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是人生14年,一个仍是高中生,一个却已当上了高中校长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2-10-23 发布于山东

【平湖一 第1922期 家教专题

【核心提“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一个真理,但这个改变需要不断利用所学知识,助力前行,不断汲取新知,助其成功……

生唐某珺,出生于1988年出生,今年34岁了。从2009年起,他连续高考15年,其间曾被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录取,但因执着于自己的清华梦而放弃,直到现在仍是一名高中毕业生。

同是出生于1988年的考生刘秀祥,今年也34岁了,2007年,他第一次高考失利,但刘某祥没有气馁,接着再考,考上了山东省临沂大学,然后他愉快地上学了。2012年,刘秀祥大学毕业回老家,当起了一名教师,现在已是高中的一名副校长。这期间,他获得过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2022年10月,刘秀祥光荣地坐在了人民大会堂的礼堂里……

两个同年出生的同岁人,高中毕业后的14年,唐某珺一直徘徊在复读的路上,刘秀祥,则求学就业,已经成为“大山深处孩子的守梦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年楷模……

两个同岁人虽然都出生在偏僻乡村的贫困家庭,相对于4岁就失去父亲,10岁起就与精神病的母亲相依为命的秀祥来说,唐某珺应该算是幸运的,至少2016年其父亲去逝时,他已经18岁了,至少他的母亲是健康的,至少他不用一边照顾母亲一边上学……

两个同岁人都上过中央电视台,唐某珺向人讲述的是复读的艰辛和自己对梦想的执着;而刘祥秀讲述的则是不畏生活艰难,奋勇向前冲的进取……

两个同岁人都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刘秀祥通过奋斗验证了这一真理,而唐某珺却总是徘徊在高考的茧壳中,梦想着一考成名……

两个同岁人都有梦想,刘秀祥的梦想是“照顾好母亲,走出大山,过上好生活”,而唐某珺的梦想则“我要上清华”……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一个真理,但这个改变需要不断利用所学知识,助力前行,不断汲取新知,助其成功。

如果把“改变命运”寄托于所上的大学上,把“知识力量”囿于在高考中,不达目标,绝不罢休,那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梦想无异于空想、幻想!

梦想应该有,但要让梦想照进现实,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更需要向前走,向前走,才有光明!

两个同岁、同命的人,用14年的时间走出了不同的路,走向了一样的人生。

两个人的故事对我们学生和家长的启示就是:人生要有梦想,前行才有希望,奋斗才能成功!如果认不清自我,量力而行,执着在梦想里不能自拔,梦想永远不可能实现!

说得再直白一点,复读确有作用,复读确能提升成绩,复读确实也是帮你实现梦想的一个途径,但高考不是万能的,更非是通向人生成功与幸福的唯一通道,如果首次高考不能如愿,复读一年情有可原,复读两年也可理解,复读三年尚能接受,但事不过三,复读13年,考上不海交大这样的名校而不读,仍要执着于自已的梦想,那一定是精神出了问题!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