兼尚书都省事等。其人公正廉明,识人善荐,著有《古灵集》二十五卷传世。

陈襄

进德修业,当克己以艰难,则心逸日休,斯措身于乐易,诚以惴惴夕惕,乾乾日修。内惩忿以窒欲,外损刚而益柔。义既无侮,福斯来求。(陈襄《古灵集·损先难而后易赋》)

惩忿窒欲、损刚益柔,这是陈襄璀璨生命里留下的宝贵人生经验。陈襄一生高节清廉、忠君爱国,仕途中始终克制自身欲望,以利国利民为己任,为人平易近人,时时不忘礼贤下士,兴学重教,关心民众疾苦,可谓“儒士典范”。

行己有耻,公正廉明

陈襄自小就跟着村里的老儒学习,深受儒学文化的熏陶。18岁时陈襄进入福州城读书,与陈烈、周希孟和郑穆在福州倡导儒学,被人合称为“海滨四先生”。庆历二年,年至二十五岁的陈襄进士及第,被授与福建浦城县主薄,代理县令,从此逐渐展露他的才干,曾担任过秘书省著作郎、秘书丞秘阁校理、判尚书祠部事、开封推官、尚书刑部郎中、尚书都省事等等,一路官运通畅,深得宋神宗皇帝的赏识。陈襄初入仕途时,担任的是福建浦城县代理县令。上任后,他得知此县豪门世族势力强大,只手遮天,经常挟制官府,以致“挠法缺令者久之”。于是,陈襄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整顿吏治。比如每当审案时,必定命令数名小吏环立公案前,使“私谒不得发,老奸束手”。他与那些豪门世族撇清关系,概不接见他们,拒收贿赂。而断案时有小吏在,更不容许这些土豪们搞什么小动作。在任期间,陈襄判决了不少疑案。无论那些豪门世家的人如何老奸巨滑,最终也只能“束手”。在整顿吏治的同时,陈襄还兴学重教,建起了学舍三百间,亲自上台讲课,传播儒学思想。当陈襄调任至台州(今浙江)仙居县令时,更做《劝学》一文,并当众宣读,劝导当地青年入学,深受百姓爱戴,离任之日,百姓夹道相送。

“高洁清廉”匾额

使辽受挫,尊严不失

宋神宗即位后,陈襄曾奉命出使辽国。而辽国轻视大宋,对身为使者的陈襄更是不冷不热,就席时“设小座招待”。陈襄因此愤怒不已,为维护大宋的尊严,不顾个人安危,据理力争,决不就座。事后辽国因此反向朝廷抗议,以致陈襄官被贬至明州(今宁波)。 而在使辽的旅途中,陈襄不忘利用空闲时间记录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下《使辽语录》,后成为研究辽代管驿制度及地理重要的历史文献。

结交苏子,传为美谈

苏轼

陈襄虽身处仕途,却不忘儒者风范,礼贤下士。神宗熙宁五年,陈襄出任杭州太守,而著名的大诗人苏轼此时正在杭州就任通判。所谓通判也就是州府长官的行政助理,握有裁可、连署州府公牍和监察官吏的实权,号称监州。虽然陈襄是苏轼的顶头上司,且又比苏轼大了20岁,但陈襄并没有把他当作下属看待,反而与苏轼结为忘年之交。陈襄、苏轼在杭州都十分关心民间疾苦。如陈襄疏浚唐代李泌六井,灌溉农田,苏轼为他写下了《钱塘六井记》;苏轼疏浚西湖、葑泥筑堤,留下著名的“苏堤”。加上他们都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政治上有共同语言,因而感情就容易沟通。如苏轼在《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中,第二首写道:“草长江南莺乱飞,年来事事与心违。花开后院还空落,燕入华堂怪未归。世上功名何日是,樽前点检几入菲。去年柳絮飞时节,记得金笼放雪衣。”诗中,苏轼一方面感叹时事,一方面以赞扬的口气追忆陈襄为杭州人民办好事,杭州人民感德太守陈襄,为其放鸽祝寿一事(其中“雪衣”指白鸽)。陈襄和诗写道:“春阴漠漠燕飞飞,可惜春光与子违。半岭烟霞红旆入,满湖风月画船归。缑笙一阕人何在?辽鹤重来事已非。犹忆去年题别处,鸟啼花落客沾衣。”诗中,陈襄深情地惋惜未能与苏轼同赏西湖美好的春光,更借“辽东鹤”典故,感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

(来源:闽侯乡音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